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山东省寿光市化龙镇丰城初中王旭面向学生:中学学科:思想品德版本:山人版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各种渠道搜集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正反事例,并观察周围的人们是如何对待大自然的。

教师课前准备:1、通过认真阅读课本教参、翻阅手头资料、上网查询等形式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2、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课前预习,并抽查部分学生对导学案的运用和对课本知识的预习情况。

课程标准:三1.5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2.5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3.5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学习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多为社会做贡献。

重难点:重点:我为社会做贡献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教学内容分析:“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分两个层次进行展开。

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介绍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引导学生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性和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拓展到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来。

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师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本着从生活现象入手,探究理论,再回归生活,学以致用的原则,由于现在学生多事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越,体会不到“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所以,在教学资料的选取上教师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利用大量鲜活的事例、图片、名人名言、视频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帮助血红色呢过理解课本知识,实现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知到行的有机统一。

具体通过“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走进生活,拓展生化--成果交流,积累收获”四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通过“榜样示范”“创设良好行为得以塑造的情境”、“注重道德行为培养教育”、“纠正不道德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来教学。

关于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学生感悟情景美德--观点分析--践行美德等活动形式,处理好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关于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的教学,通过感悟图片--我为社区献计献策--争做社会螺丝钉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方法与策略:新的思想品德课表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革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1.情境的教学法:教师选取典型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合作探究法: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体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小组成员间充分讨论交流,发表不同的见解,集思广益,获取新知。

学习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感受美好的社会生活》链接:/u27/v_MjgxMDg4MDA.HTML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归纳总结:视频中的这些行为都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种亲社会的行为。

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亲社会行为。

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呢?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第二项目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版主学生感受亲社会行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养成亲社会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模块一:明理----人人为我,培养谦让、分享、助人的美德活动一学会谦让话题1:感受先辈美德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哥哥让弟弟先拿。

孔融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就问孔融:“这么多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打的留给弟弟吃。

”父亲听了:“好孩子,好孩子,真实一个好孩子。

”清朝康熙年间,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其在安徽桐城的祖居与无性人家为邻。

对方欲越界盖房,家人遂驰书京华禀告,张英写了一首诗作复:“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诗,“让他三尺”,吴姓人家深感其义,也退让三尺,这样就诞生了“六尺巷”。

讨论:你认为先辈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我们以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感悟先辈美德、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总结:(1)谦让美德,(2)①歉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为我独尊、盛气凌人。

②歉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掘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③歉让还表现在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④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

小丽到一家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应聘。

当时到这家公司应聘的人很多,而留给应聘者的职位只有一个。

小丽见一些应聘者远道而来,便主动让出座位,让他们先面试。

等到她面试时,该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情况比较满意,但却决定不予聘用。

理由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如果过于谦让,将会失去市场良机。

1.该公司不聘用小丽的理由对吗?为什么?2.谦让是不是软弱可欺?是不是无论什么事都要谦让?谦让是不是就不要竞争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讲述归纳:1.不对。

①谦让是为人谦逊,礼貌待人,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②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几天,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谦让。

2.①谦让也不是无原则地忍让,不是软弱可欺,而是在肯定人格平等基础上以他人的尊重和宽容。

谦让有“度”,谦让有原则,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侵犯时要敢于说“不”,敢于抗争;②谦让是建立在自尊自信基础上的,谦让不是自我贬低,学会谦让和敢于竞争并不矛盾。

谦让并不排斥合理的竞争,公平竞争要以尊重对手为前提。

话题3:我思我行〉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你的脚,这是你会:〉前几天发书,最后一本是损坏的书,大家谁都不要。

这时你会:〉一个同学没有带他的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共给他,这时你会:〉你和小李早晨来得早,主动把教室打扫干净,当老师问起这件事并准备表扬时,你会:〉当你坐公交车时,见到一位老大爷上车,但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这时你会:(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古代一些谦让的故事,帮助学生感受谦让精神,通过观点透视、明辨是非、正确理解谦让,并通过生活情境践行谦让的美德,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二:学会分享话题1:大家谈感受分享图片1:分享成功喜悦图片2:分享学习经验谈一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样分享体验和感受?对你今后为人处事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交流、分享:教师引导、总结:分享,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在社会生活中可以与人分享的内容更为广泛,它可以使一件具体的物品、一条重要的信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份真挚的感情等。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

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你会收到损失;在激烈的竞争中,也会妨碍自己的发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1)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2)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如果你尝试着把“我的”变成“我们的”,你就会拥有“我们的”。

(3)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合作求双赢。

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话题3:选择分享当有一天你拥有六个苹果,你会选择哪种选择?A.自己把苹果全部吃掉。

B.自己吃掉一个,其他五个拿来与别人换另外五种水果C.自己吃掉一个,其他五个送给另外无人。

学生选择:教师总结: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

”人字的结构是哦相互支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在社会生活中,善待他人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

如果人人心里都燃气一盏爱的明灯,用爱来照亮别人,那我们就都拥有一份爱的光明。

我们要学会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感悟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分享,通过各抒己见、明辨是非、认识分享的意义,在生活中践行分享的美德,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三:学会助人话题1: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女孩甲:小学的时候,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自己非常苦恼。

一位热心的同学主动来帮助我,我非常感谢他,我们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女孩乙:前几天,我和妈妈在商场遇到了一个走失的小女孩,看到她哭得那么伤心,我一下子没了买东西的心情。

在我们的帮助下,小女孩找到了妈妈,看到她们母女拥抱在一起开心的样子,我心里真的很高兴。

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接受被人帮助或帮助别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讲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