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阅读理解:3大题12小题,附答案解析(一)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落脚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
凡是存在过的,都有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在我国,所谓的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等办法和方针,都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所有的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贬褒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1.对“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有鲜明的时代性。
B.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所以有鲜明的时代性。
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在民族中多多少少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自然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D.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2.对“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是合理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是合理的,但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B.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当时社会来说,是合理的,它的合理成分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C.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虽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对当时社会来说,可能是合理的,它的合理成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减少。
D.凡是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自有其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因素,自然会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这对社会来说,应该是合理的。
3.下面各项对传统文化采取的态度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传统文化积极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对传统文化要明辨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C.对传统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我们不要迷信,要大胆地完全抛弃。
D.对传统文化要保护好它的精髓部分,发掘抢救、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下列对选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整散句结合,增强表达的气势和灵动性。
B.内容新颖,反思、探究性强。
C.大量贴切使用成语,表意凝练而丰富。
D.论述的内容、范围、特性、方针和态度,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1、C(最全面)。
2、A(符合原意)。
3、C(“完全抛弃”不准确)。
4、B(“传统”的话题并不新颖,本文只是作者对其的独到看法)。
(二)①文化传统的全称大概是“文化的传统”,落脚在传统。
②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③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从而也就有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
民族的每个成员,正是在这种共同生活中诞生、成长,通过民族共同语言来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形成意识、表达愿望的。
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现象和愿望,由这种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用这种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自然不会形成为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不是迅速销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而很难挤进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做后盾。
唯有那些为这一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能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
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于是乎形成。
④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
个人的意志自由,在这里没有多少绝对意义,它超越不出文化传统。
但也正因如此,文化传统便成了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
没有文化传统,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能如何存在,一个社会如何能稳定,一个国家如何能巩固。
⑤当然,这并非说文化传统是不变的。
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⑥当然,这也并非说文化传统不会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要有接触,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但是,从接触到交流到变化,中间有着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
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整合,才会成为传统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
这时候,反观其与原型的同异,虽然未必面目全非,却让人觉得很陌生。
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传统”的一项是()A.诗词歌赋B.安土重迁C.五行八卦D.琴棋书画2.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化传统是社会稳定、国家巩固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文化传统是不能改变的。
B.文化传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无处不在的。
C.文化传统不仅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它自身也会推陈出新。
D.文化传统具有实践性,以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形式体现出来。
3.下列选项中,对“文化传统”的形成的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A.没有共同的语言和生活,便不会形成民族共同心理。
B.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共同孕育、熟悉、崇尚的心理,才会慢慢形成传统。
C.文化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D. 一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是不会形成传统的。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阐述“文化传统”变动的原因的一项是()A. 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
B. 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C. 文化传统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变化自己的内容。
D. 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5.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用比较的方法,界定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概念,指出了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B.选文第三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分析了文化传统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C.选文第六段指出,文化传统会与外来文化接触、交流,从而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让人觉得很陌生。
D.选文介绍了文化传统的本质,谈了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分析了文化传统产生变异的原因等问题,抓住了问题前后的逻辑联系,逐层深入,条理井然。
1.B(ACD是传统文化)。
2.A(文化传统具有变化性,可以改变)。
3.D(如果有了变化着的共同生活作后盾,也能形成传统)。
4.D(D项是陈述文化传统变化的特点)。
5.C(“虽未面目全非”说明了变化不是截然不同的)。
(三)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是不堪设想的。
因之,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
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
因之,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
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看来并非易事。
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
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
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
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
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
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
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
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
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
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
这是有史可稽的。
——选自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对选文内容拟定的小标题最准确的一项是()A.传统文化B.文化传统C.财富与包袱D.传统2.下列最能体现选文观点的一项是()A.我们既要能运用传统而不被其吞没,又要防止传统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
B.传统既不是服装,也不是文物,所以追求时髦和惟古是尚都不正确。
C.传统是内在物,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谁也不可能把它丢掉。
D.传统总是随着人们共同的生活变化而更新,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的脚步。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传统以其惰性和保守,钳制人的思想,束缚人的行动,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