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师事务所纳税筹划方案

会计师事务所纳税筹划方案

会计师事务所纳税筹划方案(草)一、业务范围会计服务、审计服务、税务服务、财务顾问,经营范围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代理记账、会计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会计培训。

二、开办中可能涉及的税种会计事务所从事服务行业,要交纳营业税,同时要按实际缴纳的营业税计交城建税和教育附加及其他各种地方附加税。

审计业务的合同不需要缴纳印花税(因为审计业务的合同不属于印花税的征收范围),但相关的账本要按规定缴纳印花税。

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资产购置等活动需要缴纳税款,如车船税。

三、税收筹划(一)营业税筹划营业税是一个典型的流转税税种,对营业额全额计税,而且是道道征税。

针对营业税的特点,有不同的营业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营业税纳税人纳税筹划的思路和方法是兼营和混合销售行为的税种的选择问题。

征税范围的纳税筹划是营业税的纳税筹划重点,主要的思路是把我们从事的应税项目通过形式的变化,尽可能地排除在营业税的征税范围之外,避免营业税的缴纳。

因为营业税全额征税,道道征税的特点,营业税计税依据的筹划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减少流转环节,缩小计税依据,减少应纳营业税款;二是扩大税前扣除项目,减少应税的营业额,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营业税的税率按照行业不同进行设计,而不同的行业边界有不清晰,这样纳税筹划就有了空间。

营业税的税收优惠规定多而杂,税收优惠的纳税筹划技术在营业税筹划中可以好好了解其优惠的要求,根据自身的特点,争取得到最大化的利润。

1.转变经营方式节约税款在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会计培训服务时,如果以事务所的名义提供服务,将要按照服务业5%的税率对收入额征收营业税,获得收入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如果以服务人员个人名义和委托方签订劳务合同,取得收入将作为劳务报酬所得,无需缴纳营业税,按劳务报酬缴纳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要实行加成征收办法,具体是: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对于财务咨询,会计培训,此类服务按次收费,使收入平均化,避免一次收入畸高的情况,将收入作为劳务报酬所得缴纳所得税。

2.利用营业税起征点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营业税起征点是营业税的征税起点,大于此营业额的才交营业税。

我国营业税起征点具体为:按期纳税的月营业额 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每次(日)营业额300-5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应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在公司成立初期,我们的营业收入不是很高,在以个人名义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营业税起征点的规定,尽量分摊自己的收入,使自己能够享受营业税起征点的优惠。

3.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25号)。

对小型微型的商贸企业和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本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批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以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之日起作为优惠政策起始时间。

税收优惠政策在2013年12月31日未执行到期的,可继续享受至3年期满为止。

在招用一些非专业性的工作人员时,可以考虑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失业人员,或者为其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后再招用。

这样也可以为公司带来税收上的优惠。

(二)城建税筹划城市维护建设税(以下简称城建税)是向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单位和个人,以其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为依据征收的一个税种。

一切缴纳三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建税的纳税人,外资企业也不再享受优惠。

城建税采取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按照纳税人所在地区的不同,分别设置了7%、5%和1%三个档次的税率。

所以城建税的筹划只能从三税和税率的角度来筹划。

1.降低营业税正如(一)中所述,通过降低营业税,来达到降低城建税计税依据的目的。

2.服务对象的选择城建税在纳税地点方面,一般规定是与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地点是相同的,但是也有特殊规定。

如对代征代扣“三税”的单位和个人,其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地点在代征代扣地,由受托方按其所在地适用的税率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对流动经营等无固定纳税地点的单位和个人,应该随同“三税”在经营地按适用税率缴纳。

在同等情况下,可以选择更低一级行政区域的客户。

(三)所得税筹划1.注册会计师收入特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指会计师事务所在组织注册会计师为社会提供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过程中经营所取得的收入。

