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道路交叉设计
但在交通量较小的道路上设置过多的车道是不经济的,可 考虑车道混合行驶。
一般情况,交叉口的车道数宜比路段上多设一条。
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管道。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
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
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
相互交叉的地点。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 警指挥,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 在交叉口连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 面交叉。
特点: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 车速较高,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 投资较大。
适用: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的二级公 路和城市主干路。
设计关键:主要解决扩宽的车道数,同时也 要满足视距和转角曲线半径的要求。
在交叉口中央设 置中心岛,用环 道组织渠化交通, 使进入环道的所 有车辆一律按逆 时针方向绕岛单 向行驶,直至所 要去的路口离岛 驶出的平面交叉, 俗称转盘。
4.环形交叉:
优点:
①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可连续不断地单向运 行,没有停滞,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 间;
②环道上行车只有分流与合流,消灭了冲突点, 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
交叉口各相交道路的车道数,应根据交通控制方法、交通 量、车道的通行能力及交叉处用地条件等决定。在城市道路 上还应考虑大量非机动车交通存在的需要。
从渠化交通考虑,交叉口最好按车种和方向分别设置专用 车道,以使左、直、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能在各自的专用车 道上排列停候或行驶,避免相互干扰,提高通行能力。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 四级公路或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 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 交叉。
设计关键:确定合适的加铺转角半径,以满 足行车和通视要求。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 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 驶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 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设计关键:确定较大的转弯半径,并设置合 理的交通导流岛。
③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对多路交 叉和畸形交叉,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更为有效。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 了车辆绕行距离,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 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适用:多条道路相交,通过交叉口的交通 量总数为500~3000辆/小时,左右转弯车 辆较多,且地形较平坦的情况。
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 人行道之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 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2.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 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3.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 采用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 一起考虑。
“T”字形—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的交叉, 或一条尽头式的路与另一条路的搭接;
Y形—通常用于道路的合流及分流处;
错位—相邻T或Y行相隔很近,形成错位
复合式(多路)交叉—5条及5条以上道 路相交叉。
平面交叉口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 平顺连接相交道路的路基和路面。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 设计方便,但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 小。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 通标志和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 一定路径行驶,减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 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 分开,使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 彻底的办法。
三、平面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第五章 道路交叉设计
第一节 平面交叉设计
一、平面交叉的定义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 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二、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 部分的几何尺寸;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 施;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 条件;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 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 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 交通组织。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 行道上行走,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 车分离,干扰最小。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 道行驶,互不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 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 划分。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图a)
(三)组织渠化交通
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1.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 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 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 2. 转弯交通:设计速度因分、合流及用地等影响,通常应适 当降低,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 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 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根据交叉口的几何形状,可分为: “十”字形—两条道路以90度正交,使用 最广泛,具有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 外形整洁、行车视线好等特点。
X形--两条道路以非90度斜交,交叉角应 大于45度,一方面交叉口太小,导致行车 视距不良,对交通安全和交通组织不利, 另一方面,交叉口太小,增加交叉面积, 从而会增加通行时间而降低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