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概况(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C 2.A[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是东北地区,其西部的大兴安岭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具体为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与400 mm年等降水量重合,故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等。
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河流主要受夏季降水和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影响,形成夏汛和春汛。
A正确。
]3.D 4.A[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此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故气温日较差大;又因是较低纬度的高原,故年较差小。
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A正确;此处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B错;该地区地势高,冬季寒潮不易影响到此地,C错;该地冰川广布,D错。
]5.B 6.D[第5题,由于我国长时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所以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劳动力将会出现不足,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社会负担会加重,为了缓解此问题,所以启动此项政策;而此项政策,不会减少老龄人口的数量;环境承载力没有提高;我国人口没有出现负增长,总人口数量还在增加。
第6题,到2030年,这部分人口正是求学年龄,所以就学压力加大,对就业影响不大;因老年人口数量不会减少,所以养老金支付总额不会减少;出生率上升,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这项政策的实施,男多女少的情况将减轻。
]7.D8.B[第7题,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生态退化严重;我国中部地区资源消耗严重;由此可判断出资源环境代价类型①②③分别代表资源消耗、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
第8题,我国西部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大,因而生态退化严重;我国中部地区,高能耗产业比重大,对资源消耗量大;因而产业结构是造成不同地区资源环境代价差异的主要因素。
]9.D10.C[第9题,读图,根据长江水系、珠江水系的范围,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中,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山脉,应位于河流干流或支流的源头,且呈东西向将两水系隔开。
图中是②④,D对。
①、③位于长江流域内,不是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A、B、C错。
第10题,根据省区轮廓,甲山脉位于福建和江西交界处,是武夷山脉。
东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于西北坡,A错。
不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错。
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C对。
不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D错。
]11.A12.D[第11题,读图,根据图例,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我国华北地区,A对。
西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青藏地区是高寒气候,B、C、D错。
第12题,结合前面分析,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A错。
植被为落叶阔叶林,B错。
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C错。
一年中春季降水少,蒸发量大,最干旱,D对。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解析】第(1)题,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最突出的土地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导致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第(2)题,基塘农业属于混合农业,结合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进行分析。
第(3)题,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工业化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臵、劳动力、地价、侨乡、交通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土地荒漠化。
原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过度樵采,过度垦殖,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2)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3)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侨乡便于吸引外资和技术;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14.【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等温线受纬度影响,与纬线平行;受山脉影响,与山脉走向一致。
从图中信息可知,1月0℃等温线的走向呈东西走向,所以是受到纬度和地形(秦岭:东西走向)的影响。
第(2)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臵和地势落差。
该地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所以生物资源丰富。
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地势平坦,所以R1河段流速较小,R2河段流速较大;同时R1位于上游,支流较少,R2位于下游,支流较多所以R2流量较大。
第(4)题,从图中古栈道走向可知,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是典型的交通枢纽,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
【答案】(1)东西走向;纬度和地形(秦岭)(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原因: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流量:R2流量较大(或R1流量较小);原因:在R1、R2间有支流汇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4)交通枢纽。
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武汉)中国的地理分区(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C 2.B[第1题,读图可知,“金色中国”代表我国黄沙漫漫、戈壁广布的西北地区,那么“黄色中国”代表黄土遍布的北方地区,“绿色中国”代表郁郁葱葱的南方地区,“银色中国”则代表了终年积雪,冰川纵横的青藏地区。
“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昆仑山为界,A错。
“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不相邻,B错。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C对。
“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横断山,D错。
第2题,“黄色中国”—主要描述土壤为黄土,集中分布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风力沉积和流水侵蚀,A错。
“绿色中国”—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C错。
“银色中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冰雪覆盖,D错。
“金色中国”—沙漠广布,主要分布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与海陆位臵有关,B对。
故选B。
]3.A 4.D[第3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臵和山脉可判断出①为渭河平原,②为汉水谷地,①②之间的山脉是秦岭,秦岭是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对应的植被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
第4题,秦岭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因此图示区域内河流分属于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D正确。
]5.A 6.B[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②位于亚热带丘陵地区,土层薄,肥力低,矿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所以A正确。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河上游为矿区,且沿河城镇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林地分布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在河口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7.A8.C[第7题,南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制约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因素;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
选A正确。
第8题,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主要沿盆地边缘修建;盆地边缘主要是山前冲积扇,是城镇主要分布区。
选C正确。
] 9.B10.D[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岛西部城市数量比东部多,说明西部城市发展快于东部,①说法正确;特大城市、大城市数目少,中小城市数量多,所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增加比中小城市慢,因此②说法错误;图中1950年台湾岛的城市较少且分散,1989年台湾岛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且台北、台中附近出现了城市群,所以③说法正确;台湾岛中部地区城市少,主要是因为台湾岛中部地区为山地,所以④说法错误。
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第10题,大河的河口地带地势平坦,不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所以A项错误;台湾岛以季风气候为主,冬季降水相对较少,气候并不以湿热为主,所以B项错误;河口处泥沙淤积,地形平坦,应利于建海港,因此C项错误;台湾岛面积小,中部是高大的台湾山脉,河流短小,且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航运,因此河口处没有形成大城市,D项正确。
]11.C12.B[第11题,甲山区为我国横断山区,气候复杂多样,降水丰富,致使该地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
该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但不利于航运。
河流由北流向南,地势应为北高南低。
第12题,玉树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解析】第(1)题,渭河平原的成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可结合图2回答,先是地壳断裂下陷,再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2)题,“南水”说明水量大,与补给形式——大气降水有关;“北沙”说明含沙量大,可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回答。
第(3)题,由图3可直接读出水位高程的总体变化,其原因与三门峡水库的建设有关,如水位升高、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等。
第(4)题,潼关水位升高,会使渭河泥沙淤积、两岸地下水位升高,导致洪涝、土壤盐碱化等灾害的发生;解决的措施可从治沙、疏水、降低水库水位、调水冲沙等方面分析。
【答案】(1)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2)“南水”:干流南侧年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大。
“北沙”:干流北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较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3)总体波动上升。
受三门峡水库蓄水的影响,水位升高,流速减缓,泥沙沉积。
(4)危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排水不畅,(形成地上河),引发洪涝灾害;下游两岸地下水位升高,易出现土壤盐碱化。
措施:减少来沙量;疏通河道,降低河床;降低库区水位;调水冲沙。
14.【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形地势特征。
第(2)题,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热带地区,该地出现了亚热带植被,主要是受山地地形的影响,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该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与纬度较低、地形复杂密切相关。
第(3)题,结合西双版纳的位臵可知,其北部有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南下,因此其比同纬度地区的温度较高,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
第(4)题,扩大橡胶种植面积,会导致天然植被破坏,该地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且过度的农业活动会带来环境污染。
【答案】(1)山地、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山河相间分布(2)垂直(从山麓到山顶的)纬度低、水热充足、自身植物种类繁多;区内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多;交通不便及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受破坏与干扰小。
(3)北部有高山阻挡冷空气南下(山谷开口向南),光热资源充足;夏季风在地形阻挡下降水充足。
(4)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农药、化肥使用增多,环境污染加重;过度种植,土壤肥力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