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教学版)1 2017.11.15

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教学版)1 2017.11.15

• 种姓制度 婆罗门教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佛陀说法
婆罗门教在印度远古社 会是神权统治的代表。 进入农奴社会后,其 地位开始动摇。自由 思想家中出现了反传 统信仰的沙门(梵语 音译,表示勤修善法, 息灭恶法)思潮。佛 教即沙门思潮之一。
2、佛教的创立者:悉达多·乔达摩
•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 印度,创始人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 子悉达多·乔达摩。
•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刘庄派人去印 度求法。
• 在范晔的《后汉书》和晋代袁宗的《后汉 纪》中有以下记载汉明帝夜梦天降金人, 遂遣使西域,抄回佛经42章,名《四十二 章经》。
• 汉明帝延请西僧到洛阳, 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
• 佛教在东汉明帝的倡导下, 开始在中国传播,相传公 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10 年),开始有汉译本佛经 的出现。
3、释伽牟尼
• 释伽牟尼是佛教徒对 他的尊称,即释迦族 的圣人 。
• 意即“能仁”、“能 儒”、“能忍”、 “能寂”的圣人。
• 中国农历四月初八为佛之诞生日 • 十二月初八为佛之成道日 • 二月十五日为佛之涅般日。 • 他又被称为“佛”或“佛陀”。
4、佛、佛陀、佛教
• 佛(Buddha)的本义是悟、觉、知。 • 佛陀(简称佛),意思是“觉者”, “觉悟了真
•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 • 经过数百年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整合,
南北朝开始迅猛传播与发展, • 到隋唐时期我国内地佛教进入极盛时期, • 印度佛教于公元十三世纪时绝灭,而中国
佛教则如日中天,辉煌一时。
一、佛教的产生
1、佛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 佛教的产生与公元前6 世纪,与印度社会的 文化状况是分不开的。
• 传入中国内地的为大乘佛教,传入西藏的是密教, 称藏密。
7世纪后印度密教 流行,8世纪后与 印度教接近。波 罗王朝在那烂陀 寺以外为密教另 建超戒寺。
大昭寺(西藏拉萨)
• 11世纪伊斯兰教逐渐进入东印度。
• 至十三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突厥人) 的侵入和密教自身的粗浅,佛教在印度基 本上绝灭了。
汉武帝建元二年至元朔三年(前139 前126), 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境内)见到印 度贩运去的中国货物,说明当时中印已有民间来 往,佛教可能此时传入中国。
唐朝壁画《张骞出使西域》(甘肃敦煌)
• 据中国文献记载,佛教于公元一世纪时传 入中国。
• 据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佛教经典 传入中原。
佛教传播简示图:
东传:印度 中国
南传:印度
汉传佛教
日本 朝鲜 越南
大乘 佛教
藏传佛教(喇嘛教) 泰国 缅甸 斯里兰卡 柬埔寨
小乘 佛教
1、佛教的东传
•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 一直没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
• 比较可信的是在两汉之间,即是公元前后, 随着汉代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 外经济文化交流全面展开,佛教沿着商道 开始传入中国。
理的智者”,即真理的觉悟者。 • 本为古代印度的普遍观念,后来成为释迦牟尼
(Sakya-muni)的尊称,佛教即以他的尊号命名, 信徒们称他为世尊、佛祖。 • 如来:“乘真如之道而来者” • 佛教亦即修行成佛的宗教。
据佛教教义,佛非造 物主,他虽有超人智慧 能力,却不能主宰人的 吉凶祸福。
释迦牟尼 (江苏苏州灵岩山寺)
• 大乘佛教思潮形成于1世纪左右, 至此印度佛教开始出现大乘佛教与 小乘佛教的历史性分裂。
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徒 中流行对佛塔(即浮 图,藏舍利和经卷建 筑)的崇拜,形成大 乘佛教最初的教团—— 菩萨众。
金山寺(江苏镇江)
佛在沙罗树下涅槃
大乘佛教流行后,才开 始雕塑佛像,一表示纪 念,二表示教义。早期 佛像多是佛在菩提树下 成道说法,或佛在沙罗 树下涅槃。前者表示佛 是由人修成的,后者表 示生必有灭的无常意义。 这种使教义形象化的方 法称为表法。
• “小乘”就是指只能运载一人的车辆或仅能容许一人通过 的羊肠小道。
• 佛教原先比较重视个人的解脱,后随着时 间的发展,逐渐由注重个人修行发展为强 调“慈悲普度”。故后来的佛教称大乘。
• 大乘佛教以普度众生到彼岸世界为标榜。 • 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只着眼于追求个人的
解脱,贬抑地称是小乘佛教。
• 大乘、小乘的区别反映在教义教理和持戒修行上。 • 教义教理:在对待佛陀上,小乘虽有神化倾向,但保留了
东汉末年,来自外 国或西域的僧人增 多,译出不少佛经,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 教同时介绍到中国。
宝生佛像 (西藏唐卡)
• 至于中国人正式皈 依佛教,则始于东吴孙 权时代。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两个 重要的中心。
• 第一个中心位于北方的曹魏,这里的佛教 是由西域传入中国。
• 另一个中心则位于江东的孙吴,其佛教是 来自中原或由南方的交州传入。
• 佛之三宝
佛为教主, 法为教义, 僧为教徒。
三宝歌
