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题13页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题13页

吸收习题一、吸收过程定性分析1 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仅增加入塔气量,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_____;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将_____; 出塔气相组成将_____;出塔液相组成将____;溶质回收率将____;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确定答案:A;B;A;A;B2 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仅降低入塔液体组成,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______;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将______;气相出塔组成将_____; 液相出塔组成将_____.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不确定.答案:C;C;B;B3 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若其他入塔条件不变,仅增加入塔气体浓度,则:出塔气体浓度将_____; 出塔液体浓度____;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答案:A;A4 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当气液进塔组成不变,而改变操作条件使脱吸因数s增大,则:气体出塔浓度将_____; 液体出塔浓度将_____.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答案:A;D5 低浓度难溶气体的逆流吸收过程,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仅入塔气量有所下降,则: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将_____;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______;气相总传质单元数将_______;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______;操作线斜将_____.A. 增加;B. 减小;C. 基本不变;D. 不确定;答案:C;C;A;B;B6 操作中的吸收塔,当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仅降低吸收剂入塔浓度,则吸收率将;又当用清水作吸收剂时,其他操作条件不变,仅降低入塔气体浓度,则吸收率将。

A 增大:B 降低; C. 不变;D. 不确定答案A:C二、基础知识1 对常压下操作的低浓度吸收系统,系统总压在较小范围增加时,享利系数将____,相平衡常数将____,溶解度系数将___.A. 增加; C. 不变;B. 降低; D. 不确定答案:C;B;C2 双组分气体(A、B)进行稳定分子扩散,及分别表示在传质方向上某截面处溶质A的分子扩散速率与传质速率,当系统的漂流因数大于1时,|JA|_ C ___|JB|;|NA__ A __ NB|A:大于; B: 小于;C:等于; D.不确定3 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完成一定的分离_____.A.回收率趋向最高B.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C.操作最为经济D. 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4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_ B ____.A 溶解度系数H值很大,为易溶气体;B 亨利系数E值很大,为易溶气体;C 享利系数E值很大,为难溶气体;D 平衡常数m值很大,为难溶气体;5 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__D____。

A 用水吸收氨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液膜阻力控制;B 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C 用水吸收氧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D 用水吸收二氧化硫为具有中等溶解度的气体吸收,气膜阻力和液阻力均不可忽略。

6 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是 B ______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过程的操作线总是在其平衡线的_________。

(A) 小于,上方;(B) 大于,上方;(C) 小于,下方;(D) 大于,下方7 在逆流吸收塔内,入塔条件不变,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当吸收因数A<1时,气液相在(B)处达到平衡。

(A)塔顶;(B)塔底;(C)塔中部;(D)塔中某一位置8 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50Kpa,80Kpa,75Kpa,则_____ D ________。

(A) t1>t2 (B) t3>t2 (C) t1>t3 (D) t1<t39 正常操作的逆流吸收塔,因故吸收剂入塔量减少,以致使液气比小于原定的最小液气比,将会发生(C )。

(A)x1↑, η↑;(B) y2↑, x1不变; (C) y2↑, x1↑(D)在塔下部发生解吸现象三、填空1. 用水吸收NH3属于______控制,其气膜阻力_______(> = <)液膜阻力;气膜中的浓度梯度_______(> = <)液膜中的浓度梯度。

2. 气体吸收计算中表示设备(填料)效能高低的一个量是_______,而表示传质任务难易程度的一个量______。

3. 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填料层增高一些,则塔传质单元数将______,传质单元高度将_________。

4. 填料塔用于精馏过程中,其塔高的计算采用等板高度法,等板高度是指___________;填料层高度Z=_________。

5. 吸收过程物料衡算时的基本假定是: (1)________。

(2)____。

气相中惰性气体不溶于液相;溶剂不挥发四、判断对错1. 吸收过程中,当操作线与平衡线相切或相交时所用的吸收剂最少,吸收推动力最大。

(×)2. 计算填料吸收塔时,N的含义是传质单元高度。

3. 填料吸收逆流操作,当液气比增大时,则出塔吸收液浓度下降,吸收推动力减小。

(×)4. 惰性气体和吸收剂在吸收过程前后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

(√)5. 减压和升温使气体的溶解度下降,故减压升温有利于解吸操作。

(√)精馏习题一、填空1. 简单蒸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不稳定操作或过程不连续;无回流2.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进料的值最小,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

答案:过热蒸气;最多3.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主要针对_____和 ______物系,这两种特殊精馏均采取加入第三组分的办法以改变原物系的_______。

答案:沸点差很小;具有恒沸物体系;相对挥发度4.某二元理想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2.5,全回流操作时,已知塔内某块理论板的气相组成为0.625,则下层塔板的气相组成为。

