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发酵工艺控制

第七章 发酵工艺控制


为什么不同微生物对温度要求不同呢?
根据细胞膜脂质成分分析表明不同 最适温度生长的微生物,其膜内磷脂组 成有很大区别。 嗜热菌只含饱和脂肪酸, 嗜冷菌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三、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温度影响反应速率*** 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实际是酶反应速率, 酶反应有一个最适反应温度,低于最适温 度,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高于最 适温度,发酵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阿累尼乌斯方程式
• (3)其他发酵条件
• 根据培养条件综合考虑,灵活选择温度。 • 1.通气条件差时可适当降低温度,使菌呼 吸速率降低些,溶氧浓度提高一些;***
• 2.培养基稀薄时,温度也该低些,因为温 度高营养利用快,会使菌过早自溶。
4)变温培养 ***
• 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采用变温培养往往 会比恒温培养获得的产物更多。 青霉素发酵 • 0~5 h,30 ℃,5~35 h 25℃,35~85 h,20 ℃,最后回升到25 ℃培养 40 小时 放罐,比恒温 25 ℃培养提高 14.7 %。
第七章 发酵工艺控制
• 重点掌握: 温度、pH、溶解氧、菌体浓度、基 质浓度、二氧化碳、泡沫等因素对发酵 过程的影响
一、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1) 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与最佳代谢产物合成温 度往往不同。 (2)pH 菌体的代谢影响培养基的pH,培养基 的pH又影响菌体的生长和酶系统活性 和代谢途径。 (3)溶解氧的浓度(DO) 溶解氧是需氧菌发酵的 必要条件。 (4)基质含量 要保证菌体生长、维持生存、避 免抑制、合成产物等不同目的和阶段的 工艺需要。
通 用 式 发 酵 罐
工业生产上,所用的大发酵罐在发酵过程 中一般不需要加热,因发酵中释放了大量 的发酵热,需要冷却的情况较多。 利用自动控制或手动调整的阀门,将冷却 水通入发酵罐的夹层或蛇行管中,通过热 交换来降温,保持恒温发酵。 如果气温较高(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夏季气 温),冷却水的温度又高,致使冷却效果 很差,达不到预定的温度,就可采用冷冻 盐水进行循环式降温,以迅速降到最适温 度。因此大工厂需要建立冷冻站,提高冷 却能力,以保证在正常温度下进行发酵。
• 四、最适温度的选择
一、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发酵热: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菌分解基质产生热量, •搅拌产生热量, •罐壁散热, •水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 •发酵热引起发酵温度的上升。发酵热大, 温度上升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生物热Q生物 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热量, 部分用来合成高能化合物,供微生物合成 和代谢活动的需要,部分用来合成产物, 其余部分则以热形式散发出来,这部分热 叫生物热。
如何确定发酵pH值?
将发酵培养基调节成不同的出发pH值,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定时测定和调节pH值,以分别维 持出发pH值,或者利用缓冲液来配制培养基来维 持。 到时观察菌体的生长情况,以菌体生长达到最高 值的pH值为菌体生长的合适pH值。 用同样的方法,可测得产物合成的合适pH值。 同一产品的合适pH值,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组 成和培养条件有关。在确定合适发酵pH值时,不 定期要考虑培养温度的影响。
(5)空气流量
空气灭菌系统、流量、温度、 目的是供氧。
(6)罐压 正压防止空气中的杂菌侵入发酵液, 罐压过高时CO2 浓度陡增,负面作用。 (7)搅拌速度 延长空气的停留时间,提高溶 氧;促进菌体与培养基之间的质量传递。 过高时会损伤菌体、产生过多的泡沫。 (8)搅拌功率 其成本比重较大。
(9)粘度
第2节 pH值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pH 对发酵的影响 1. pH影响酶的活性。 2. 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改变, 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透性。 3. pH值影响培养基某些成分和中间代谢物的 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 4. pH不同,代谢过程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 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微生物生长迅速,生 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增加10℃, 生长速率增长一倍。 超过最高温度微生物即受到抑制或死亡, 在最低温度范围内微生物尚能生长,但生 长速度非常缓慢,世代时间无限延长。 如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 谷氨酸棒状杆 菌生长温度为30~32 。青霉菌生长温度 为30。
第3节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 一般,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需氧量为20 ~
50 mmol / L· ,而空气中的氧在培养液中 h
的饱和浓度在一个大气压,25 0C 时,大约是
0.2 mmol / L。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界不
能及时补充氧,则原来培养液中的氧只能维持
2、生产阶段:这个阶段 pH 值趋于稳定。 3、自溶阶段:随着养分的耗尽,菌体蛋白酶的 活跃,培养液中氨基氮增加,致使pH又上升, 此时菌体趋于自溶而代谢活动终止。
pH值
培养过程中培养 液pH值的大致
变化趋势
培养时间
由此可见,在适合于菌生长及合成产物的环境条件下,菌 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pH的能力,但是当外界条件变化 过于剧烈,菌体就失去了调节能力,培养液的pH就会波 动。
影响关键酶活性改变发酵途径. 如四环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 低于30℃时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 • 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提高。 • 温度达到35℃时金霉素的合成几乎停止, 只产生四环素。

