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条码印刷质量保证手册( Rev: )批准:审核:编制:2015年10月15日发布 2015年10月19日实施质量保证手册目录0.修订状况1. 公司简介2. 适用范围3. 引用标准4. 总则5. 质量方针6. 质量保证目标7. 工艺控制8. 最终检验和包装9.不合格品的处理10.纠正措施11.质量记录该手册的修订须得到总经理批准,并授权由文控中心分发,质量手册的持有人按管理者代表的指示负责更新手册。
1公司介绍公司除了在工艺技术上寻求不断的发展外,同时注重企业内部管理,实行新的管理思维与方式。
加强培养和创意观念,追求高度的纪律性,为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及文化素质,公司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并专门为优秀员工制定了海外培训的计划。
1.1主题内容本手册规定了合同环境下,条形码承印方(供方)为证实其条码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力而向需方所做出的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2.1需方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或是能提供可使用商品条码有效证明文件的其他企业。
2.2需方应根据合同环境,向供方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条码原版胶片。
以供制版、印刷,或需方委托供方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条码印刷胶片及印版。
2.3供方应向前来联系条码印刷业务的客户一开始就要明确用正片印刷还是用负片印刷的印刷方法,以供客户在定制原版胶片时做出正片还是负片的选择。
2.4供方应向前来联系条码印刷业务的客户一开始就要提供“印刷适性试验等级”的数据,以供客户在定制原版胶片做出放大系数和条宽减少量的选择。
2.5供、需双方应共同确认所印条码符号的放大系数、条码符号的印刷位置和条空颜色的搭配。
这三方面内容,如需方方案不当,供方有向需方提出纠正或指导的责任,并加以共同确认,如需方坚持已见,供方有向需方提出“签署需方意见”的权利,需方有应签意见的义务。
2.6供、需双方一旦对条码放大系数、印刷位置、条空颜色搭配的技术要求共同确认后,供方应向需方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条码符号(除需方坚持其错误意见的以外)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供方应承担责任。
3.引用标准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12904 商品条码;GB/T12905条码术语;GB/T14257商品条码符号位置GB/T14258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18348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18805商品条码印刷适性试验本手册根据需方要求,供方有责任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控制程序,保证供方所提供的条码印刷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5.质量方针供方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周密完美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是我们企业对客户的承诺。
现供方将按以下方针向需方提供产品:5.1供方稳定提供质量合格的条码印刷品,向需方提供的条码印刷品完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5.2持久地保持需方要求的质量水平;5.3按时、按质、按量交货;为实施以上质量方针,供方大力开展质量工作;进行印刷质量监督及工序中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体系,落实质量职能和实施质量体系有关要素,以保障质量体系的贯彻实施。
总经理负有对需方质量保证的最高责任和权限,并明确委托各部门对交货期、技术工艺、现场质量控制和最终检验协调监督。
6.质量保证目标6.1本手册的对象是各类条码印刷品;6.2本手册的最高宗旨是提供符合需方要求的高质量的条码印刷品;6.3本公司内部已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由分行经理领导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见附页1;6.4本公司已对各部门明确质量职能,并对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并结合经济责任制列6.4入考核;6.5对产品的质量,由质量管理部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以便各部门及时了解质量情况,并6.5随时接受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各对应管理机关对条码印刷进行审核;6.6本手册明确以下职能部门具有独立的质量保证职权;6.6.1市场部门A.在签订业务合同,需验证需方提供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授予的厂商识别代码证书及其A.有效期(有效期为两年),并注明条码胶片由需方提供,或请供方代为制作。
B.供方提供各类纸张,不同印刷型号的适性等级及相应的条码放大倍率和条宽减少量等A.技术数据,以供需方制作胶片时参考。
C.对需方提供的条码胶片,需检验其是否符合国家条码标准。
6.6.2技术部门A.负有对技术资料理解与消化之职责,并负责向相关人员及操作工人宣讲:A.消化、理解和贯彻《条码术语》、《商品条码》等条码国家标准;B.按条码原版胶片以1:1制版,提供印刷;C.对不同的印刷原料纸都要做相应的确良条码印刷适性实验,作适性等级判定,将一整A.套适性数据提供给市场部门;6.6.3印刷车间6.6.3首件样品必须经印刷主任、IPQC签字确认,并按计划部下达的派工单对有条码的产品进行检验,样品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确保条码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
