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遥感图像增强
密度(density) —— 光学图像中黑度的逐点测 量值。在更普遍意义上,密度往往是指遥感数 据的相对明暗度。 密度分割(density slicing) —— 根据一张图像 中的密度或一个通道中的响应大小将图像点或 数据矢量划归各种特定类别的电子技术或数字 技术。 它通过光电变换,将构成影像的密度划分 成若干等级,分别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 密度等级,从而得到假彩色等密度图像。
(1)直方图均衡化(Histogram equalization)
Hale Waihona Puke HistogramHistogram equalization
原始影像
直方图均衡化后的影像
直方图累积曲线
变换函数
(2)直方图累积曲线
A 直方图累积曲线 ————
原直方图以亮度从小到大为序,逐 级累加,每级均记下累加后概率值(或 频率值),最后累加值为1(或100%), 并把各级累加值绘在直方图上,由此形 成累加直方图,或称直方图累积曲线。
2)非线性扩展(non-linear stretch)
非线性扩展指基本函数扩展,即基本数学函 数(如对数、指数、正弦、正切等)进行的变换, 由于其一般与图象数据的概率密度函数(直方图) 无关,故而都属非线性扩展,其扩展系数或扩展 程度是随着亮度值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 非线性扩展一般有: (1) 直方图扩展(Histogram stretch) (2) 对数扩展(Logarithm stretch) (3) 指数扩展(Exponent stretch) (4) 高斯扩展(Gauss stretch)
1. 对比度的定义(Definition of Contrast):
Contrast-The ratio between the energy emitted or reflected by an object and its immediate surroundings. 三种定义公式:?
2. 进行对比度增强的必要性 (Necessity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光学增强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彩色合成 (color composite) 密度分割 (density slicing) 相关掩膜 (correlative mask)
1、彩色合成
1)定义
彩色合成(color composite) —— 将多谱段 黑白图像变成彩色图像的技术。
2)分类
真彩色合成(true color composite) 合成结果为真彩色,符合人眼观察习惯; 假彩色合成(false color composite)
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方法
(1)反差增强 (2)比值增强 (3)边界增强
(1)反差增强
· · 反差增强的基本做法是多次拷贝(利用高反 差的胶片或显影液),但其代价是牺牲影像 的色调层次和细部,因此使用时要适当。
反差增强,也可以用模片(或与原片)相互 叠掩的方法(同号相加,反差增大;异号相 加,反差减小)。
假彩色密度分割(false color density slicing)
将图像的光密度或亮度值范围分成若干等级, 每一等级用一种颜色表示的处理方法。 其实施手段有两种: (1)使用光电仪器将图像的光信号转移为模拟电 压信号,对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分割等级和彩 色显示; (2)将图像经计算机模数转换、等级分割、彩色编 码去控制彩色显示设备。此法灵活、快速,并能 定量控制分割等级及选择彩色权。对于图像中的 地物间亮度值(灰度)为缓慢变化或差异甚小时, 特征显示的效果较好。
(3)原始影像或底片的密度质量对密度分割的 影响很大,如反差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密度分割 达不到预期的精度; (4)需要专门仪器,不容易推广。
3、相关掩膜
1)概念
相关掩膜增强技术是由照相、修版及暗室技术 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原图象通过不同曝光 时间,获取一组称为模式或蒙片的正负拷贝片, 而后将这些模片,依不同的组合方式依相互叠 掩的方法,对遥感图像进行各种增强处理。
实际上,直方图均衡化就是求按均衡 化直方图的要求,原有各亮度级在变换后 的频数。
2)直方图匹配
直方图匹配(Histogram match)
亦称直接直方图规定化,是一种非线性 反差增强技术。
原直方图 变换
特定形态的直方图 恢复
均衡化的直方图
图象
三)对比度增强 (Contrast enhancement)
