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的文章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大学生因为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所以他们的心理问题不能忽视。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而大学生恋爱早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它是那样的具有魅力,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
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莘莘学子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
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无减之势。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道德观念他们的恋爱态度,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可以用"三化"来概括:1.普及化当前,在大学生里,有人形容有一股"恋爱热",也有人说是一股"恋爱风",这都不为过。
调查情况表明,大学生中已谈恋爱的人数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年级学生高达50~60%,而赞成谈恋爱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95%。
2.低龄化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多是高年纪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他们有的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
据不完全统计,五年之前一年纪学生恋爱人数只有5%,而现在已达15%左右。
3.公开化过去,大学生谈恋爱很讲究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于"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人知道的心态。
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旁若无人。
而当前大学生们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
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儿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
因此,大学生们“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感到有很多说不明白的心灵困境或叫心理困惑,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在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
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
二是由于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民族、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手了。
殊不知,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
三是由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所引发并形成的恋爱低龄化、公开化、高速度进展和恋爱的多元化所致。
具体地说,因为他们年级尚低、涉世太浅,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判断与评价一个人的经验;因为他们过于情感外露、行为外向,盲目地一扫传统的以含蓄、深沉为美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情爱的发展极易受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的控制;因为他们本身面临的就是一个多元化人生价值观念的现实社会……所以,恋爱心理困境的产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出现偏差。
这样的学生往往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却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如何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二是,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
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心理相容、人品和兴趣爱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
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们对选择恋爱对象的条件越来越实际,一般不会再“跟着感觉走”,也不会只在乎“曾经拥有”。
所以,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和排列一下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及特征,并学着变换一下思维方式,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悦纳自己;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一个人是否对异性有吸引力?是否非要在大学期间拥有如意恋人?并不意味着你今后的生活如何,“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常见的“恋爱的光晕效应”必然会导致对自我、尤其是对对方的“认知偏差”和“评价偏差”,这是导致单相思和失恋后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关键所在。
大胆地去与异性同学交往,多参加有异性同学的集体活动和娱乐活动,去了解和观察自己所欣赏的异性同学,同时也了解自己的恋爱期待心理特征,缩短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心理差距,调节好恋爱心理的内部期待与外部期待的矛盾,矫正恋爱动机和恋爱价值定向。
通俗地说,就是在挑剔对方时也挑剔一下自己。
在不能接纳自己时,也找找对方的毛病,多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其要诀是:之一,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也没有完美的女人;之二,善于讨女人欢心的男人可能使你后悔莫及,反之亦然;之三,男人和女人的自尊不能靠对方来肯定;之四,选择理想恋人的期望越高,结局越差,反之,则事半功倍。
恋爱心理困境之二: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并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
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
择偶中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恋爱错觉等都会事与愿违,极易伤害自己和同学。
从这个意义上看,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大多源于自身。
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恋爱心理困境之三: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应承担不同内容与程度的责任。
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们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机会与条件;三是为大学生们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
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大学生心理的文章:嘿,研究生你迷茫了吗曾经,在中国某些地区,有些人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放弃大学去打工挣钱来得实在,这在当时被称作读书无用论而受到批判。
时到如今,但凡是有能力读大学的人,一般都要去高校里熏陶一下,不然在满世界大学生的社会里会感觉到与世界脱节,至于找不找得到工作那是后话。
很多人要考虑读研或者已经读研,在论坛里满脸的迷茫,满腹的埋怨,很多人不知道该不该读研,或者觉得读研无用,当初不该读研。
首先说下该不该读研的问题,不同专业的同学情况是不一样的,人生目标不同的人情况也不一样。
据我了解,某些专业,比如会计之类的,考证就挺有技术含量,我觉得大可不必非要读研什么的,其他大多数专业的本科教育,内容都是专业入门,谈不上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许多专业,比如化学,生物,医学,等等,我觉得还是读研的好,不然,本科学的东西我觉得有点不够用。
文科类的最好能读也读个吧,我不是文科,不敢说太绝对,据我所见,硕士毕业比本科找的工作总体上好点。
在这个世界上不缺乏牛人,比如有些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不读研但是比读研的还有实力,这种人也有,我就碰到过专科学历指导我做研究的。
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只是平平之辈,还是走寻常路的好,那些有特异功能的不在话题讨论之列。
有些人会说,不考研,工作三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并不比研究生少,为何要去读研,这就是我觉得是我要说的重点之一,我觉得读研的必要性就在于,正常情况下它能让你短暂的与社会隔绝,在这里它逼迫你抛弃杂念专心去做一个比较困难可有逃不掉的事,那就是出研究成果,然后毕业。
在这个过程中,它需要你学会静心,学会专注,否则你就做不好,有人抗拒这种状态,不明白这种状态的意义,于是就有了迷茫,抱怨。
相对读研,工作过程中,所有的行为是以结果为导向,需要解决具体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很难有机会系统的去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这是不同学历的人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差距,至于工作经验,只要努力做,早晚都会有。
我所在的行业,目前本硕博毕业后的工资比例大概是1:2:4,而且受尊敬的程度也不同,读不读研,你看着办。
硕士,博士经历的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文科,理科,医学,工科各个专业的人都有,别看这么多人在这里吐槽,但是不可否认,在未来我们这里的很多人将是建设国家的栋梁,将是领导国家的中流砥柱,因为我们比别人具有更系统的专业知识,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坚韧的耐性,更良好的品格,比较经历了比别人更加严格的筛选和训练,我们这些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是优于大部分人的,我们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我们应该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