佛教认为一切人都有觉 悟的可能性,所以说一 切众生皆有佛性。 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木雕释迦牟尼 (浙江杭州灵隐寺)
二、佛教的发展
(一)佛教的派别
印度佛教 中国佛教
(二)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
原始佛教 部派佛教 大乘佛教 密教
• 释迦牟尼及其弟子所传佛教为原始佛教, 后来经历了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 个发展阶段。
13 世 纪 初 超 戒 寺 等寺院被毁,僧 徒星散,佛教终 于在南亚次大陆 消失。
大昭寺(西藏拉Βιβλιοθήκη )三、佛教的传播佛教传播路线与分布
佛教传播路线图
• 佛教的传播有两条路线,小乘佛教南传南 亚、东南亚地区,如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柬埔寨、老挝等。
• 大乘佛教往北和东传,即从帕米尔高原传 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 等国。
1、原始佛教
• 原始佛教(根本佛教): • 原始佛教是指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中叶,释迦
牟尼及其弟子传教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论重心 是四圣谛说。 • 佛祖在世和去世后的一百年佛教处于原始阶段, 教内团结,教徒对教义的理解和修持的戒律基本 一致。 • 释迦牟尼及直传弟子所传佛教,称根本佛教。
2、部派佛教
西南大学文学院
第一讲 中国化佛教
一、教学目的: 了解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国化佛教的教
派及各教派的基本教义。
• 二、教学重点: • 1、佛教的产生及发展 • 2、原始佛教基本教义 • 3、佛教的中国化
第一节 佛教的产生与发展
2017年11月15日
• 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自从传入中土以后, 佛教逐渐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最终与中 国传统相融合而成为中国化的宗教。
释迦牟尼说法图
释迦牟尼去世后的一 百年,根本佛教分裂 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 大派,称为根本二部。 此后一百多年间,佛 教先后分裂成十八部 或二十部。
印度佛教胜地菩提迦耶纪念塔
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前278 前232)统治时期,佛教 从恒河中下游传播到印度各地。还传入亚洲、欧洲和北非。
印度阿育王石柱
说一切有部承认声闻、缘觉、 菩萨修行的根性和道路有别, 却认为佛陀与声闻、缘觉所得 到的解脱无异。
观音菩萨像(普陀山)
声闻指佛陀在世时的弟 子;(十大声闻弟子) 缘觉指佛陀去世后修行 的人; 菩萨指运用佛道成就众 生的修行者。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3、大乘佛教
• 大乘佛教是指公元1世纪左右,至 公元7世纪时期的佛教。
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 他悟到的真理是: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 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因此人们对世 间的一切都不必刻意追求。对一切都无所 追求、执着,就没有烦恼了。
得道成佛后在印度恒河流 域中部宣传自己证悟的 真理,拥有众多信徒, 遂组织教团,形成佛教。 80岁在拘尸那迦逝世。
“初转法轮”
“双林入灭”
二人弘扬万法唯识、三界 (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 界、无色界)唯心的唯识 论,故瑜伽行派也称唯识 学派。
4、密教
• 公元7世纪至12世纪是密教时期。由于大乘佛教 倾向于理论论证,难以为一般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佛教为了争取更大影响,便采用了印度教的方法, 使佛教和印度教以及当时流行的迷信思想结合起 来,形成为密教。
• 部派佛教时期是指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 至公元1世纪时期的佛教。
• 当时佛教系凭口头传说,难免记忆有误, 以讹传讹,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于 原来的戒律和教义在理解上的歧义,并逐 渐分化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两大派系。
释迦牟尼生前在不同场合里,对不同对象 有不同说法,因此释迦牟尼逝世后,弟子 对他的说法便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 根据三国时代《魏略.西戎传》的记载,西汉哀 帝元寿元年(2B.C.)博士弟子景卢得中亚大月氏国 王的使者伊存口授《浮屠经》,为佛教传中国最 早的确切文献记载。
• 大月氏在公元前二世纪己接触佛教,而她和汉朝的交往频 繁,所以在西汉哀帝时由使者把佛教传入中国是有可能之 事。
• 当时佛经没有成文经书,只凭口传,与此记载吻合。
文殊菩萨像(五台山)
(2)大众部认为生灭在人间的佛 陀只是化身,其实身具有无 限的寿命和威力,一切言语 都是随机说法,并以一音说 一切法。
说一切有部不承认释迦牟尼 是化身,认为佛陀言语不都 是经教,非一音说一切法。
普贤菩萨像(峨眉山)
(3)大众部强调菩萨具有广度众 生的慈悲愿力,轻视声闻,重 视菩萨。
瑜伽行派也就是大乘有 宗。瑜伽是相应的意思, 行是修持,特指禅定。 有就是存在。与空相对, 认为有独立实体的存在。
阿弥陀佛铜像(南宋)
释迦牟尼逝世后约九百年,无著和世亲共同创瑜 伽行派。
阿育王时代的桑志大佛塔
恒山悬空寺(山西)
无著原是说一切有部僧人, 因感教理不足而阐发大乘 教义。其弟世亲原是说一 切有部学者,也改变信仰。
当时佛教传播的范围, 北至喜马拉雅山麓, 南至基斯那特河(克 里希那河)。上座部 分化出最大一部是说 一切有部,成为上座 部的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