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美版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美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 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推动 力
原动 力 牵引 力
重点:“五力”机遇 推动力——全党农业短板共识 牵引力——城镇化与工业化 带动力——居民消费结构 驱动力——科技和产业革命 原动力——改革
驱动 力
带动 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 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万吨
216.7 414.9 450.1
万吨
2381.9 6187.5 9790.4
万吨
521.8 1320.3 2313.9
万吨
124.2 273.4 236.4
万吨
135.1 180.9 24.8
农村从业人员变化
全国乡村从业人员及主要行业分布 按性别划分 乡村从 年份 业人员
单位 30637. 16548. 1409 8 4 0 40066. 21727. 1833 1988 7 7 9 46432. 24733. 2169 1998 3 1 9 男 女
第四部分: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至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 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 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 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在新的 历史阶段下,对我国农业现代化 发展目标的深刻阐释。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1978-1998 年,确立了以家庭 经营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实现了农产品供给从绝对短缺到 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 性突破
农作物产量变化
全国主要农作物产量 年份 粮食 棉花 糖料 油料 烟叶 麻类
单位
1978 1988 1998
万吨
30476.5 39408.1 51229.5
当前农村农业发展现状
• 告别粮票 20 年,粮食实现 “ 十连增 ”农民 收入“ 十连 快”,高出 GDP1.6% ,城乡收 入差距进一步减小。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快速 成长,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 营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 系呈现出蓬勃的活力。
农村农业发展现存问题
• • • • •
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结构不断变化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 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高与转化率低的矛盾 国际农产品市场风险加大与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的矛盾 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1.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回顾
(1)1982-1986年连续五年聚焦“三农”。重点是农村改 革和 相关政策。 (2)2004-2016年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 ——2004年:农民增收 ——2011年:水利改革 ——2005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2年:农业科技 ——2006年:新农村建设 ——2013年:现代农业 ——2007年:现代农业与新农村 ——2014年:农业现代 化 ——2008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改革创新 ——2009年:农民持续增收 ——2016年:农业新理念 ——2010年:城乡统筹发展 全面小康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年份
农作物总播种 面积
增减
粮食作物面 积
增减
非粮食作物面 积(占总播种 面积)
1998
155706 -1070
113787 -9896 103891
41919/26.9%
2002
154636
50745/32.8%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目标:2020年全面小康,农村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农村贫困人口按现行标准全部脱贫等。
现代农业“八化”
发展产业化—根本 产品优质化—关键 生产标准化—基础
生产规模化—重点 产品品牌化—支撑 产品特色化—方向
产品安全化—保证
结果高效化—目标
当前农村农业发展状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再度明确农业现代化转型方 向,土地流转、农业可持续 发展、农产品定价机制改革 等系列政策有望逐步落实。
第三部分:后农业税黄金十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04-2013)
“一免三补”政策,简单来 说,“一补”是指减免农业税 政策,“三补”是指直接补贴、 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 一免三补 " 政策是国家促进农村 增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 城市反哺农村最为重要的措施。 这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 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业现代化工作总体要求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三 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 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 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 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 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 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2002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东北高油大豆良 种补贴,这是我国第一个直接对农民的生产性补贴。在良 种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和优 质率不断提高。
第三部分:后农业税黄金十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04-2013)
2004 年至今,党中央提出 了“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大判 断,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行 “四补贴”等一系列重大强农 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基本建 立了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变化(单位:千公顷、万吨、公斤/公顷) 作物名称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1998 113787 51230 4502.3 31214 19871.3 6366.1 29774 10972.6 3685.3 25239 13295.9 5268 8500 1515.2 1782.6 10000 3604.2 3602.2 1999 113161 50838.6 4492.6 31284 19848.7 6344.7 28855 113888 39469.1 25904 12808.6 4944.6 7962 1424.5 1789.1 10355 3640.6 3515.8 2000 108463 46217.5 4261.1 29962 18790.8 6271.5 26653 9963.6 3738.3 23056 10600 4597.5 9307 1541.1 1655.9 10538 3685.2 3487.1 2001 106080 45263.7 4266.9 28812 17758 6163.4 24664 9387.3 3806.1 24282 11408.8 4698.5 9482 1540.7 1624.9 10217 3563.1 3487.4 2002 103891 45705.8 4399.4 28202 17453.9 6188.9 23908 9029 3776.6 24634 12130.8 4924.4 8719.5 1650.7 1893.1 9881 3665.9 3710 2002年比 1998年增减 -9896 -5524.2 -102.9 -3012 -2417.4 -177.3 -5866 -1943.6 91.3 -605 -1165.1 -343.6 219.5 135.5 110.5 -119 61.7 105.8 增减比例% -8.7 -10.8 -2.3 -9.6 -12.2 -2.8 -19.7 -17.7 2.5 -2.4 -8.8 -6.5 2.6 8.9 6.2 -1.2 1.7 2.9
粮食
稻谷
小麦
玉米
大豆
薯类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1998年 播种占全国 稻谷 小麦 玉米 大豆 薯类 其他 27.4 26.2 22.2 7.5 8.8 7.9 2002年 总产占全国 播种占全国 总产占全国 38.8 21.4 26 3 7 3.8 27.2 23 23.7 8.6 9.5 8 38.2 19.8 26.5 3.6 8 3.9 2002年比1998年增减 播面 -0.2 -3.2 1.5 1.1 0.7 0.1 总产 -0.6 -1.6 0.5 0.6 1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目录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78-1998)
二、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三、后农业税黄金十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04-2013) 四、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至今)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78-1998)
1992-1996
土地使用权流转尝试阶段
1997-1998
1998 年 底 , 全 国 80% 的 村 庄 展 土地流转合理合法确立实施阶 开了土地承包期延长工作 ,农 段 业建设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着力进行农业结构性的调 整,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品种 更加丰富,农业质量和效益明 显提升。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1998 年8 月29 日,第九届全 国人大十次会议通过了修的《土 地管理法》。第一次将“土地承 包经营期限为 30 年”的土地政 策上升为法律。 1998 年底,全 国80%的村庄展开了土地承包期 延长工作,农业建设向现代市场 农业转变。
农业现代化工作重点任务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
完善职业培训政策
农村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 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 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 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 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 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