边界增强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 操作技术、膜片与感光材料性能等)其 增强能力有限。 目前,遥感制图可用于各种断裂线、 道路网、水系和水体以及居民地和主要地 物(如:机场、跑道等)的轮廓,但还未 达到实用的程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二)修改直方图增强
1、直方图的特性
直方图是对数字图像每一亮度间隔内像 元数的统计。
2)假彩色密度分割技术的优点
(1)能将单张黑白图像的密度分别以不同颜色表示, 从而提高人们对密度等级的分辨力,一些小而微弱的信 息,通过放大倍率的调节及视频放大也可以得到加强。
(2)能明确表示各级密度分布范围,突出影像的轮 廓,使影象分析判读容易和准确,并较快的计算出他们 所占的面积百分比。 (3)调节仪器黑白象正负转换开关位置,可使某些 图像不同反差区的影象都能有所增强。
1)主观原因(Subjective cause)
一幅影像由于地物种类的局限,其所包含 的亮度值只能是整个亮度范围的一部分,亮度 范围较窄,呈低反差状态。
2)客观原因(Objective cause)
大气散射作用又使影像的反差更为降低。 使得研究对象模糊不清。
3. 对比度增强分类
对比度增强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
(4)通过调节仪器光亮大小及局部放大,可加大影 象之间的反差,提高影象的对比度,使密度接近的地物 之间的相对反差变得更加明显,达到区分不同地物之目 的。 (5)图象处理速度快。
3)假彩色密度分割技术的缺点
(1)相同地物由于光照条件及地形起伏等影响 造成的密度差异,显然不是地物本身辐射特性的 反映,因此这种颜色的差异并不代表地物本身的 差异;(同物异谱现象) (2)那些性质不同,但具有相似反射率的地物, 却具有相同的颜色和密度;从而造成地物分类上 的错误;(同谱异物现象)
五、遥感图像的增强 Enhancement of RS. Image
1、定义
图像增强(image enhancement)—— 应用计算机或光学设备改善图像视觉 效果的处理。
2、目的
为了在分析图像数据时,使分析者能 容易确切地识别图像内容。
3、图象增强与图像校正的区别
图像校正是以消除伴随观测而产生 的误差及畸变,使观测数据更加接 近于真实值为主要目的的处理。可 使图像恢复本来面目。 图像增强则把重点放在使分析者能 从视觉上便于识别图像内容上,以 提高解象力。
(2)比值增强
比值增强实际上是影像相减,(正负片精确 重叠,使影像中有变化的部分突出出来,常 用于变化信息提取)。
对正负底片的要求:
A 必须能精确重叠;
B 应有相同的反差系数;
(3)边界增强
影像边界(边缘)—— 影像密度发生突变的地 方。
处理过程: 首先使正负影像精确重叠,呈现为均匀 的深灰色调,然后其中一张向某一方向移动 一小段距离并拷贝,即可得到一幅边界增强 的图像。 边界是随胶片错开方向不同而有变化的, 故在运用边界增强时,必须按研究的内容来 确定胶片位移。
(k 0,1,2, , L 1)
式中:T(rk)为亮度变换函数; L为规定的亮度数。
1 其反转变换为: rk=T- ( Sk)
上式可用于根据原图象计算出变换函 T ( rk ) 数 ,然后进行直方图变换,以达到直方 图均衡化。
(3)直方图均衡化的步骤
A 、求变化函数T(r),即根据原始图象 直方图确定累积分布曲线; B 、根据变换函数T(r),进行由r向S的 转换。
直方图给出了图象概貌的总描述:
(1)亮度范围; (2)每个亮度间隔的频数; (3)像元依亮度分布的形态;
(4)整幅图象总的色调(低亮度像元的多少)
histogram
2、修改直方图增强
直方图影像增强
借助调整直方图来实现影像增强的技术。
1)直方图均衡化
亦称直方图线性化,目的是通过合并图象直 方图中亮度频率较低的邻近直方图,使之与 亮度值频率较高的直方图趋于平衡。
将原始图象诸亮度值按线性关系进行扩
1)线性扩展(linear stretch)
大,亮度范围可扩展为任意制定的范围。相
当于进行y=ax+b的变换。
(1)普通线性扩展
直接应用上述单一的线性关系。
a
Z
b
a’
Z a Z' (b'a' ) a' ba
b’
Z a Z ' ) 127(或255 ba
次要要素受到 严重损失
突出图象中的 主要要素
(2) 对数扩展(logarithm stretch)
对数扩展的基本形式: y=logx
其中
x,y分别相当于输入和输出图象的像元值
对数的底可以任选,一般取10或e
(e=1.71828)。
实际应用的程序中,为了调节输出值的数 值范围和灵活控制扩展程度,加入几个调节参 数。
(1) 直方图扩展(histogram stretch)
亦称概率分布函数扩展,各亮度值扩大倍数 取决于它们出现的频数。频数越大的地方,亮度 范围拉开的越大;反之,频数越小的地方,亮度 范围拉开的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