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水伏羲文化论文

天水伏羲文化论文

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摘要:上古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伏羲氏,是否真正作为一个伟大的个人而存在于历史,已有不少考证,尚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但是,他所代表的是整个中华文明,这是无庸置疑的。

无论是古代的传说还是当今的考古成果都是可以证明,这个中华文明的开山之祖,是和天水地区紧紧连在一起的。

今天,将伏羲文化的精粹挖掘出来,并加以广大,也正是在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天水地区的重要任务。

同时,伏羲文化也是天水的一种极有价值的资源,以适当的途径大力推广伏羲文化,尤其是作为旅游业的一个中心,将会对天水地区的经济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伏羲文化、传统文化、天水地区、旅游业、经济发展一、伏羲文化与天水地区的内在联系今天的学术界,已经很清醒地意识到,历史和传说往往是掺杂在一起的,被认为是“历史”的记载,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真的东西在里面;而很多传说中却包含着一些史实。

正因如此,我国古代一些传说中的人物,至今仍收到历史学界的关注。

一个世纪以来,从皇帝到大禹,文学家们根据这些传说中的上古人物发掘出很多历史真相,揭示了人类史前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样,伏羲文化带给我们的,也不应当仅仅是欣赏一个美好传说的闲适心情,而是一种对华夏古文明的探索和再思考的渴求。

对于我们生长期间的这一伟大文明,我们寻根溯源,其尽头大约也就是到三皇之首的伏羲了。

而华夏文明的这个始祖,与天水有着解不开的情结。

按晋代皇甫谧所言,伏羲生于成纪,后人提及伏羲的出生地,都沿袭此说,如唐代司马正贞、宋代郑樵等。

如以汉代所设成纪县而言,其主要部分正是在今天的天水地区,后世的成纪县,更是完全在今天水境内。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2年的题词所言,天水是“伏羲故里”。

传说并不是不足信的,与今天的考古成果相比较,伏羲传说中的很多密码就可以被解译了。

近几十年发现的天水地区的大量古遗址,充分说明了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尤其是1978年开始发掘的大地湾遗址,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7800年,早于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文化千年左右。

在遗址中发现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深穴窝棚式建筑和五千余年前的原始宫殿,10余种刻画符号、碳化的黍和油菜籽等。

如果将伏羲传说与大地湾遗址相对应,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遗址存在的年限和其中的发现物,可用以证明传说中的很多细节。

大地湾遗址一期约在7800年前,属于早期仰韶文文明。

早那个时代,火早已发明,这是燧人氏的功绩;在更早的时候,人们已在地上开始穴居生活。

但是,由穴居至半穴居,意味着人们开始用自己的手和脑改善居住条件,是文明的一大发现,这一时期,后人归功于有巢氏。

大地湾遗址一期所发现的深穴窝棚式建筑,正是人们已经开始半穴居的实例。

而在先人的传说中,伏羲正是在燧人氏与有巢氏之后。

但是为何是伏羲,而不是燧人氏与有巢氏被后人尊为三皇之首,即上古的第一个帝王?据《魏书·李光传》所载:“伏羲创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

”就是说,因为伏羲不但发展了生产,而且首创了一套制度,使得华夏文明开始出现前国家时代的政治组织,这种政治组织可能就是早期的部落。

从今天天水地区遗址分布的规律来看,基本上可以确定,大地湾是整个遗址群的中心,居住于此的村民们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到达今天的天水西山坪、杨集寨、师赵村等地。

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大地湾一直是这个部落的中心,以至于大约五千年前,在这里出现了原始的宫殿,在部落扩张的过程中,父系社会代替了母系社会,开始出现以男性为中心的婚姻制度;原始农业得以发展,人工栽培黍和油菜获得成功;并开始出现原始文字。

按宋代史学家郑樵所言:“人生之始也,与禽兽无异,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有爱而不知有礼。

卧则呿呿,起则盱盱;饥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革。

伏羲德和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则观万物之宜,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始画八卦,挂有两爻,重而为六十四,名曰《连山》,象法乾坤,以正君臣、父子、夫妻之义;始作罔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虽然后世史学家加于伏羲身上的成就明显经过夸张,但还是可以看出这些成就的原形,以及当时社会的变化,在今天的大地湾遗址中大多还是可以找到的。

因为野生植物的栽培成功,和各项发明的产生,导致“以佃以渔,以赡民用”的生产方式;因为原始文字的逐渐产生和应用,使“结绳之政”退出历史,通过婚姻制度和部落中的原始政治制度,使原来母系社会下“君臣、父子、夫妻之义”的更文明的社会。

正是这些成就,使得伏羲“为百王先”。

当然,和所有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样,伏羲明显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时代各种进步人物的综合体,。

上述各种成就,是不可能在同一时代完成的,即便是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

伏羲是大地湾遗址所代表的文明中各个时代部落领袖的代表,同是也是宗教首领的代表,正因如此,他才会“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中则观万物之宜”,画八卦以“象法乾坤”,创制历法,并且以龙(蛇)身出现于古代的雕塑、画像之上,以代表他的部落的图腾。

大地湾遗址在距今约4800年前出现断层,可以这样解释:由于战争或灾荒等原因,文明中心进行整体的迁徙,或许于后世周族的迁徙原因和路线相近,也可以从商代频频迁都的现象得到启发。