答案:0.45. 精馏塔设计时,若工艺要求一定,减少需要的理论板数,回流比应,蒸馏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气消耗量应,所需塔径应,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投资将是的变化过程。

答案:增大;增大;增大;急速下降至一最低后又上升6. 精馏操作时,若进料的组成、流量和气化率不变,增大回流比,则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斜率,提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斜率_______,塔顶组成 _______,塔底组成_______.答案:增加;减小;增加;降低7.间歇精馏和平衡蒸馏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间歇精馏操作中,若保持回流比不变,则馏出液组成_______ ;若保持馏出液组成不变,回流比需不断________ 。

答案:前者是不稳态过程,后者为稳态过程;不断下降;增大8. 某精馏操作时,加料由饱和液体改为过冷液体,且保持进料流率及组成、塔顶蒸气量和塔顶产品量不变,则此时塔顶组成,塔底组成,回流比,精馏段操作线斜率L/V 。

答案:增加;减少;不变;不变二、判断1. 精馏塔的全塔总效率不等于塔内各板的默弗里效率的平均值。

(√)2. 对于普通物系,原料组成浓度越低塔顶产品达到同样浓度所需要的最小回流比越大。

(√)3. 回流比相同时,塔顶回流液体的温度越高,分离效果越好。

( X )4.当分离要求一定时,精馏塔内物料的循环量越大,所需的理论塔板数越多。

(X )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连续精馏塔的操作压强,塔顶馏出物中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变低。

( X )6. 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汽。

(√)三、选择题1. 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

A. 理论板假定; C. 理想物系;B. 塔顶泡点回流; D. 恒摩尔流假定答案:D2. 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A 提馏段操作线与q线; B. 平衡线;C.平衡线与精馏段操作线; D.平衡线与 q线;答案:A3. 连续精馏塔操作中,如采用的回流比小于原回流比,则()。

A.、均增加;B.减小,增加;C.、均不变;D.不能正常操作答案:B4.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式是描述精馏段中(1)某板下降的液体浓度与下一板上升的蒸汽浓度间的关系式(2)某板上升的蒸汽浓度与上一板下降的液体浓度之间的关系式;(3)进入某板的气体与液体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式;(4)在相邻两板间相遇的汽相与液相浓度之间的关系式。

答案 C5.连续精馏塔设计时,当采用塔顶全凝器、泡点回流方案时,为完成分离任务所需理论板数为N。

若采用塔顶分凝器,而回流比和前方案相同时,则完成同样分离任务所需理论板数为Nˊ,其相对大小是______。

(A)Nˊ>N;(B)Nˊ=N;(C)Nˊ<N;(D)判断依据不足。

答案 C干燥习题一、填空题1. 饱和空气在恒压下冷却,温度由t1降至t2,此时其相对湿度,湿球温度,.露点。

2. 若维持不饱和空气的湿度H不变,提高空气的干球温度,则空气的湿球温度,露点,相对湿度。

(变大,变小,不变,不确定)3. 干燥操作中,干燥介质(不饱和湿空气)经预热器后湿度,温度。

当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用空气进行恒速对流干燥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温度。

4. 已知在t=50℃、P=1atm时,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v =55.3mmHg,则该空气的湿含量H=;相对湿度Φ=;(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92.51mmHg)5. 恒定干燥条件下,恒速干燥阶段属于控制阶段,降速干燥阶段属于控制阶段。

6.恒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为,降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为和,整个干燥过程除去的水分是。

7.已知在常压及25℃下水份在某湿物料与空气之间的平衡关系为:相对湿度φ=100%时, 平衡含水量X =0.02kg水.kg 绝干料;相对湿度φ=40%时, 平衡含水量 X =0.007。

现该物料含水量为0.23kg水. kg 绝干料,令其与25℃,φ=40%的空气接触, 则该物料的自由含水量为______kg水.kg 绝干料, 结合水含量为______kg水.kg 绝干料,非结合水的含量为______kg水.kg 绝干料。

8.某状态下空气的干球温度为t℃,湿度为H kg水/kg干空气,空气的干球温度等于露点时,其相对湿度 ___________。

9.当空气的湿含量一定时,其温度愈高,则相对温度愈_______,表明空气的吸湿能力愈__________,所以湿空气在进入干燥器之前都要经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为了测准空气的湿球温度,应将干湿球温度计放在( )。

(A)不受外界干扰的静止空气中(B)气速<5m/s的空气中(C)气速<5m/s辐射传导较强处(D)气速>5m/s辐射传导可忽略处***答*** D2. 物料含自由水分和平衡水分的相对多少取决于(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