会计师事务所收入具有不确定和不均衡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1)会计师不同会计期间收入差距很大,所得极不均衡,有的月份高达数万,有的月份也可能“颗粒无收”。

它由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有淡季和旺季之分的行业特点决定。

一般来说,年末属于事务所的旺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审计服务,此时事务所人员的收入就会很高,而在其他时间,业务量可能不会很大,甚至没有业务。

(2)事务所人员间收入的不均衡。

它由事务所人员从业时间长短、业务技术水平高低、社会影响力大小不等、被审计公司规模大小等因素造成。

一般而言,从业时间越长、业务技术水平越高、社会影响力越大、客户规模越大的从业人员,其收人水平越高。

反之,收人水平越低。

2.会计师的纳税现状,社会尤其是税务部门只关注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高收入现象,却忽视其不确定和不均衡实际情况,规定注册会计师按照现有税收政策和有关通知规定纳税,使注册会计师纳税产生了不合实际的偏高现象。

从业人员按在事务所的身份和地位不同,可分为项目合伙人、项目经理、高级审计员和审计助理等。

事务所从业人员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会因身份、取得收入方式和取得收入处所的不同而各异。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1)独资和合伙会计师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按年度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对审计员和审计助理却实行按月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办法。

(2)会计师审计所得一般按工资薪金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会计顾问所得按劳务报酬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

《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是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是20%的比例税率,而且对于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可见,应纳税所得额越大,其适用的税率也就越高。

相对于工资薪金等所得非常均衡的纳税人,工资薪金和劳务收入所得极不确定和极不均衡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税收负担就明显加重,尤其是在审计员和审计助理按月缴纳个人所得税方式下表现的突出。

3.纳税筹划的途径注册会计师纳税的税种主要是个人所得税。

根据税法规定,影响个人所得的应纳税额的因素有两个,即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

所以,注册会计师在收入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达到减轻税收负担或免除纳税义务即节税的基本途径是运用合理又合法的方法降低税基即纳税所得额和通过周密的设计和安排,使应纳税所得额适用较低的税率。

纳税所得额是个人取得的收入扣除费用、成本后的余额。

在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条件下,费用扣除越多,所适用的税率越低。

在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将所得进行合理的归属,使其适用较低的税率。

因此,降低纳税收入或纳税收入级距适用低税率,合法地扩大成本、合理地增加费用以降低税基等是纳税的具体途径。

4.事务所工作人员纳税筹划空间和纳税筹划方法(1)明确划分收入性质,以享受低税率优惠。

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37条,纳税义务人兼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征税范围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所得的,按项分别计算纳税;在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同项所得合并计算纳税。

根据该项规定,纳税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将可以分开的各项所得分开计算,以便各部分收人适用较低税率,可达到总体税负最轻的目的。

(2)灵活转换收入性质,使其使用低税率。

税法规定,不同的所得形式纳税政策不同。

我国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课征、分别纳税制度。

同一笔收入被归属于不同的所得时,其税收负担不同。

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表现的尤为突出。

首先,相同数额的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由于适用不同税率其税负也不同。

《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是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的是20%的比例税率,而且对于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第二,实践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将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分开、合并或相互转化,就可达到节税的目的。

一般来说,在应纳税所得额较低时(20000元以下)时,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比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要低,此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劳务报酬所得转化为工资、薪金所得可达节税的目的;在应纳税所得额较高时(20000元以上)时,可能的情况下,将工资、薪金所得转化为劳务报酬所得可达减轻税负的目的。

(3)平均收入,以适用税率。

所得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分项按次纳税。

对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每月收入为一次。

对于一次收入过高的要加成征收。

所以,对于个人而言,收入的集中就意味着税负的增加,收入的分散就意味着税负的减轻。

因此,劳动报酬每次收入额的大小及每次取得收入的时间,成为影响税负的主要因素。

通过延迟收入、均衡分摊收入等方法,将每次的劳务报酬所得安排在较低税率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