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一人一世界
诗词简介 1593年到1594年,由于剧院因为瘟疫而关闭,莎士比亚出版了两首性爱主题的叙事诗: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失贞记》,他将它们献给南安普敦伯爵,亨利· 赖奥思 利。在《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中,无辜的阿多尼斯拒绝了维纳斯的性要求,而《鲁克丽丝 失贞记》中,贞洁的妻子鲁克丽丝被好色的塔昆强暴。受奥维德的《变形记》影响,诗表 现了起源于欲望的罪行和道德的困惑。这两首诗都很受欢迎,在莎士比亚在世时重印多次。 第三首叙事诗为《爱人的怨诉》,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悔恨被一个求婚者诱奸,收录在 1609年出版的《十四行诗》第一版中。大部分学者现在接受《爱人的怨诉》为莎士比亚创 作的观点。评论家认为这首诗优秀的品质被沉重的结果所损伤。 《凤凰和斑鸠》哀悼传说 的不死鸟和爱人忠诚的斑鸠之死。1599年,两首早期的14行诗作品第138和作品第144收 录在《热情的朝圣者》。 1609年,莎士比亚发表了《十四行诗》,这是他最后一部出版的非戏剧类著作。学者无法 确认154首十四行诗每一首的完成时间,但是有证据表明莎士比亚在整个创作生涯中为一 位私人读者创作了这些十四行诗。更早的时候,两首未经许可的十四行诗出现在1599年出 版的《热情的朝圣者》。英国作家弗朗西斯· 米尔斯曾在1598年提到“在亲密朋友当中流传 的甜美的十四行诗”。少数分析家认为出版的合集是根据莎士比亚有意设臵的顺序。看起 来他计划了两个相对的系列:一个是关于一位已婚皮肤黝黑女子的不可控制的欲望;另一 个是关于一位白皙的年轻男子纯洁的爱。如今仍不清楚是否这些人物代表了真实的人,也 不清楚诗中的“我”代表了莎士比亚自己,尽管英国诗人威廉· 华兹华斯认为在这些十四行 诗中“莎士比亚敞开了他的心”。1609年的版本是献给一位“W.H.先生”,献词称他为 这些诗的“唯一的促成者”(THE ONLY BEGETTER)。献词究竟是莎士比亚自己写的还是 出版商托马斯· 索普所加目前仍是一个谜,索普的名字缩写出现在题献页的末尾。尽管有大 量学术研究,谁是“W.H.先生”先生也依旧不为人知,甚至连莎士比亚是否授权出版该书 也不清楚。评论家赞美《十四行诗》是爱、性欲、生殖、死亡和时间的本性的深刻思索。
莫 斯 科
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全国最大的 城市和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为 俄罗斯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世界著名古城 和国际化大都市。全球性大都市,为世界 最大的城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 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 史。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 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 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1147年的莫斯科 大公时代开始,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 联邦政权一直担任著国家首都的角色。俄 罗斯数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莫斯 科为世界富豪最多的城市。
安徒生年表
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费恩岛奥登塞小镇。 1816年11岁时父亲过世。 1819年14岁时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 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 安徒生 而 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10月,进入中等教会学校补习文化, 共读六年,对其教育方式感到痛苦不已;不过这六年中大量阅读名家作品,也练习创 作诗篇、歌剧。 1827年,离开学校回到哥本哈根。发表诗歌,受到 上流社会 评论家称赞,鼓起 安徒生对写作的信心。 1829年,写出长篇幻想游记《阿马格岛漫游记》出版,第一版销售一空。出版商 立刻以优厚条件买下第二版,安徒生因此从饥饿的压迫中解脱。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 上的爱情》在皇家歌剧院 上演。同年也出版第一本诗集。 1830年,初恋失败。开始旅行;第二本诗集出版。 1831-1834年,恋爱再度失败,遭逢母丧,不久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 1835年30岁时开始写童话,出版第一本童话集,仅61页的小册子,内含《打火匣》、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 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儿》共四篇。作品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 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 份,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1844年,写出自传性作品《丑小鸭》,鼓励人们树立目标。 1846年,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道出了旧社会的无情。 1870年出版晚期最长一篇作品《幸运的贝儿》,共七万余字,是以他自己的生活感受为 基础写成的,但不完全是自传。
一书一人一世界
汉斯· 克里斯蒂安· 安徒 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 月2日-1875年8月4日) 丹麦作家,诗人,因为 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 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 事有《小锡兵》、《冰 雪女王》、《拇指姑 娘》、《卖火柴的小女 孩》、《丑小鸭》和 《红鞋》等。其创作的 童话被称为“安徒生童 话”。
1867年,被故乡奥登塞选为荣誉市民。 安徒生终生未成家室。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于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 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为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参 见莎士比亚另有其人说)。 他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英:HAMLET)、《奥赛罗》(英: OTHELLO)、《李尔王》(英:KING LEAR)、《麦克白》(英:MACBETH)。 著名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 喜》(《AS YOU LIKE IT》)。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 三世》。 正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传奇剧)《暴风雨》、《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佩里克勒斯》。 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二首长诗。
教育背景 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 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 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 莎士比亚 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 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 镇长。莎士比亚七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一念就是六年, 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 有两件事情极有可能对年少的威尔产生过不小的影响。11岁时,伊丽莎白女王一 世曾在大批随从的簇拥下巡行到英国中部。那宏大的场面,那种王者驾临时的群 情激奋,让他一生都迷恋于王者的超凡魅力,以至于他写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 想象国王、贵族、绅士的生活,沉醉在对特权的甜蜜期待中。 在他快满13岁时,家道开始中落。复兴之梦毕生萦绕着莎士比亚,他在剧中一再 表现出对收复失去的财产、头衔和身份的强烈渴望。 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1577年被父亲从学校接回, 不得已帮他父亲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 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莎士比亚读书时就卓尔不凡,与众不同。传说他年轻时在乡 村当过教师。也有传言说他曾在一个叫托马斯· 露西的富裕财主兼地方行政长官 的土地上偷猎,结果被露西的管家发现,他为此挨了揍。莎士比亚出于报复,就 写了一首讥讽大财主的打油诗。这首诗没过多久便传遍了整个乡村。大财主无论 走到哪里,总有人用这首打油诗来嘲笑他。托马斯乡绅非常恼火,于是准备想办 法惩罚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因此被迫离开斯特拉福德小镇,到伦敦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