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三浴活动总结
.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三浴”锻炼
作者:李玮
:《幼儿教育·教师版》xx年第11期
“三浴”锻炼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空气、日光、水等自然因素进行的锻炼,它能有效地增强幼儿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园借鉴前苏联的幼儿教育经验,利用园舍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光着上身、穿着短裤、戴着墨镜躺在草地上,不断地转动身体,充分地进行阳光浴和空气浴,最后在简易冲淋房进行水浴冲淋。
虽然那时条件简陋、人员紧张,但我园坚持开展“三浴”锻炼,对增强寄宿制环境中的幼儿的体质及环境适应能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城市幼儿大多营养过剩,缺乏体育运动。
为此,我们将“三浴”锻炼与体操、跑步、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
加大运动量,使“三浴”锻炼在增强幼儿体质、控制肥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如今,随着研究的深入,“三浴”锻炼已成为我园运动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合市级重点课题“幼儿园?三浴?锻炼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我们将“三浴”锻炼的着力点落在促进幼儿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目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具体做法如下。
一、合理安排
首先,我们将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安排为上午一小时的“三浴”锻炼、中午半小时的户外散步以及下午半小时的户外活动。
一般“三浴”锻炼的时间安排在上午8:45~10:30之间,每次为一小时,其中包括半小时的空气浴、阳光浴和半小时的水浴。
这样的安排既能使幼儿避免夏季在烈日高温下活动,又能保证幼儿在春、秋、冬季充分沐浴在阳光下,还能确保更多幼儿(现在幼儿园为非寄宿制)参加锻炼,进行有氧运动。
在一周的锻炼中,体育教学活动和区域性自主运动游戏有机结合,互相支持。
其次,我们会按季节及气候的变化安排“三浴”锻炼。
春末、夏季、秋初时节,气温较高,孩子们在活动开始就可以脱掉衣服,女孩着背心和短裤,男孩只着平角短裤,让身体各部位暴露在空气中、阳
光下;寒冬时节,气温太低,孩子们在刚开始活动时先脱去厚厚的外套,等热身运动后再脱去其他衣服,只剩棉毛衣裤。
我们大多在户外进行“三浴”锻炼,如果碰到雨雪天或阴霾天气就在室内进行。
室温不应低于20℃,锻炼时可逐渐减少衣服,最后只穿背心和短裤。
第三,有效的“三浴”锻炼要符合幼儿的运动生理规律,合理安排运动难度、运动量。
科学、适量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可以使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
儿童“三浴”锻炼常规
儿童“三浴”锻炼是指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结合日常生活护理,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一系列促进措施。
一、体格锻炼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从小开始
体格锻炼的目的是使儿童逐渐适应环境,增加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2.循序渐近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体格锻炼,合理安排运动的复杂程度与时间。
通常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小运动到大运动量,有短时间到长时间,循序渐近地逐步提高。
3.持之以恒
脑神经活动主要是在皮质中枢进行,必须经过多次反复和经常的刺激,才能在大脑皮质建立起条件反射。
如果不经常练习,这种条件反射就建立不起来,如果中断练习,还会使己建立的条件反射消退。
4.注意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指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不同。
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儿童,选择不同的锻炼方法、强度、时间、气温、水温,以适应个体的差异。
5.因地制宜、多样化
体格锻炼的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托幼园所的具体条件和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进行。
6.合理的营养和生活制度
体格锻炼使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能量消耗增。
因此,对增加体格
锻炼的儿童应适当增加营养,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7.准备和活动
每次锻炼前应作充分准备活动和锻炼后认真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锻炼前的准备活动,通过运动量的逐渐增加,使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充足的时间逐渐提高活动水平,以适应锻炼需要。
