压力容器压力容器,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有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容器。
但此处所指的压力容器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即为《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所辖范围内的压力容器。
由于这部分压力容器事故率高,事故的破坏性大,损失严重,所以我们应对这部分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检验、修理、改造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安全。
由于压力容器的型式种类繁多,使用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压力容器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我们仅对按压力等级、工艺用途及管理进行的分类作一介绍。
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种:1.按压力、品种、介质毒性及易燃介质分类1.1按压力分为低、中、高及超高压,前三种在材料、失效判据(准则)、计算方法、制造要求上基本一致,而超高压则截然不同。
1.2按介质毒性及易燃性分类,主要出自安全考虑,即一旦发生事故(爆炸、泄漏等)的危害程度。
2.按制造许可级别分类2.1 按制造许可级别分类,一般考虑如下一些因素:a) 安全性及制造难易程度的不同,这里涉及P、P•V、介质特性、材料强度级别等;b) 工作(安放)位置分为固定与移动,移动的安全要求高于固定,且应对减轻自重、防冲击、各类仪表的装设做特殊考虑;c) 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制容器在制造与检验方法上有很大不同;d) 考虑制造特点,利于专业化生产,如球罐。
2.2 对不同制造许可级别的企业,提出不同的资源条件与安全质量要求3.按生产工艺过程中作用原理分类分为反应、换热、分离、储存四类,其中反应容器安全性要求最高,因其在进行物理、化学反应时,可能造成压力、温度的变化。
此外,尚有如下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4.1按形状分类,如圆筒形、球形、组合型(前者均为回转壳体)以及方形、矩形等;4.2按筒体结构分为整体式、组合式。
4.3按制造方法分为焊接(最为普通)、锻造(主要用于超高压)、铸造(主要优点是方便制造,但因其质量问题需加大安全系数,多用于小型、低压)。
4.4按材料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其中:a)金属中分为钢、铸铁、有色金属与合金。
其中有色金属与合金主要用于腐蚀等特殊工况,在生产条件、生产装备、原材料验收与堆放、吊装、运输包装,尤其是焊接等环节有一系列特殊要求。
b)钢中以其化学成份又分为碳素钢、低合金钢(前两者主要是强度钢)及高合金钢(主要用于腐蚀、低温、高温等特殊工况)。
我国以标准抗拉强度下限>540MPa作为高强钢分界的理由。
压力容器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单从设计制造角度出发,认为单纯以压力高低来划分压力容器与常压容器不够完善合理,因为在壳体应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容器的直径越大,其积蓄的能量就越多,一旦发生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就越大,因此要求也应不同。
压力容器多属薄壁容器(容器的外径与内径的比值K<1.1~1.2)范畴,其器壁中的应力可简化为两向受力状态。
蒸汽锅炉实质上也是压力容器,但它是一种直接用燃烧热产生蒸汽的特种受压容器,即受火焰直接加热的容器,其设计、制造、选材、运行维护都有特殊要求,其不包括在一般压力容器范围之内。
从安全技术角度出发,压力容器又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大类。
移动式容器有气瓶、气桶、槽车、船舶上的专用容器等,是专门运输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其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均有特殊要求,往往也不属于一般压力容器的范畴。
近三十年来,在发达的工业国家,核能容器获得了迅速发展。
核能容器的出现,标志着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核能容器不仅是承受高温超压的超厚壁容器(压水堆容器其工作压力一般为140~160KG,温度250~330度,壁厚达400~500MM),而且容器本身还要承受堆芯核裂变时产生的强烈中子流和γ射线辐射,导致材料冲击韧性与延塑的显著下降,使容器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为防止容器内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对密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所以国内现行的压力容器规范均明确规定不包括核能容器。
压力容器,顾名思义是在有压力的条件下工作的容器,如合成氨成套装置中的压力容器,一般在150~320KG压力下操作。
不少压力容器工作时,不仅要承受较高的压力,同时还经常处于高温或低温的状态,在如此严峻的工况条件下,要保证长期安全运行,就必须在设计、选材、制造、检验及使用管理上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否则容器一旦发生爆炸将在瞬时猛烈地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摧毁力之大是惊人的。
内部介质的特性对容器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影响较大。
尤其是石油化工容器,其内部介质往往不仅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从而对容器用材的选择提出苛刻的要求外,而且很多介质本身还是易燃、易爆或有毒的气体,如果容器在运行中一旦损坏或泄漏,除了由于容器本身爆炸所造成的损失外,还可能发生由于内部介质向外扩散而引起的化学爆炸、着火燃烧,有毒气体将会污染环境使人中毒。
进年来,随着石油化工生产向高效、低耗及单机处理能力大型化发展,压力容器的规格越来越大,操作条件日趋苛刻,以氨合成塔为例:在六十年代初,氨合成塔的日处理量只有120吨,内径900,壁厚120,空塔重70吨;到七十年代,氨合成塔日处理量高达910~1360吨,内径3200~3400,空塔重270~353吨。
容器的规格增大,不仅给制造、运输、安装带来一系列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厚钢板的质量和深厚焊缝的存在,增加了容器发生脆性破坏的危险性。
影响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强度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无损检测以及破坏机理等多个技术领域。
1、按介质毒性程度的分级和易燃介质划①凡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容器为压力容器:。
a.最高工作压力(Pw)大于等于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下同)。
b.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且容积(V)大于等于0.025m3;c,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②压力容器分为三类:a.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代号3)1)高压容器;2)中压容器(仅对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的介质); 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10Mpa*m3);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5Mpa*m3);5)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 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罐式汽车、低温液体运输、永久气体运输车和罐式集装箱等;10)球形储罐(体积大于等于50m3)11)低温液体储存容器(体积大于等于5m3) ;b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代号2);1) 中压容器2)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5)低压搪瓷压力容器;c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代号1)②“容规“监察范围之外的压力容器简介A、《超高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适用于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00Mpa的超高压容器的监察与管理。
B、《气瓶安全监察规程》适用与各类无缝气瓶,焊接气瓶的监察与管理。
C、《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适用于溶解乙炔气瓶的监察与管理。
D、《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适用于盛装液化石油气的汽车罐车的监察与管理。
压力等级分类按承压方式分类,压力容器可分为内压容器与外压容器。
内压容器又可按设计压力大小分为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a.低压(代号L)容器0.1MPa≤P<1.6MPa;b.中压(代号M)容器1.6MPa≤P<10.0MPa;c.超高压(代号U)容器P≥100MPa。
外压容器中,当容器的内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约0.1MPa)时又称为真空容器。
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根据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4种。
具体划分如下。
a.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 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如反应器、反应釜、聚合釜、高压釜、合成塔、蒸压翠、煤气发生炉等。
b.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 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
如管壳式余热锅炉、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加热器等。
c.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 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
如分离器、过滤器、集油器、缓冲器、干燥塔等。
d.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 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压力容器。
如液氨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等。
容规》第6条本规程第2条适用范围内的压力容器划分为三类(压力容器的压力等级、品种、介质毒性程度和易燃介质的划分见附件一):1.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1)高压容器;(2)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3)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10Mpa.m3); (4)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各大于等于0。
5Mpa.m3);(5)低压容器(公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注4)(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搞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水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10)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11)低温液体储存容顺(容积大于5m3。
2.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本条第1款规定的除外):(1)中压容器;(2)低压容器(公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3)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公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4)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5)低压搪玻璃压力(6)压力容器。
3.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本条第1款、第2款规定的09版的《新容规》还没有正式出台,里面的容器划类有了新的说法,更为细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