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温州市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优势与重大意义 (2)第一节发展优势 (2)第二节重大意义 (4)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发展定位 (7)第三节发展目标 (8)第四节空间格局 (10)第三章重点任务 (11)第一节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 (11)第二节建设国家重要枢纽港 (16)第三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第四节推进重要海岛开发与保护 (25)第五节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完善 (28)第六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提升 (33)第四章保障措施 (37)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37)第二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37)第三节加强要素保障支撑 (38)第四节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39)第五节加强重大项目带动 (40)第六节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41)附表1、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2、温州市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工一览表3、温州市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发展导向表4、温州市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库附图1、空间格局示意图2、综合交通示意图3、重点海洋产业区块示意图4、重要海岛开发布局示意图前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

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温州作为长三角南翼、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和我省三大沿海都市圈之一,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时期,温州将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主动承接国家海洋开发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依据《省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沿海市县编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发改地区〔2010〕1259号),特制订《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推进“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

《实施方案》区域范围包括温州市所辖海域和温州市市区及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苍南、洞头6个沿海县(市)的陆域。

海域、陆域面积分别为1.1万和0.87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陆域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

期限为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

第一章发展优势与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优势温州是海洋资源大市,资源、区位、产业、体制机制等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

1、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温州拥有丰富的“港、涂、渔、景、能”等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市海岸线长1031公里,占全省的15%,已纳入温州港总体规划岸线189公里,其中深水岸线资源67公里;沿海滩涂分布广阔,拥有海域滩涂资源约95.42万亩,占全省的25%,主要集中“三江”河口两侧和“三湾”湾内,开发条件良好;拥有海岛近500个,占全省海岛个数的14.5%,其中无居民海岛385个;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洞头、南麂、北麂、大北(铜盘山)列岛及渔寮、炎亭、西湾、西门岛等海岛、滨海旅游资源,以及雁荡山、楠溪江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中洞头是全国唯一以县域全境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有洞头、南麂、北麂、乐清湾四大渔场,素有“浙南鱼仓”之誉,其中南麂列岛被列入联合国海洋类世界生物保护圈;海洋能源蕴藏丰富,温州东海海域油气储量较大,具有建造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理想坝址,海岛风能资源分布较为集中。

2、交通基础完善,区位条件优越。

温州市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温州港是全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和68个对台通航港口之一。

温州机场已升级为一类口岸,大步迈向国际机场,将进一步强化浙南闽北的航空枢纽地位。

温州对台区位优势突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洞头是我省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所在地。

以深水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快速干道为依托的立体型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国家I级铁路甬台温、温福线的建成通车,使温州由末端式铁路城市变为“T”字型铁路枢纽城市,融入全省“3小时铁路交通圈”,对温州加快融入长三角、海西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海洋经济基础较好,产业体系完备。

201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为1104亿元,海洋生产总值为4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地方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按照“一港七区”总体格局全力推进温州港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状元岙、乐清湾和大小门港区为核心,各类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沿海港口体系和现代物流系统,2010年温州港口货物吞吐量640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1.2万TEU。

海洋产业体系日趋完备,船舶工业、能源(电力)工业、港口物流业等临港产业已成为海洋经济主导产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得到不断发展,渔业经济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4、民营经济活跃,体制机制灵活。

作为“温州模式”发源地,民营经济活跃,民营资本实力雄厚,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是我省确定的“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

新一轮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已全部调整到位,都市型功能区、中心镇建设稳步推进,温州大都市区新型城市发展体系基本确定,温州大都市核心区的辐射能力、沿海城市功能区和城镇化发展平台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带动滨海城市空间拓展和特色主导优势产业提升。

洞头作为海岛开发开放的先导区,将更大范围和深度上实行先行先试。

但与“海洋经济强市”和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要求相比,温州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具体表现在:海洋经济总量及其占GDP比重相对较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涉海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涉海重大项目尚未形成整体效应,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偏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海洋生态保护任务较为艰巨;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兴海体系有待完善;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和海陆联动等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突破等。

第二节重大意义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对温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提高海洋经济开放度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集约利用港口岸线、海岛、滩涂等资源,规范海洋资源开发行为,保护海岛、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海和谐。

2、有利于打造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促进中心城市能级的提升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增强。

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按照海陆联动的要求,谋划一批重点海洋产业区块,构筑联通沿海地区的南北向大通道和联通内陆地区的东西向大通道,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以及海洋综合开发管理能力,积极构建长三角南翼和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

3、有利于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全面提高海洋经济开放度。

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对接温州在长三角、海西区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依托海洋资源、区位条件、机制优势,以综合枢纽港、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和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为主要平台,通过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高口岸对外开放等级等对外开放政策,在更广泛的海洋领域和范围拓展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空间,全面扩大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度。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人海和谐、海陆统筹”发展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搭建海洋开放开发平台为突破口,以建设国家重要枢纽港为龙头,以重点海洋产业区块为载体,以体制机制与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生态文明,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完善涉海基础设施,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构建连接长三角和海西区、联动中西部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海陆统筹、港城互动。

全面推进海陆之间的优势资源互补利用、主要产业互动发展、基础设施共享建设、环境污染联合治理以及发展环境共同优化;发挥港口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构筑形成海陆联动、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人海和谐、持续发展。

坚持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放推动、创新引领。

充分抓住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和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的契机,统筹对内对外开放两个大局。

将“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推动海洋经济集聚化、集群化发展,先行先试创新政策,努力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温州经济转型升级。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抓住关键领域,以滨海城市、重点海洋产业区块、重要海岛等为载体,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港、空港枢纽、围垦造地、基础设施配套等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按照“一核四片十区多岛”总体开发格局,发挥实效,整体推进。

第二节发展定位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战略目标,承接国家海洋开发战略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和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海洋经济开发开放先行区、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示范区,提升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先行示范作用。

长三角南翼和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

以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为重点,积极搭建区域交流平台,着眼于强化温州联动长三角和海西区的桥梁和枢纽作用,把温州培育成为带领长三角南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力量和海西区北翼的主增长极,形成连接长三角和海西区的中心城市。

浙江省海洋经济开发开放先行区。

以扩大对外口岸开放为突破口,以国家重要枢纽港、重点海洋产业区块等为平台,积极争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加强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构筑国家重要的海峡经贸合作基地,打造全省海洋经济开发开放先行区。

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国家战略的契机,依托国家层面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的支持,发挥温州民营经济机制灵活和海洋资源丰裕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先行先试,全面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海岛开发开放、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试点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路子。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示范区。

以温州海洋功能区划和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为依据,以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化、集约化综合开发海洋、海岛资源,强化乐清湾、三江口、近海海域等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滩涂湿地、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建设,统筹构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把温州打造成为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示范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