同时,准备活动还可以消除肌肉、关节的僵硬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锻炼后的运动则可使神经、循环、呼吸、肌肉等系统有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平静时 __状态下进行,或仅穿短裤作游戏活动。
但应避免强光刺激眼
睛和日光直射头部。
日光浴的时间夏季可安排在上午8—9时,春秋季在上午11—12时,不宜在空腹或饭后1小时内进行。
日光浴时最高气温为30℃(阴凉处的气温),最低为24℃,要避免冷热过度。
日光浴锻炼后宜休息3—5分钟再进行水浴,水浴后不能再晒干,而应当即用干毛巾擦干,日光浴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立即进餐。
(3)水浴
主要利用水的机械作用及温度给人以刺激,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水浴锻炼的方式有:
①温水浸浴
室温应在20—21℃,水温为33—35℃。
每次浸浴时间不超过5分钟,浸浴结束再以低1—2℃的水冲淋,随即擦干,穿好衣服。
②冷水擦浴
冷水擦浴时应按上肢、下肢、胸腹部、背部顺序一次进行。
擦四肢时,应向心性进行。
每次擦浴时间约5—6分钟。
擦浴完毕穿衣休息。
擦浴时室温为18—20℃。
③冷水冲淋浴
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冲淋时先冲背部、两侧、胸腹部,不能冲淋小儿头部。
每次时间约为20—40秒。
冲淋一般在饭前或午睡后,室温应在20℃以上,水温为35℃左右,逐渐下降至26—28℃。
④游泳
游泳时气温不应低于24—26℃,水温不低于22℃。
游泳时间从2—5分钟逐渐延长至每天10—15分钟。
游泳不得在空腹或刚进餐后进行。
3.体操
适合各种年龄的体操,如被动操、主被动操、竹竿操、幼儿模仿操、广播操、健美操、韵律操等。
4.游戏
二、体格锻炼效果评价
体格锻炼效果评价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生理功能指标:主要有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肺活量以及臂力、握力、耐力等处于该年龄的较好水平。
从幼儿园现有的条件测定生理功能指标是锻炼前后脉搏与呼吸频率的测定。
每学期的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其余项目较难做,作为非体质研究项目,可暂且观察儿童锻炼前后
的脉搏与呼吸频率以及每学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
1)心率(脉搏)测评方法:
心率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脉搏指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递即为动脉搏。
每分钟脉搏的次数(次/分)为脉率。
心率与脉搏是一致的。
动脉脉搏(心率)的频率、深浅、强度及其它特征是了解循环系统功能简单易行的指标之一。
常用来反映体质强弱和运动强度,身体训练水平。
正常学龄前儿童脉率心率为100次/分。
观察儿童锻炼效果应在儿童未开始锻炼前(平静状态),测评脉搏10秒或15秒,再乘以6或4,即为每分钟脉率次数。
于运动后即刻测10秒或15秒的脉搏次数乘以6或4即为运动后脉搏。
运动时心率(脉搏)在120—180次/分范围内,每分心输出量最大。
如果低于120次/分,因心率太慢,而使每分输出量减少。
如果高于180次/分,则因心室充盈不足,而使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下降。
因此可以将每分钟120—180次/分心率(脉率)定为有效心率(脉率)范围。
1)呼吸及呼吸频率
(1)人的呼吸过程是通过三个连续不断的环节完成的。
①外呼吸:即外界空气与血液在肺部的气体交换。
②血液的气体运递:即通过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的流动,把从肺部摄取的氧气运送给组织细胞和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部的过程。
③内呼吸:即体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当平静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但当用力呼吸时(运动时的呼吸)吸气与呼气都是主动的。
(2)呼吸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混合呼吸。
(3)呼吸的测评方法:
被测儿童在锻炼前后各进行测量一次呼吸并做记录。
可用听诊器放在被测者颈部喉旁(或观察儿童腹部起伏)听或数30秒钟乘以2,即为每分钟呼吸频率。
正常儿童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5次左右。
2.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主要是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处于该年龄的较高水平。
数据可以从每学期的体格检查或定期测量中得到。
3.多发病的发病率和缺勤率
体格锻炼后儿童对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多发病的发病率,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下降,因病缺勤率亦下降。
4.智力发展指标:智力发展正常,性格开朗,精力充沛。
三浴活动计划
三浴活动计划
三浴活动流程表
时间:第9周星期二班级:中班教师: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