郑樵在《通志》中是这样描述的:“伏羲,生于成纪,作都于陈。

”整体的迁徙,很可能是这一文明在大地湾突然断层的原因,也是这个文明向西周扩展的起因。

西安半坡、庙底沟等遗址与大地湾遗址的相似性,不正可以证明大地湾的文明沿着渭河谷地向外迁徙的过程吗?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迁徙方向而已。

考古成果有力地证明了伏羲传说的合理性,及伏羲与天水地区的深刻渊源;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这一传说的产生,是因为天水地区是伏羲所代表的文明的中心地区,就是说,先有天水这个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然后才有伏羲传说。

由于大地湾遗址的时代之早和规模之大,其文明程度之高,都是国内所罕见的,可以说,天水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二、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开发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今天的天水地区,正面临着一个经济转型时期。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大量工厂迁入内地之后,天水成为西部新兴的工业城市,机械、纺织、军事等工业在这里安家落户,使它在甘肃的重要性仅次于兰州,是甘肃的第二大城市和我国东部地区进入甘肃的门户。

但是,在经济转型期,当国有企业的局限性开始显露之后,整个“三线”——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都受到冲击,天水自然也不能例外,原来的经济优势难以得到进一步发挥。

而天水市区以外的各县,虽然乡镇企业曾经兴盛一时,但是小、活、灵的优势已转为劣势,需要较长时期的调整。

对于整个天水地区,寻求新的支柱产业以发挥原有资源基础的优势,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

目前,人们关注的新兴产业,是那种投入少、产出多、污染低、社会效益高的产业。

其中首选当然是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但是这种产业需要高度信息化,需要广阔市场,还需要大量的特定人才。

目前天水要达到这种要求还有很大的难度。

其次就是旅游业,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而且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更易于操作。

当然旅游业也有它的特殊要求,即当地必须有适宜于欣赏或休闲的自然景观,或有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而天水正在这方面可说是独占鳌头,其中历史文化景观尤为丰富。

在这种情况在下,为了迅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业当然成为必要。

然而,在发展旅游业时,开发这些文化遗产需要理清轻重、主次和先后关系,因为这牵连到有限的资金和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纵观全国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市场的独占性,即旅游资源的高度垄断,对客源的数量和地域范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凡是知名度最高,对于全国、甚至海外的人们都有很强吸引力的景点,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类型,或者在全国同类型景点中最为典型或完善。

在天水地区,景点为数众多,但是说到市场的独占性,可能只有与伏羲文化相关的景点才能做到,毕竟,伏羲的出生地目前是没有争议的,中华文明的根也就是在天水。

今天天水地区要加大旅游业开发的力度,就不得不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

那么,天水要打出“伏羲文化”的旗帜,是否有可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品牌效应,从而带动一方经济飞跃?很明显,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从天水地区现有的情况来看,与“伏羲文化”这个概念相关的俄旅游资源,有深刻的基础,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显性文化。

主要是指与伏羲文化相关的众多古迹、遗址等文化载体。

天水在历史上个文化发达的地区,保存至今的古迹很多,其中较为著名的与伏羲有关的就是伏羲庙与八卦台,另外,大地湾、西山坪、杨集寨、师赵村、烟铺村等遗址,与伏羲文化是紧紧在一起的。

这些都是天水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

其二是隐形文化。

主要是指源远流长、脍炙人口的伏羲传说,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等。

伏羲传说出现于我国古代的史籍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他不但流传与我国各地,而且随着华迁居海外,以远播异域。

传说告诉我们,是伏羲创造了人类,因此,凡是在华夏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毫无例外的是伏羲的子孙。

黑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它的根还是在中原大地,在伏羲的出生地天水。

这对天水地区的旅游开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此外,当地保留的有关风俗,如对蛇的崇敬,崇拜伏羲的民间活动和民间艺术等等,都是特殊的、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上述的文化特征,都是天水地区即宝贵的财富。

再加上天水地区的甘肃东部,与陕西、四川、宁夏距离都很近,最近几年竣工的几条高速公路,使其交通更为便利,作为甘肃门户的作用更为凸现。

这些有利条件,都为伏羲文化在天水地区得到充分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能性。

三、基本原则与开发思路现代的旅游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智力投资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并注意因时因地制定适宜的方面策略。

另一方面,在拥有独占性旅游资源的同时,天水地区也难免会有一些对发展旅游业不太有利的因素。

如何改造不利因素使其不致于阻碍旅游业整体发展?如何是有利因素得到更好的发挥?我们借鉴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地的独特资源,形成了几条全局性、原则性的想法和一些有创新性的策略。

以整体和长远的目光来看,天水地区以伏羲文化为突破口发展旅游业,应当注意的原则:1、结合中央的战略决策,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

“西部开发”的决策,不仅意味着国家政策将逐渐向西部倾斜,将加大在西部投资的力度;而且还会吸引东部地区以及国外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并使更多的人将眼光投向西部,渴望接近和了解这个区域。

这一决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天水地区的旅游业来说,开发初期所需的大量资金、技术都有获得解决的途径,并且有广大的潜在市场可以开发。

当务之急,是趁西部开发尚处在初期,以强大的宣传攻势,让东部以及更广大地区的人们了解天水,了解天水的文化景观以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特殊地位,使东部的商人正确估量天水的投资价值,使普通人怀着寻根的热望踏上这块土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