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1完整篇.doc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1完整篇.doc

2018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刑法》第201条规定,“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

甲据此认为,如果因为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三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

甲的解释属于反对解释B.如果论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文理解释的方法C.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刑法禁止一切形式的类推解释D.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2.对于1997年刑法典第116条中的“汽车”一词,学理上往往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一解释属于()。

A历史解释B当然解释C限制解释D扩张解释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与贾是高中同学,高中毕业之后有十多年后没有见面。

某日在北京偶遇,两人均特别激动,李某一拳打向贾某以示哥们情谊,不料贾某随即倒地昏迷不醒,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即死亡。

经法医鉴定,贾某患有严重的脾肿大。

李某从来没有听说过贾某患有这种疾病,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高某花5000元新买的手机被一个小男孩宋某偷了,高某当场发现并追赶,在抓住宋某以后,宋某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并趁高某不注意欲挣脱逃走,高某一气之下把宋某推到河中。

宋某不会游泳,向高某呼救。

高某是省二级游泳运动员,心想本来就是宋某偷东西在先,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没有对宋某进行施救,宋某最终溺水身亡。

高某的行为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王某与辛某积怨已久,王某经暗地调查得知辛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某日王某当众侮骂辛某,辛某受到刺激,心脏病发当场死亡。

由于辛某是特殊体质,故王某的行为与辛某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刘某扒窃了田某的钱包后夺路狂奔,田某在其后紧追不舍,刘某慌不择路,撞在了停在路边的挖掘机上,身受重伤。

田某的行为与刘某的重伤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4.下列关于犯罪主体的案例,说法正确的是()A.14周岁的甲抢劫了刑警的枪支,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不承担刑事责任B.15周岁的乙参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应承担刑事责任C.14周岁的丙实施了绑架行为并杀害人质的,丙虽不构成绑架罪,但应对故意杀人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15周岁的丁在拐卖****的过程中,与该****发生了性行为,丁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5.当我国的一辆国际列车行使到俄罗斯境内时,俄罗斯人维尔沙文与美国人查理发生激烈争执,维尔沙文将查理打成重伤。

关于维尔沙文的犯罪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当适用俄罗斯刑法或者美国刑法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可能适用我国刑法6.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一个花瓶打向某甲,致某甲的眼睛受伤。

某一点行为属于()A.故意伤害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紧急避险7.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对同样的犯罪行为必须处以相同的刑罚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8.甲上山打猎,在树林里逛了半天一无所获。

正在甲焦急万分之际,一只肥大的野兔出现在甲的视线范围内,但是在野兔的附近有一队春游的小学生。

甲打猎心切,连发两颗子弹均没有打中野兔,其中一颗子弹与小女孩擦肩而过,将小女孩的肩膀擦破了皮。

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故意杀人罪(未遂)故意伤害罪(未遂)C.故意伤害罪(既遂)D.不构成犯罪9.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实行了防卫行为,并致乙死亡。

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B.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C.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D.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防卫过当10.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

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

对本案()。

A.应适用1997年刑法B.应适用1979年刑法C.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D.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参考答案】1.D。

刑法的解释、罪刑法定原则。

A项中甲的解释属于当然解释。

如果文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的方法,B项说法错误。

刑法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C项说法错误。

扩大解释未超出公民预测的可能性,故允许不利于被告人的扩大解释。

2.D。

将汽车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显然是超出了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是一种扩张解释。

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

3.B。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客观的,李某的行为与贾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C项错误。

高某将宋某推入河中,对宋某负有救助义务。

高某拒不救助致宋某死亡,其行为与宋某的死亡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项正确。

刘某的重伤是由其自己的行为造成的,D项错误。

4.B。

5.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在国际列车上的犯罪,按照我国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有关管辖协定确定管辖。

没有协定的,由犯罪发生后该列车最初停靠的中国车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管辖。

6.D。

精神病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他所作出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对某乙不能造成不法侵害。

而正当防卫正是对不法侵害人采取的防卫行为。

如果是正当防卫,某乙不用被副到屋子里无路可逃的时候就可以实施。

题干中说到某乙被逼到了无路可逃,也就是出现了无法避免的紧急情形,只有以伤害较小利益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比较符合紧急避险。

7.A。

8.D。

犯罪故意、犯罪停止形态。

甲的主观方面属于间接故意,间接故意行为以结果定罪。

本案中,甲的行为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后果,所以不构成犯罪,D项正确。

另外要注意故意伤害罪是结果犯,不存在未遂。

9.A。

排除犯罪事由、假想防卫、防卫过当、意外事件、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乙对甲没有不法侵害,甲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乙实施防卫行为,属于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的主观罪过形式可能是过失或者意外事件,A项正确。

10.B。

根据刑法第12条,刑法不溯及既往,除非新刑法对犯罪人有利,即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

本案中,1979年刑法与1997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因此仍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1979年刑法。

司法考试题库司法考试辅导司考一卷资料司考二卷资料司考三卷资料司考四卷资料2018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二)。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2.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

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枪支B.甲被查获的毒品和贩毒资金C.甲在银行帐户上的500万元存款D.甲所有的2辆豪华轿车3.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有()。

A.判决宣告前,查明甲分别实施了三次受贿行为,数额分别为2万、3万、5万元B.乙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查明其另外一起受贿2万元的罪行C.丙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在服刑期间又犯故意伤害罪D.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执行完毕后,又发现其在该次盗窃以前还有一起重大盗窃犯罪行为4.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

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甲的行为()。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5.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出80箱,收款120万元。

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

甲的行为()。

A.触犯非法经营罪B.触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C.触犯销售伪劣产品罪D.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定罪处罚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7.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

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

甲的行为()。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8.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

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A.追究刑事责任B.不追究刑事责任C.从轻、减轻处罚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9.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脱逃罪与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与犯罪嫌疑人B.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C.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D.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单位10.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

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A.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C.疏忽大意的过失D.意外事件【参考答案】1.ABCD。

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

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

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

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

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2.C、D。

根据刑法第59条,没收财产的范围仅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选项A、B属于非法财物,但并非没收财产刑的对象,而应当根据刑法第64条的规定予以没收或者追缴。

3.BC。

宣告前数罪,罪名相同的,不实行数罪并罚;宣告前的数罪的罪名不同的,才实行数罪并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