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技术
识别的概念:识别是一项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需求。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Auto-ID,AID):自动识别
以模式识别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信息编码进行定义、代码化,并装载于相关的载体中,借助特殊的设备,实现定义信息的快速、准确地自动识别、采集,并输入信息处理系统的识别。
自动识别系统体系:信息载体、信息获取装置、信息处理、信息识别、结论信息
信息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指纹分类
自动识别的技术体系: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卡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
第二章
编码:将事物或概念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于人或机器识别和处理的符号、图形、颜色或缩简的文字。
根据编码的对象可分为:信息编码和物品编码。
什么是信息编码?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
⏹信息编码实际上是采用某种原则或方法编制代码来表示信息。
⏹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有时也是为了对信息加密,使其不
为局外人所知。
⏹计算机只能处理“0”、“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所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先要对信息进
行二进制编码
物品分类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和混合分类法
物品编码:用一组有序的符号(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组合,来标识不同类目物品的过程。
物品信息编码按作用分类:
☐物品分类编码;
☐物品标识编码;
☐物品属性编码。
物品编码的作用:(1)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人们可以通过代码对物品进行管理。
(2)载体是物品编码的承载对象,可自动识别。
(3)信息化条件下,物品编码作为“关键字”,是计算机方式进行信息处理的前提。
(4) 以物品编码和载体技术为基础的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物品编码信息的自动化识读与传输,便于计算机信息处理。
(5) 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已成为商业零售结算、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产品追溯等应用领域的基础支撑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代码的校验方法:代码库检索校验方法、带校验位的代码校验方法
第三章
条形码: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和空及其对应的字符或图形组成的标记,用来表示一定的信息。
宽度调节法:条码符号中的条和空由宽、窄两种单元组成的条码编码方法。
用窄表示0,用宽表示1
模块组配法:条码符号的字符由规定的若干模块组成的编码方法,用空表示0,条表示1。
二维码可分为行排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
一维码按其应用分为商品条码和物流条码。
25码起始字符110,终止字符101。
39码起始和终止是一致的。
库德巴码由七个单元组成,四条三空,用字母ABCD组合表示起始和终止。
EAN-13码由国家代码、厂商代码(7至9位)、产品代码(3至5位)、校正码组成。
(属于模块编码)
模块组配法编码都是连续的。
交叉25条码表示偶数个字符,密度较高。
GS1: Global Standard(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推广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
GTIN: Global Trade Item Number(全球贸易项目代码)SSCC: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 (系列货运包装代码)DSFID:data saved format identifier数据存储格式标识符
长度固定的条码:EAN-13 EAN-8 UPC-A UCP
商品项目码的编码原则:唯一性原则、无含义原、稳定性原则。
零售变量贸易项目代码前缀码用20-24表示。
后几位表示价格信息。
矩阵式二维码以组合编码原理为基础,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识读
矩阵式二维码包括QR CODE、data matrix、maxi code
二维码密度高、容量大,可以多级校验与纠错,对物品描述,可脱机使用
调整扫描器和条码间距,可以提高扫描器的识读效率。
条码识读器的分类:按扫描方式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按操作方式分为手持,按工作原理分为光笔、CCD、激光、图像,按扫描方向分为单向和全向,按识读码制分为一维和二维。
扫描器的选择原则:与条码符号相匹配,首读率尽可能高,分辨率合适,扫描景深适当,工作空间满足工程要求,接口方便,性价比高。
条码现场打印设备:热敏式,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打印成本高、只能采用特殊的热敏打印纸进行打印、不易保存热转印打印机:分辨率高、打印质量好、打印速度快、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维护简单、可使用多种打印介质,利用专门的碳带。
扫描器的主要参数:条码识读率、扫描分辨率、扫描频率和扫描宽度、工作距离和工作景深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读写器的功能要求:
读写器的组成:逻辑控制单元、射频接口、天线
读写器包括:固定式读写器、OEM读写器、工业读写器、发卡机、便携式读写器
读写器的工作方式:读写器先发言、标签先发言
电子标签的组成:存储器、数字控制单元、模拟前端、射频前端、天线
天线场:无功近场区、辐射近场区、辐射远场区
RFID的能量耦合:无功近场区电感耦合(密耦合、遥耦合)、辐射近场区反向散射耦合(远距离系统)
电子标签的封装:标签天线的设计、标签芯片与天线之间的连接工艺、标签的保护方式。
多路存取法可以解决如何获得场中所有标签的问题。
防碰撞算法:ALOHA算法(基于概率的不确定性,只适用于只读标签)、二进制树搜索算法(基于碰撞的确定性,速度较慢)
15693协议规定的内容:数据的编码、指令的生成、载波的生成、调制、信号大蛇、接收信号。
金属物体如何影响高频RFID系统:因为场中的金属物体以类似电感电容的方式影响储能场,所以可以将场中的金属物体看作组合天线的一部分。
隔离高频系统中的标签与金属物体以达到抗金属。
NFC:即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
NFC的工作方式:点对点模式、读卡器模式、卡片模式。
NFC的通讯模式:主动模式(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都要产生自己的射频场)、被动模式。
反射横截面的相关参数有目标的大小、形状、电磁波的波长、极化方向。
UFC电子标签按功能分为四个不同的存储区域,保。
留区、EPC分区、TID分区、用户分区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 ,电子产品代码,它利用RFID电子标签存储EPC代码,可以对所有的实体对象提供具有唯一有效的标识。
EPC技术是集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新兴技术。
滤值:用于快速过滤和预选基本物流类型的附加数据,
分区:指随后厂商识别码与贸易项目代码分开的位置。
915MHZ可以用来计时和定位、巡检。
新生儿防盗、运动比赛、
ID卡:条码卡、光电卡、磁卡
IC卡:接触式和非接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