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新课价值规律的作用(板书)1.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配。
再讲作用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几张图片:“2003年2月16日广州火车站人山人海”、“再苦也要赶回家春运车厢人挤人”。
让学生讨论火车的乘客都是些什么人,分析这些人都去哪了,为什么去那个地方。
春节过后,全国有数千万人到东南沿海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去打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孔雀东南飞”。
为配合国家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些东部企业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到西部投资办厂,开发当地资源,人们称之为“孔雀西北飞”,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孔雀东南飞”是由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企业比较多,企业生产需要上产资料和劳动力。
同理,“孔雀西北飞”是由于西部有丰富而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因此很多企业家就都去投资办厂,从中获取较多的利润,同时又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西部大开发”。
不管孔雀飞到哪里,实际上,都是价值规律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分配,他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
所以价值规律的这个作用归纳为“棒子”。
那价值规律这根“棒子”到底是怎样指挥的呢?指挥的根据又是什么呢?上节课我们已经提到过,价格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
(下面大家一起来看这个结构图)教案价值规律的作用_高一政治教案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
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
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在总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调节者。
对于价值规律这一个作用,马克思有一段精彩的话。
(请学生来念)“资本家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
价格高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地流出”(提问)如何理解书马克思所讲这一段话呢?因为价格高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高,对商品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价格低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对商品生产者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所以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
所以,就有了上面马克思的一段言简意赅的名言。
这就是我们讲的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配。
2.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下面我们以一个例子来分析价值规律的刺激作用。
(幻灯片放映康佳的总裁图片):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个人或者见过这个人。
他就是最近上镜率居高不下的康佳总裁——侯松容。
(放映康佳其他情况的图片)看完这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康佳的业绩。
管理呢?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幻灯片)(例子)在2000年的彩电大战中,首先是长虹亮出降价大旗,然后是康佳、厦华、熊猫等彩电价格大幅度下降,价格大战中,很多实力弱小的小厂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被兼并或破产,而康佳在竞争中日益壮大,成为彩电业的龙头老大------典型的优胜劣汰。
可以说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第二个作用发展的结果。
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因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会因优取胜;反之,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如牡丹和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天津产的北京牌等,他们都已经离开我们的视野,远离我们的生活。
(幻灯片)有优胜劣汰,必然有人欢喜有人忧,同学们又怎样看待“优胜劣汰”的呢?它的好体现在哪里,不好又表现在哪里呢?(学生讨论)有利: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生产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有利的。
首先,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
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
其次,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有些企业长期亏损,并不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而是因为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因此产品长期滞销。
这些企业被别的行业兼并后,实质上是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被淘汰的一些企业,往往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
这些企业被淘汰了,从全社会角度讲,就是减少了劣质产品,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
第四,有利于激励其它企业。
优胜劣汰造成的企业破产,对其它企业无疑是一种鞭策,促使它们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不利: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使社会的失业问题更加严重。
好了,这一节课的内容已经给大家讲解完了,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我们不仅要知道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还要从理论上弄清其内在根据。
教案价值规律的作用_高一政治教案康佳取得的战绩是相当辉煌的,但是,大家都知道高楼大厦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它需要建筑工人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才能完成。
同样,康佳今天的成绩也是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进步、发展,他曾经失意过,经历了一段灰色时期。
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康佳就是从暴风雨中走来,现在已经雨过天晴、阳光灿烂。
现在我们来看看康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场暴风雨呢?2000年以来,由于接连不断的恶性价格战,彩电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导致了整个彩电行业的首次负增长。
当时在市场上29英寸彩电已跌破1700元,29英寸纯平彩电的价格已降到2500元以下,21英寸彩电最便宜的卖到了800多元一台,而且价格还在进一步走低。
在价格战越打越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赢利,靠外部施予已经不可能。
那么,究竟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解决困难呢?假设你们是康佳请来的智囊团成员,由你们来提康佳诊断,出谋划策、制定方案,那你们会拿出什么样的反感来呢?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分为四组,给两分钟的时间讨论,最后每组派一位同学上来阐述你们组的观点,每组陈述的时间也是一分钟。
(板书每组的观点)好了,这是我们四个智囊团提出的四个反感,我们来归纳以下主要观点:提要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改善管理下面我给大家战士一下当时康佳所采取的措施:技术开发:从事家电产品开发,康佳配备了中国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以及其它现代化的产品开发、检测仪器设备、工作站,确保康佳成为国内彩电换代最快、产品技术一流、产品畅销全球的企业。
康佳彩电产品创新速度已与国外大公司不相上下。
康佳最新的数字电视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志着康佳在视听产品数字技术应用上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聚集了国内外通信技术的精英的有一支由近百名来自国内外的博士、硕士组成的研发队伍。
2002年康佳推出国内第一款平板电脑2002年1月份国内首创的可在普通DVD与逐行扫描电视之间实现数字连接的“数码流”技术在康佳诞生2000年9月美国康佳康盛实验室研制成功研制出中国彩电行业第一块电视机MCU控制芯片2000年6月21日康佳从东芝公司引进专用设备、自行设计开发的第一条背投电视整机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这标志着康佳在超大屏幕彩电的研发生产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价值规律的作用_高一政治教案康佳口号:员工至亲客户至尊康佳信念:建设一流环境、培养一流人才、练就一流技术、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效益康佳风格: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康佳服务承诺:康佳产品遍四方售后服务到府上可以说,我们大家所制定的方案与康佳当时采取的措施是相符合的。
可见,以后大家都可以当大老板、开办企业和公司。
议一议: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和目的是什么?手段我们刚才已经提出了很多,我们这里来归纳一下①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有:提高商品生产者自身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
那目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一届可要讲的一个重点。
②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让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使之在交换中获利较多大家已经学过,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石油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商品又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
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
就以彩电为例:(板书)社会生产水平:一台彩电用1/5小时,价值量为500康佳:一台彩电用1/10小时,一小时的价值量为1000,利润500牡丹:一台彩电用1/3小时,一小时的价值量为300,利润—200可以看出,康佳获得了500元的利润而牡丹亏损了。
所以,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同时,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
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这也就是说,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竞争中站住脚,都竞相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7][8][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