6.6.4品管部门6.6.4按有关条码标准对条码印刷品进行检验。
A.印刷版的检验A.按需方提供的原版胶片,对印刷版进行检验,检验项目有:译码正确性、条码印刷位B.打样品检验按需方提供的彩稿或样张,对打样样品进行检验,检验的项目有:外观检测、条空尺寸偏差、条空颜色、条码空白区尺寸、印刷位置及高度。
C.工序检验6.6.4对印刷出来的首件必须由IPQC对试印样100%检验,要确保完全符合客户签样,并做好检验记录;6.6.4对在印的条码印刷品,IPQC每三十分钟到机台抽检一次并做好检验记录,6.6.4发现问题迅速与印刷员联系,及时处理。
D.产品检验A.品检员对印刷条码品进行100%的外观检验,确认合格后写上检验员工号A.及检验日期。
E.最终检验6.6.4为了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事项,由质量管理部QA检验员对检验合格产品进行抽检,6.6.4抽检合格后许可发货。
6.6.4质量管理部门同时负责质量保证手册的实施,并使全公司与条码印刷品有关的每一个6.6.4员工严格遵守本手册。
6.7质量保证的基本措施6.7在承接条码印刷业务时,必须向委托单位索取有关证明(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证书),6.7核查证明的有效性,并将证明复印件与印刷合同一起存档备查,保留期不得少于二年。
6.7为了确保本手册的实施,本公司采取以下措施:6.7.1产品投产前操作者应完全理解消化包括条码在内的图形和工艺单中规定的全部技术要6.7.1求;6.7.2根据需方的交货日期、交货数量、编排生产计划、供货计划和检验计划;6.7.3生产制造过程中所设置的各检验点,应负起全部工序检验职能,全体相关人员应坚决6.7.2贯彻本公司检验体制并做好相应记录;6.7.4在最终检验中,若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应予隔离并对其进行原因调查、原因分析,及.7.4时采取改进措施,以防止同样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6.7.5技术部根据反馈的不合格信息,不断研究和采取质量改进方案;6.7.6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的混入使用;6.7.7最终检验时,应包含是否满足需方对包装质量要求的符合性检查;6.7.8本公司实验室拥有条码检测仪器、印刷品检测试验仪器,对需方常见的条码印刷品6.7.8均能完成测试任务。
7.工艺控制7.1印刷工艺流程7.1.1生产工序7.1.1我公司的生产工序主要分为六个步骤:7.1.1第一步、产品开发7.1.1第一分为两种情况:7.1.1第一一、新产品开发—7.1.1 1、市场部接收客户有关新产品的技术资料;2、召开新产品开发会议,将新产品的技术资料转交给技术部;3、技术部按照技术资料及客户要求进行制版、制刀并交与质量管理部检验;4、质量管理部将经过检验的达到质量要求的版和刀交与计划科;5、计划科安排时间进行新产品的打样并将样本交与客户确认;6、市场部将客户确认回传后的样本转交计划科,以备生产。
7.1. 1二、原有产品生产—客户直接向市场部下订单7.1.1第二步、生产计划1、生产采购:计划部要求仓库向供应商订购原材料;2、品管:质量管理部对所进的原材料进行品质检验,保证原材料品质符合要要;3、质量管理部将检验合格后的原材料交与仓库,准备生产或打样。
7.1.1第三步、生产1、接受客户所下订单;2、根据订单数量并按照客户确认后的样本进行生产;3、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部对产品进行专检。
7.1.1第四步、品管质量管理部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100%的质量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客户的要求,并将检验完毕的成品交与仓库。
7.1.1第五步、成品入库仓库将成品入库保存,以备送货。
7.1.1第六步、送货7.2工艺控制措施7.2.1技术部根据需方提供的原版、原样、原胶片、编制工艺文件;7.2.2按照设计稿的质量特性,安排条码的印刷方向;7.2.3编制和执行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强化检验和监督;7.2.4详细填写质量记录,明确责任,保证可追溯性;7.2.5对不合格处理严加控制;7.2.6加强设备的维修保养;7.2.7对关键、重要印刷部位的质量控制计划主要内容包括;7.2.7.1工序检验要点关键参数检验方法检验设备样本数及抽检频率检验记录7.2.7.2检验要点关键参数检验方法检验设备抽样水平7.3工序的质量管理7.3.1本公司全体员工必须接受质量管理教育,凡从事有关条码产品的印刷人员根据管理、7.3.1生产及检验的不同岗位,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条码技术培训,对条码重点控制的工序,7.3.1均能应用有关工具(直尺、放大镜、条码检测器),使印刷关键工序的受控制状态下7.3.1生产。
7.3.2供方对条码印刷关键工序开展自我控制活动,填写记录表,对打样、半成品、成品均7.3.1有质量控制记录。
7.4生产过程的检验管理7.4.1对打样品进行100%检验;7.4.2对试印样按照客户签字的样本进行100%检验;7.4.4对工序中的检验记录,本公司质量管理部均记录在案,以便供需双方进行质量追踪。
8.最终检验和包装8.1印刷成品在出厂交货前,则质量管理部专职检验员进行最终检验工作;8.2最终检验的标准是生产派工单规定的各项技术参数;8.3最终检验的样品数,按照GB/T2828.1的取样标准;8.4在最终检验发现不符合规定时,由质量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8.5本公司随时接受需方质量保证工程师对已入库合格产品进行复查,并提供测试记录;8.6根据需方要求对品管成品进行包装。
9.不合格品的处理9.1凡发现不合格品时,必须严格隔离,并做出识别标志以免混入;9.2对需方拒收的产品根据需方要求对不合格品进行筛选或报废;9.3被确认为不加采用的报废品,经本部门确认后由我公司专职员工对标贴一分为二,再由10.3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进行销毁;9.4具体不合格品的处理按规定文件实行。
10.纠正措施10.1对不合格品的产生,应追究其原因,采取纠正措施;10.2实施纠正措施的部门负责人,在确认实施的同时如人为杜绝再发生有必要时,可实施伴11.2随纠正措施的详细记录,以便纠正能长久的维持;10.3实施纠正措施,是否会发生同样的毛病,其有效性应由质量管理部负责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