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知识与技能

翻译知识与技能



模块二:翻译知识与技能
– – 定义:指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 核心课程:翻译概论,笔译基础知识,口译基础知识, 专题口译,同声传译(入门),时文翻译,笔译工作 坊,视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名篇赏析,旅游翻 译,新闻编译,口译工作坊,联络口译,交替传译, 翻译行业与翻译管理等。 修改范例:交替传译、联络口译、翻译行业与翻译管 理为新增加课程, 原有的同声传译改为选修课“同 声传译(入门)”,学分由原来的4个学分变为2个学 分。
修改后方案 从课程设置及教学法等多方面 体现翻译专业特色
三个基本能力
•语言知识与能力 •翻译知识与技巧 •通识教育
四对关系
•语言技能与翻译技能的关系 •翻译技能与相关知识的关系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08版培养方案的特点及不足
• • • • • 专业定位明确,课程设置较为合理 开设课程总体上能反映翻译专业特色 语言技能与翻译技能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 部分课程名称与实际授课内容不符 部分课程的课时及学期安排不合理

• 模块三:通识教育
– 定义:指与翻译专业相关的通识类课程。 – 核心课程:所学外语国家概况,国际组织与政治,跨 文化交际,演讲艺术,现代汉语等。 – 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熟悉中外文化,了 解与翻译专业相关的各行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思 想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具 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对关系的处理
• 语言技能与翻译技能的关系
– 低年级本科教学强化“从翻译的角度教授英语, 而非从英语的角度教授翻译”的教学理念,以 及过程教学的理念。
• 翻译技能与相关知识的关系
– 通过相关的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 际意识 – 培养译者角色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的 团队合作精神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危机管 理的能力
•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 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能够胜任从翻译 项目管理到文字编辑、从任务咨询到语言服务职业翻 译的工作。(例如:笔译中的稿件初审、制作词汇表 、分稿、译稿、合稿、审校、排版、刊印等,以及口 译中的任务咨询、场地要求、服务职责、服务条件、 设施检验、合同签署、口译过程和译后咨询等工作。 ) – 高年级学生通过“翻译项目管理”等课程了解翻译行 业运作;进一步加强与业界合作,实现“专家进课堂 ”。
2012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
翻译学院 2011年12月
目录
1 2
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 08版培养方案的特点及不足 12版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 12版培养方案的特色及创新
3
4
• 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
– 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试行)为主要参考,结合本校的教学特色和 发展纲要,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和教学计划。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将重点处理好 以下三个基本能力和四对关系,进一步凸显翻 译专业本科人才与传统外语人才培养的区别。
– 定义:指低年级阶段各种双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单项 训练课程。 – 目的:在本科低年级阶段,通过语言与思维、译述、 译读等课程,让翻译专业学生充分了解双语的差异, 为进入专业教育打下牢固的语言与文化基础。 – 修改范例:原来的“听力与表达训练,阅读理解与写 作”改为“听说与译述,语篇分析与写作”,并强化 “语言思维与翻译”等课程。
12版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
调研、动员及 征集意见基础教研室、 口译系、Fra bibliotek笔译系可行性报告
学分计算
专家论证 (北外吴青, 北语刘和平)
• 12版培养方案的特色及创新
12版培养方案的特色及创新
翻译专业学生应当具有的三种能力
LANGUAGE 语言
SKILLS 翻译技能
KNOWLEDGE 知识
• 模块一:语言知识与能力
•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 数据库的开发和使用 – 电子备课平台的使用 –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的强化和创新
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