生长不同阶段最适温度也不同 ***
• 在发酵前期,由于菌量少,培养目的是尽快达 到大量的菌体,因此取稍高的温度,促使菌的 生长及代谢。 • 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 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 低些,可以推迟菌体衰老。在稍低温度下,氨 基酸合成蛋白质、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 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 • • • • • • • pH值(酸碱度) 温度(℃) 溶解氧浓度 基质含量 空气流量 压力 搅拌转速 搅拌功率 粘度

• • • •
浊度
料液流量 产物浓度 氧化还原电位 废气中的氧含量

• •
废气中的CO2含量
菌丝形态 菌体浓度
二、发酵过程的参数检测
• 1.直接状态参数 • 2.间接状态参数 • 3.离线发酵分析方法
• 辐射热Q辐射 • 发酵罐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发 酵液中有部分热通过罐体向外辐射。 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罐内与环境的 温差。冬天大一些,夏天小一些。
•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二、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生长对温度要求不同,大致可分为: •嗜冷菌: 20℃ 最大 0℃~26℃生长, •嗜温菌: 30~35℃ 15℃~43℃生长, •嗜热菌: 50℃ 37℃~65℃生长。 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菌体浓度增大时,粘度增加,溶氧 下降。 (10)浊度 能直接反应菌体的浓度,但不能区 分菌体的死活。 (11)料液流量 连续发酵时,涉及稀释率. (12)产物浓度 生产目标。 (13)氧化还原电位 其原因往往十分复杂。测 量手段有待开发。
(14)废气中的氧含量
(15)废气中的CO2 从中可了解生产 菌株的呼吸代谢规律。 (16)生产菌形态判别种子质量、区分 发酵阶段、确认染菌的重要依据。 (17)生产菌浓度 是确定补料量、供 气量、阶段转换的重要依据。
简述一般发酵过程pH值如何变化?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菌种对培养基各种碳、 氮源的利用,随着有机酸和氨基酸的积累,会 使pH值产生一定的变化。
1、生长阶段:菌体产生蛋白酶水解培养基中 的蛋白质,生成铵离子,使pH上升至碱性;随 着菌体量增多,铵离子的消耗也增多,另外糖 利用过程中有机酸的积累使pH值下降。
三、pH 值的调控策略
1.考虑基础培养基配方,调节好基础料的pH,然后通 过加酸碱或中间补料来控制。 基础料中含有玉米浆,pH呈酸性,必须调节pH。 有机酸或氨水调节注意监测氧浓度变化防止菌体 出现氨中毒。 若要控制消后pH在6.0,消前pH往往要调到 6.5~6.8。 2.在基础料中加入维持pH 的物质,如CaCO3
• 3、离线发酵分析方法
• 从发酵液中取出样品进行离线分析, • 分析菌体浓度,形态、培养基成分和产物 成分及含量。 • 显微观察,细胞体积,干重,光密度,平 板计数及基质及产物分析等。
第1节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 一、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 二、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的影响
• 三、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例如
• 黑曲霉 pH 2~3时 合成 柠檬酸 pH近中性时 合成 草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 谷氨酸发酵 中性和微碱 谷氨酸, 酸性 谷氨酰胺和 N-乙酰谷氨酰胺
二、最适pH值的选择
选择最适发酵pH的准则是获得最大比生产 速率和合适的菌体量,以获得最高产量。 • 举例: • 图8-1 利福霉素,最适 pH 值 7.0~7.5

• 发酵液的黏度、基质和氧在发酵液中的溶 解度和传递速率、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速 率等,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发 酵动力学特性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L-亮氨酸/g•L 糖酸转化率/%
20 16 12 8 24 22
种子培养温度/℃
L-亮氨酸
2.温度影响发酵方向
搅拌热 Q搅拌

搅拌热与搅拌功率有关,可用下式计算:
Q搅拌= P×860×4186.8 〔J/h〕 P——搅拌轴功率 860×4186.8——机械能转变为热能的热 功当量


蒸发热 Q蒸发 通气时引起发酵液的水分蒸发所 需的热量叫蒸发热,此外排气也会带 走部分热量叫显热 Q显,显热很小,一 般可忽略。
3.通过补料调节pH
在发酵过程中根据糖氮消耗需要进行补料。 在补料与调 pH 没有矛盾时采用补料调 pH。 (1)调节补糖速率,调节空气流量来调节pH 。 (2)当NH2-N低,pH 低时补氨水;当NH2-N低, pH 高时补(NH4)2SO4 。 4.当补料与调 pH 发生矛盾时,加酸碱调p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