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监测一、应急监测及其内容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污染事故及时、准确的迸行处理、处置和制订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可以说,应急监测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有效的应急监测可以赢得宝贯的时间、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少事故损失。
二、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及特殊要求1、应急监测的内容 :一般现场应急监测的内容包括 :(1)石油化工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2)运输工具的破损¨倾覆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3)各类危险品存储场所酌泄漏、火灾、爆炸等。
(4)各类废料场、废工厂的污染。
(5)突发性的投毒行为。
(6)其他。
2、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具体地说。
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事故特征予以表征能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由污染物的特性《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等。
(2)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提供必要的信息,鉴于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
能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为此,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及其他信息的高度准确和可靠。
有关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严重程度的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3)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随时间而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情况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实时的修正。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
(5)为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
鉴于污染事故的类型、规模、污染物的性质等千差万别,所以试图预先建立一种确定的环境恢复计划意义不大。
而现场监测系统可为特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及其修改和调整不断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
(6)为事故的评价提供必需的资料对一切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十分重要的相近事故,进行事故后的报告、分析和评价,对千将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或发生后的处理处置措施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可提供的信息包括污染物的名称、性质 (有害性、易燃性、爆炸性等 )、处理处置方法、急救措施及解毒剂等。
3.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所以对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区性到区域性乃至更大范围的实时现场快速监测,以了解当时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与程度,并快速提供有关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提供最一般的监测技术,达到更快地动用各种仪器设备,以便迅速有效地进行较全面的现场应急监测。
但是,应急监测往往要分析各类样品,浓度分布非常不均匀 ;在采样,分离、「测定方面的快速确定方案,有时受到限制,影响大范围迅速监测 ;有时没有完会适用的分析方法来测定某些事故污染物 ;需要快速、连续监测 ;在事故的不同阶段,应急监测的任务和作用各异,因此,一个好的现场快速监测方案或器材必须在 "时间尺度的把握 "(事故中的快速、恢复阶段的分析与研究 )和 "空间尺度把握 "(不同源强、不同气象条件下,如非定常风场、准静风等条件下的危害区域 )方面,具备以下特殊要求 :(1)现场监测要求立刻回答 "是否安全 "这样的间题;长时间不能获得分析结果就意味着灾难。
所以分析方法应快速、分析结果直观。
易判断,必须是最一般性的监测技术,已便达到更快地动用各种仪器设备;迅速有效地进行较全面的现场应急监测的目的。
(2)能迅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所以分析方法最好具有快速扫描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准确度和再现性。
(3)当发生污染事故时,环境样品可能很复杂且浓度分布极不均匀。
因此,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及抗干扰能力要好。
(4)由于污染事故时空变化大,所以要求监测器材要轻便、易于携带,采样与分析方法应满足随时随地均可测试的现场监测要求。
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要简便,易掌握。
(5)试剂用量少、稳定性要好。
(6)不需采用特殊的取样和分析测量仪器,不需电源或可用电池供电。
(7)测量器具最好是一 "次性使用,避免用后进行刷洗、晾干、收存等处理工作。
(8)简易检测器材的成本要低、价格要便宜,以利于推广。
三、现场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场监测仪器与设备是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环保产业领域,并且,每次硬件方面的进步均为现场监测技术与方法的进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上的保障。
目前在全世界,从事简易、"现场甩仪器设备研制开发的厂商,具有较完整规模的约有数家,·主要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如美国的 HNU公司和 HACH公司、德国的 Drager公司和 Merck公司、日本的共立公司和北川公司等。
1.感官检测法2.动物检测法3.植物检测法4.化学产味法5.试纸法6.侦检粉或侦检粉笔法7侦检片法8.检测管法9.滴定和反滴定法10.化学比色法11.便携式仪器分析法12.免疫分析法13.应急监测车14.实验室仪器法四、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环节、污染成分及危及程度千差万别,制定一套固定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案是不现实的。
但是,应急监测工作仍然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为了规范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为各级政府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确定污染程度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将就现场应急监测方案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最普遍的方面(布点与采样、监测频次与跟踪监测、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 QA/QC、监测报告与上报程序等 )做一简介,供实际监测人员在实施现场应急监测时参考。
在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应急监测的技术先进性和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环境要素的优先顺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一)点位布设、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1、布点原则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
一般应急监测的布点原则是:(1)采样断面(点 )的设置一般以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时必须注意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对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2)对被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 (点)、控制断面 (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 )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需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布点采样方法(1)环境空气污染事故1)应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往往污染物浓度最大,该值对于采用模型预测污染范围和变化趋势极为有用 ),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污染物漂移云团经过的路径 )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
在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住宅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2)对于应急监测用采样器,应经常予以校正(流量计、温度计、气压表 ),以免情况紧急时没有时间进行校正。
3)利用检气管快速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范围,现场确定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采样时 ;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1)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流速)和现场具体情况 (如地形地貌等 )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量。
采样器具应洁净并应避免交叉污染,现场可采集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另一份现场立刻加入保护剂,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若需要,可同时用专用采泥器 (深水处 )或塑料铲 (浅水处 )采集事故发生地的沉积物样品 (密封塑料广口瓶中 )2)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或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点)。
如江河水流的流速很;在事故影响区域呐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必须设置采样断面(点)根据污染物的特性, ;必要时,对水体应同时布设沉积物采样断面 (点)。
当采样断面水宽小于等于 10M时,在主流中心采样 ;当断面水宽大于 lOm时,在左、中、右三点采样后混合。
3)对湖库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或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的水流方向的出水口处,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多点样品可混合成多个样。
同时根据水流流向,在其上游适当距离布设对照断面 (点)。
必要时,在湖 (库)出水口和饮用水取水口处设置采样断面(点)。
4)在沿海和海上布设监测点位时,应考虑海域位置的特点;地形¨水文条件和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
多点采样后可混合成一个样。
"(3)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1)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根据本地区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在周围 2km内布设监测井采样,同时视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上方向,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 ;在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的取水处必须设置采样点2)采样应避开井壁,采样瓶以均匀的速度沉入水中,使整个垂直断面的各层水样进入采样瓶。
3)若用泵或直接从取水管采集水样时,应先排尽管内的积水后采集水样。
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集二个对照样品。
(4)土壤污染事故1)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区域按一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先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样品、必要时,还应采集在事故地附近农作物样品。
2)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深 10cm的表层土。
一般在 lOmXlOm 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采用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 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