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1、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例:我每年除夕都和爸爸贴对联,贴窗花,晚上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守岁。
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饺子,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
3、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清闲自在。
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
《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
重点描述一家人在这一天的忙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写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课外拓展:与“春节”有关的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苏轼《守岁》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陆游《除夜雪》小练笔: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写你眼中的元宵节元宵节的晚上,彩灯无数,有的像燃放的彩球,有的像展翅的蝴蝶,有的像翩翩少女……2腊八粥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腊八节那天喜得要发疯了,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
听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是一副馋像。
“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在这讨价还价中那副馋样再也藏不住了,已经完全挂在了脸上。
馋样还表现在八儿吞咽着口水想象锅中腊八粥的样子,吃一枚特别大的大枣时,吃饭时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的样子。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
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3、“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圈儿。
”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已的感受。
“脱了它的红外套”“围了锅边成一圈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熬腊八粥时花生、锅巴样子的变化。
类似的句子还有:“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这句话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熬制腊八粥的过程。
4、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把里脊肉洗净切成长条,放适量盐、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撒上生粉。
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个锅,放适量番茄酱、白糖、一点清水,煮开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煮到汤汁变稠关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
不要说吃,但是看一眼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让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说大口大口地吃了。
3古诗三首二、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三、《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示例: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李中《客中寒食》)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5、“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四、《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语文园地一知识点一、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为了表现北京独特节日习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它的日子则一带而过。
在写腊八和初一这几天的活动时,也做到了有详有略。
因为写重点突出。
概括起来:作者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所以我们习作的时候,先要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二、词句段运用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是近义词。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2.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遍地有福过年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三、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给出的一段话是行楷,笔画之间有连带,笔画流畅、活泼。
练字的时候一是要练眼,即认真读帖。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5鲁滨逊漂流记1、默读梗概。
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2、默读节选的片段。
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鲁滨逊克服的困难有:①没有固定的住所;②孤立无援;③缺少食物④缺少生活所需的工具;⑤野人的威胁。
鲁滨逊的心态变化:由开始的悲观、孤寂转变为积极乐观、知足安命。
鲁滨逊:①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难。
②镇定自若,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
③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机智勇敢。
④对生活充满希望,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具有实干精神。
3、选做: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像鲁滨逊一样把坏处与好处列出来,再说说这样做对你是否有帮助。
示例:妈妈去外地出差十几天了,我感觉生活学习乱了套。
坏处:1.早晨没有人喊我起床。
2.中午只能在学校吃食堂。
3.家庭作业没有人帮我检查。
4.双休日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像以前一样跟妈妈去游乐园。
5.好久没有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了。
好处:1.每天晚上自己定好闹钟,早晨闹钟一响赶紧起床。
2.跟同学们在一起吃饭挺热闹的。
3.写完家庭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比以前细心多了。
4.双休日在家里阅读名著。
5.自己动手包了一次饺子,虽然包的饺子不好看,也没有妈妈包的饺子好吃,但是心里很高兴。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我开始变得独立起来,收获还是很大的。
8匆匆二、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号,问句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怎样的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这两处分别在第一和第4自然段。
答案示例1: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展露并深化了主题。
例如:开头和结尾的问句,就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作者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答案示例2: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慨叹、无奈、不甘虚度时光,也是在呼吁人们珍惜时间。
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十分有感染力。
三、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作者把时间流逝写得非常感人,主要是运用了一连串比拟性描写,“太阳他有脚啊”,他会移动,还会跳跃。
在作者眼里,时光是有生命的,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人。
他轻轻悄悄地来,匆匆忙忙地去,我们洗手、吃饭、默默躺在床上时,他和我们形影不离,转眼间又无影无踪。
面对时光流逝,作者感到“茫茫然”,想“遮挽”它,最后,只能“掩着面叹息”。
让我们能真正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心理上引起共鸣,对“时间之流”心存敬畏,感慨流逝之快,决心珍惜时间。
仿写:小学阶段尽管去了,中学阶段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阳光斜照在我的小床上。
太阳他有脚啊,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我也茫茫然地跟着往前走。
于是--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作业本上过去;打篮球的时候,日子从球场上过去;玩电脑的时候,便从键盘鼠标里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张口挽留时,他又从欲言又止的嘴角边溜走;天黑时,我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他便在我香甜的梦中匆匆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不禁为失去的一日而惋惜,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在我的惋惜声中飞奔而去。
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6)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一刻千金、见缝插针9那个星期天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