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竣工图编制说明

道路竣工图编制说明

道路竣工图编制说明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DQS58-M
道路竣工图编制说明
1.工程概况
毕节市青场镇青场中路道路工程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青场镇,以青场中路为主路,安青路、春晓路、青松路、九龙路、锦绣路、凌云路为支路。

青场中路(K)全长926米,北与安青路相接,南与沿河路相接。

安青路(AK表示)全长为47米,东与大二路相接,西与青场中路相接。

春晓路(BK表示)全长60米,东与大二路相接,西与青场中路相接。

青松路(CK)长度为189米,东与大二路相接,西与沿河路相接。

九龙路(DK表示)全长90米,东与青场中路相接,西与凌云路相接。

锦绣路(EK表示)全长176.8米,东与青场中路相接,南与沿河路相接。

凌云路(FK表示)全长333.6米,北与青松路相接,南与锦绣路相接。

2.编制依据
本图编制依据为:
2.1设计图、设计变更通知单;
2.2设计规范、施工规范;
2.3图纸会审纪要;
2.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设计变更
3.1青场中路原设计起点桩号为K0+040,设计终点桩号为K0+840,现变更起点桩号为K0+-86(K0+040向北延伸126米),终点桩号为K0+840。

延伸段路面宽度为9米机动车道+7米人行道,纵坡为1.234%,路面结构按原设计。

3.2锦绣路原设计起点桩号为K0+000连接大二路,设计终点桩号为K0+19
4.812,现变更起点桩号为EK0+083,终点桩号EK0+258.9接沿河路。

EK0+083至EK0+184.60(与凌云路相交)纵坡0.445%、EK0+184.6至EK0+158纵坡为1.991%,EK0+158至EK0+258.9纵坡为9.023%。

3.3原设计青松路与青场中路交点桩号为K0+563.000,现变更交点桩号为
K0+389.540(青松路为CK0+084.880),CK0+000至CK0+084.880坡度为3%,
CK0+084.880至CK0+189.00纵坡为0.876%。

3.4青场中路原人行道宽度为3.5×2m变更为
4.5×2m。

3.5人行道原地面以下换填采用碴石,机动车道原地面以下换填采用块石,换填深度详见(路基横断面图)。

3.6取消原设计50cm厚碎石垫层,采用级配较好的块石填筑(详见路面结构图)。

3.7原设计路面结构,道牙下部底座M7.5浆砌片石现变更为C15素混凝土,尺寸不变。

3.8锦绣路道路终点设计高程变更为1432.794m。

3.9路面结构中原设计人行道为5cm石材人行道板现变更为2.5cm花岗岩人行车道板尺寸为600×300×25mm。

路侧石尺寸原设计为120×300×990mm及120×300×490mm,现变更为120×250×930mm。

平石尺寸原设计为120×300×990mm及120×300×490mm现变更为100×280×930mm。

3.10无障碍原设计为砼块,现变更为花岗岩,盲道板(600×600×25mm).
4.路基横断面布置
4.1青场中路K0+-86至K0+000段7米人行道+9米机动车道;K0+000至K0+020段9米人行道+10.8米机动车道;K0+010至K0+020段9米人行道+12.4米机动车道;K0+020至K0+840段9米人行道+15米机动车道。

4.2安青路AK0+000至AK0+047段3米人行道+6米机动车道。

4.3春晓路BK0+000至BK0+060段7米人行道+9米机动车道。

4.3青松路CK0+000至CK0+189段7米人行道+9米机动车道。

4.4九龙路DK0+000至DK0+090段9米人行道+12米机动车道。

4.5锦绣路EK0+083至EK0+258.9段7米人行道+9米机动车道。

4.6凌云路FK0+000至FK0+333.6段7米人行道+9米机动车道。

4.7机动车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0%。

4.8路基边坡,填方放坡为1:1.5,挖方边坡详见路基开挖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路基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等说明
5.1路基开挖时遇到不良的土质,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实地勘察,设计变更为人行道原地面以下1.2米采用碴石回填,机动车道原地面以下3米内采用级配较好的块石回填,块石外购,外购运距为5KM以内,
5.2路基填方材料为:机动车道为块石回填,人行道为碴石回填。

