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危险废物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41.1项目名称 (4)1.2项目背景 (4)1.3必要性分析 (4)1.4系统特色51.5建设目标 (6)2总体方案设计72.1设计原则 (7)2.2总体架构72.3网络架构92.4智能监控业务流程103具体方案设计133.1门户管理 (13)3.1.1产废单位门户133.1.2经营单位门户153.1.3运输单位门户173.1.4管理部门门户173.2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系统193.2.1账户信息及发布193.2.2申报管理子系统193.2.3监督审批管理子系统213.3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工况监控系统313.3.1数据显示323.3.2数据存储333.3.3数据查询333.3.4曲线比较343.3.5故障报警353.3.6工况核定363.3.7其他功能373.4智能监控管理系统373.4.1网上智能监控383.4.2移动终端智能监控393.4.3实际转移数量确认413.4.4联单统计分析414设备清单435实施方案455.1实施周期 (45)5.2培训方案455.3售后服务方案461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张家口市危险废物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1.2项目背景“十三五”规划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固废处理领域设定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同时对未来固废行业的发展做了相应的计划。
“十三五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设施的质量与技术水平,建立完整的区域协调制度,加强监管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多元机制,强化创新引领等内容。
从当前政策情况来看,国家对于固废处理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加。
随着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建设全省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通知的发布,本着“千年大计、保障为先”的原则,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指南》(公告2009年第65号)和《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管理规定(试行)》(环办监测〔2017〕86号)的有关规定,为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有效遏制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活动,本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支持河北省建立健全危险废物智能监控体系。
张家口市环境保护部门为了加强对危险废物转移的监管,在危险废物转移方面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利用规定条文等来规范和限制危险废物转移工作,更应该借助前沿的科学技术来实现政府监管。
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废物的管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必要性分析近年来,国家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方面不断投入,但随着危险废物种类、危险废物转移活动的增加,机构人才严重缺乏,仪器装备、信息处理手段相对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与日益繁重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任务极为不适应。
另外固废转移过程中纸质联单的弊端也逐渐的凸显:一是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本身设计较复杂,填写较繁琐,转移时对转移联单的审核和传递的环节较多,以致监管部门、产废单位和处置单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就目前的人员配置,通过联单核对移出、移入量根本无法实现,转移联单实际上只起到收运凭证的作用。
二是转移联单作为一种纸质表单,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获取容易,一些不法单位和个人出于牟利的目的,制作、销售假联单、买卖真联单,这种行为屡有发生,不仅扰乱了危险废物的管理,也给执法人员和危险废物管理人员带来了廉政漏洞。
三是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实际产生和处置废物情况无法及时、真实获取,同时产废和经营单位固废管理人员联合数据作假的情况偶有发生,环保监管执法人员不足,科技化管理手段不够,导致固废环境监管处于被动状态。
为了避免如上种种弊端,为危废转移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张家口市环境保护局当前对危险废物转移报批系统的建设是必要和迫切的。
1.4系统特色固废全生命周期监管:本系统将实现对危险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对全省范围内全部危废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全过程监管,规范各种环保台账管理,做到入库、贮存、出库和处置均有台账记录。
固废物联网及时监管:通过废物的产生、运输、处置或者利用、二次转移等全过程电子跟踪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开发出基于互联网的危险废物转移报批系统,强化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执法;通过后台系统读取数据并进行智能识别比对、预警,处置单位通过短信或网络进行联单信息的确认,实时将固废转移数据上传到监管部门后台数据库,免去人工的记录,落实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要求;固废精细化监管:危险废物转移报批系统也能对全省范围内危险废物产生、处理、利用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防止非法倾倒;对于贮存、转移、处置等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管理部门即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实施有效监督,做到防患于未然。
1.5建设目标张家口市危险废物转移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将覆盖辖区的所有环保部门,通过搭建废物转移过程监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便于环保部门真实、及时动态掌握废物转移情况,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提高固废管理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为废物产生单位、转移单位、废物利用处置单位和环保部门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系统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规范其基础信息,收集企业工况信息,为信息的备案提供媒介。
2) 结合GPS等设备的定位功能完成运输车辆的转移过程监管,达到线路偏离自动预警的目的。
3) 通过业务办理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进行分析及整合,建立数据实时传输真实获取的机制,为固废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4) 整合现有的危险废物监管数据,实现危险废物管理当中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监管。
2总体方案设计2.1设计原则根据软件开发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系统在构架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整体发展需求,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设计。
因此它必须遵循以下技术原则:(1)规范性原则充分考虑危险废物管理的要求,满足日常监管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要求。
(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当前环境管理工作实际,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保证系统实用性。
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减少重复投入。
(3)先进性原则在注重系统实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在软件的开发思想上,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和面向对象的理论来设计。
在系统设计上,应能满足跨平台、易移植、强兼容等要求,同时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不易出现故障和异常情况。
(4)安全性原则通过各种安全技术手段,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
遵守现行的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尚未公开或不宜公开的数据与信息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
(5)集约化原则依托环境保护局现有网络进行系统建设。
系统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资源(网络线路、网络设备、服务器、数据库软件等),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2.2总体架构系统总体架构在环境信息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固废管理应用架构、业务架构和数据架构的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前主流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构建。
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应用支撑业务应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物联感知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应用集成固废管理门户产废单位门户固废监督管理系统GPS 智能终端标准规范体系网络经营单位门户运输单位门户管理部门门户账户管理及信息发布申报管理子系统监督审批管理子系统电子联单管理系统网上电子联单移动端电子联单联单统计分析实际转移数量确认工作流引擎云平台危险废物产生过程管理危险废物转移过程管理危险废物经营过程管理用户企业省固废管理中心市固废管理部门区县固废管理部门在环境信息标准化体系、系统安全体系和系统运维体系之下建设张家口市危险废物转移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包括物联感知层、应用支撑层,以及业务应用层。
物联感知层:利用移动智能终端、GPS ,以及网络搭建河北固废转移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物联感知层,以物联网技术实现固废转移的及时监管。
应用支撑层:基础软硬件本着充分利旧原则,使用张家口市环保部门云平台;建设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工作流引擎,以及应用集成等,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应用支撑作用。
业务应用层:包括了固废管理门户、固废监督管理系统,以及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固废管理门户:针对本系统涉及的四类用户设不同门户,满足产废单位、运输单位、经营单位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产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工况监控需求;为省危险废物管理中心、各市级固废管理部门、区县固废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门户。
固废监督管理系统:对企业账户进行管理,随时发布信息;管理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转移计划等,监督审批危险废物生产过程、省内同市转移和跨市转移、管理危险废物经营过程。
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管理系统主要由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和环保部门使用,包括网上智能监控、移动终端智能监控、实际转移数量确认和联单统计分析。
2.3 网络架构危险废物转移报批系统部署在办公内网服务器上,下辖张家口市固废管理部门经防火墙和路由器来访问系统,产废单位、运输单位和经营单位通过外网与部署于环保部门的固废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如下图所示:河北省环保厅地市、区县环保局运输单位产废单位出库入库经营单位地磅地磅产废单位将废物信息,如产废名称、废物种类、预估重量、分类储存等直接通过产废单位的电脑终端门户系统传输到环保管理部门服务器中,以及将工况信息整理分类传输到环保管理部门服务器中。
运输单位在将固废信息通过智能监控终端自动获取磅秤数据,而后将信息传给环保管理部门服务器中。
经营单位在入库时核对并确认系统中联单上的废物重量,出库处置时进行出库处置数量统计记录后进行废物处理。
并将信息通过终端传给环保管理部门,为监控处置单位的处置情况,还将企业的运行工况整理分类传输到环保管理部门服务器中。
地市和区县固废管理部门将危险废物转移信息通过环保专网传输到张家口市环境保护局。
2.4智能监控业务流程应用了智能监控管理手段的固废管理业务流程图如下所示:环保部门D固废管理数据集成固废管理数据集成产废单位将废物进行包装后,在每袋废物的外包装袋上贴二维码或RFID 标签,二维码或RFID标签中包含产废名称、废物种类、预估重量、分类储存等信息,将装好的废物经地磅称重后,产废单位地磅数据直接通过电脑终端的产废单位门户系统传输到环保管理部门服务器中。
运输单位在将固废从产废单位转移到经营单位时,智能监控终端录入转移联单时自动获取磅秤数据到联单中,避免人为造假数据。
当经营单位接收到危险废物时,需对废物进行入库扫描二维码进行入库确认,标签中包括废物分类、处置信息等,入库重量读取经营单位磅秤数据,经营单位核对并确认系统中联单上的废物重量;在出库处置时扫描二维码,并在系统中进行出库处置数量统计记录后进行废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