5.3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路基应分层压实,每层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并设置临时排水沟。

填料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路基压实度标准(重型)表3.4-2
注:(1).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

5.4边沟
在开挖地段纵向设置排水边沟,边沟满足排水。

6.路面结构
6.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表3.4-3
4cm厚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0.5L/m2乳化沥青粘层油PC-3
6cm厚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液体沥青透层AL(M)-2
2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6.2人行道路面结构:
人行道路面结构表3.4-4
3cmM10水泥砂浆
10cmC15素混凝土
6.3路面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工艺
在已交验的路基上进行垫层施工。

在经原材料试验合格的料场用装载机装车,用自御汽车运至施工现场,采用推土机粗平,人工修整,洒水车洒水。

推土机配合人工摊铺系数为1.18。

路基初压:用25T胶轮压路机碾压。

碾压由边到中,由低到高,每次重叠1/3轮宽。

摊铺天隙料:用石屑洒布机将干填隙均匀地撒布在已压稳的碎石层,松厚约2.5-
3cm。

振动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每米的重量至1.8t)将全部填隙振入碎石间的空隙中。

再次振动碾压,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每米的重量至1.8t)将全部填隙振入碎石间的。

碾压过程中,对局部填隙不足处,人工找补。

局部补撒石屑并均匀,振动压实,直到全部填满为止,表面外露3-5MM碎石。

洒水终压:碎石表面空隙全部填满后,用12-15T三轮压路机压实,碾压之前洒少量水。

6.4路面基层施工工艺
6.4.1在已交验的路面垫层进行水泥稳定层施工,按设计要求对水泥稳定层做试验配合比(压实系数为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3.5mpa,回弹膜量≥1450mpa),水泥稳定混合原材料、试验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6.4.2水泥稳定混混合料采用机械拌合,在最佳含水量下分层压实,采用2台25t振动压路机碾压,在下层压实后洒水润湿施工上层压实碾压至表面无明显轮迹。

一律为垂直衔接,用方木进行端头处理,预留衔接处适当加水泥和水重新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6.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
≥2.36mm碎石,压碎值<25%,对沥青粘附性≥4级。

细集料选用机制砂,含泥量<3%,填料选用石灰岩矿粉,用量按设计配合比,沥青选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

200米,以确定合理的机械、机械数量,拌和机的上料速度、
6.5.6摊铺前检查检查井井框、路侧石是够符合要求高程,侧壁是否涂好沥青粘层,顶面是有保护隔离措施,在喷透层油或粘层油时,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油管与路面形成30°夹角。

并有适当高度,使路面上喷洒的透层或粘层形成重叠。

6.5.7沥青混凝土采用两台摊铺机成阶梯作业,前后间距为10-30米,纵向搭接
15cm,摊铺机具备自动、调后装置,初步振实、熨平装置。

对于不适合摊铺机作业的地方采用人工摊铺。

6.5.9铺筑多层混合料,上下层接缝错开,纵缝为15cm,横缝1米,本工程中、下层采用斜接缝、上层采用平接缝,平接缝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

6.5.10碾压自路边向路中,配备两台振动压路机、两台轮胎压路机,组合压实。

经工程师认可后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狭窄地点及停机造成的接缝横向压实和修补工作。

碾压顺序如下:接缝处预压全路初压全路复压全路终压。

每次来回轨迹重叠,双轨压路机重叠30cm左右,三轮压路机重叠后轮宽度1/2左右。

6.5.11压路机型的轻重选择一般为:初压轻型复压重型终压轻型。

各种压路机碾压速度可参照下表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表4.2-1
初压:摊铺之后立即进行(高温碾压)用静态二轮压路机完成2遍,初压控制为130°~140°。

初压轻型钢铜式压路机。

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用振动压路机完和轮胎压路机完成,先用振动压路机碾压3-4遍,再用轮胎压路机碾压4-6遍。

终压:紧接复压后进行,用双轮钢铜式压路机。

温度小于80°,消除轮迹。

6.5.12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透层、封层和粘层措施,在半刚性基层洒透层沥青,
透层沥青用沥青洒布车喷洒,路面清扫干净,对路侧石、构筑物进行防护,防止污染。

透层沥青洒布渗入基层一定深度。

洒一层粘层油,均匀布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