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苏州金河国际中心工程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 87号)、韶关市建设局《韶关市建设局建筑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广建[2006]60号),加强对建筑工程中危险点源的控制,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二)雅和东郊城工程施工设计图;(三)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OO2(五)《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六)《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9258-97;(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八)国家及广东省现行的有效的设计标准、规范、规程和标准图集。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建设场地位于始兴县红旗路北侧,东西长59.85m,南北长65.77m。

西侧是盛世花园在建用地,东侧为往天元大桥主干道,南侧为红旗路。

原始地貌为菜地,现场地经开发平整,地势平坦,最高处绝对标高106.45m,最低处绝对标高104.3m。

2、基坑工程概况1)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作为基坑围护、双轴深搅桩+轻型井点降水作为基坑地下水处理。

因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及以上土方已由基坑支护施工单位开挖完成,我单位主要施工: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至结构底板垫层底(相对于85黄海高程为-9.8m,下同)的土方开挖工程,方量约35000m3,属深基坑土方开挖,故特编制此专项施工方案。

3、工程地质、气象、水文及土层性质分布情况3.1工程地质构造始兴县处于韶关地层东北部,地层发育较齐全,中元古界海州群、张八岭群为区域变质岩系,构成准地台基底;震旦系-三叠系不整合覆盖,以海相沉积为主,各系、组间成假整合或整合接触;侏罗系以陆相碎屑和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假整合在三叠系层位上;白垩系为内陆盆地,红色碎屑岩为主,局部夹中性、碱性火山岩不整合在白垩系上;第四系以冲积、湖沼相、三角洲相及海相为主,勘探揭示深度范围内④层以上属第四纪全新统,⑤层及其以下各层属上更新统。

韶关市主要属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该构造体系始于震旦纪,结束于三叠系,场地位于韶关市地震活动对场地区影响不大。

3.2气象及水文条件韶关市地处珠江中上游,年降水量1059mm,年蒸发量大于1200mm,夏季受热带气流的控制,形成多雨,高温的天气形势,雨水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左右,冬季干旱少雨,气候适中。

浅部地下水类型属潜水,主要通过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方式排泄,并随大气降水、季节变化有所升降,埋藏于①层土及②层土中,在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86-2.04m,标高约5.50m。

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0.50-3.50m。

待建区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约1.00m,标高约6.50m;最低地下水位埋深5.00m,标高约4.00m。

场地高程一般在7.47-7.91m之间,上部土层透水性较好,设计抗浮水位建议采用天然地面下0.50m,标高约7.00m。

3.3土层性质及分布待建场地在勘察深度内所揭露的土层,按其沉积环境、成因类型,以及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自上而下分为11个层次。

场地内土层分布较均匀。

各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①层杂填土:颜色较杂,呈黄褐、灰褐、黑色等杂色,松散,成分很复杂,含有机质、植物根及建筑垃圾、锻造废料等,由粉质粘土、粉土等组成。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20-3.80m,平均 3.53m;层底标高:3.76-4.61m,平均4.23m;层底埋深:3.20-3.80m,平均3.53m。

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土。

②层粉土:灰黄色,湿~很湿,稍密~中密,含云母碎屑,摇震反应中等,低干强度,低韧性灰黄色,很湿,稍密~中密,含云母碎屑,摇震反应中等,低干强度,低韧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10-4.00m,平均3.64m;层底标高:0.16-0.95m,平均0.59m;层底埋深:6.90-7.50m,平均7.17m。

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③层粉质粘土夹粘土:灰黄色,可塑,有光泽,高干强度,高韧性,见铁锰氧化物。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7.30-10.80m,平均8.88m;层底标高:-9.98—6.46m,平均-8.29m;层底埋深:14.20-17.80m,平均16.05m。

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④层粉土夹粉质粘土:灰黄色,湿-很湿,中密~密实,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低韧性,夹粉质粘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40-6.60m,平均4.51m;层底标高:-13.93—12.38m,平均-12.80m;层底埋:20.10-21.40m,平均20.56m。

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⑤层粉质粘土:黄-黄褐色,光泽,可塑,高干强度,高韧性,无光泽反应。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8.90-12.20m,平均10.43m;层底标高:-24.67—21.59m,平均-23.23m;层底埋深:29.50-32.40m,平均30.99 m。

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⑥层粉质粘土夹粘土:灰黄色-棕黄色,可塑~硬塑,有光泽,高干强度,高韧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3.10-16.10m,平均14.39m;层底标高:-38.91—35.65m,平均-37.62m;层底埋深:49.20-46.70m,平均45.38m。

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⑦层泥炭土:灰绿色,富含有机物,结构松散,低干强度,高压缩性。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60-8.10m,平均5.54m;层底标高:-44.84—41.25m,平均-43.16m;层底埋深:49.20-52.60m,平均50.92m。

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土。

⑧层粉质粘土:灰褐色-灰绿色,稍有光泽,可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场区普遍分布,该层未穿透。

属中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4、工期目标本工程的深基坑土方开挖计划从2013年2月16日~2013年3月11日,计划工期25天(即开挖至-6.3m,不包括预留土、桩间挖土、施工坡道收尾等工作)。

5、项目管理机构5.1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科技术科质检科材料科施工科后勤保障科土方开挖作业班组三.施工准备(一)劳动力投入计划计划投入劳动力20人,用于预留土、人工修土及桩间挖土等。

按施工计划调集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做好施工前准备,施工前做好相关交底,工前动员等工作。

1、在强有力的项目班子领导下,选择技术强,装备精的专业队伍,相关的操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2、明确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目标、质量目标、工期要求,确保高速、优质、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二)安全、技术准备1、了解本工程的建设概况,熟悉和掌握本工程的技术规程和质量要求。

2、在熟悉图纸,掌握规范,进一步了解现场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本施工措施,并报监理审核,通过后作为深基坑、高边坡土方开挖施工的实施依据。

3、对有关人员做好书面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并经签认。

4、测放基坑、高边坡开挖边线、并用白灰标识。

确定土方堆放场地及运土施工路线。

5、基坑四周设置合格可靠的安全栏杆、踢脚挡板,防止高空坠物事故的发生。

6、场地周围及基坑内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度。

7、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以及钢筋砼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8、施工前对每个施工作业人员都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个施工作业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

(三)材料、物资、机械设备准备本工程对材料供应要做好以下准备:1、根据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预算编制供货计划,对于深基坑施工所需要的沟槽排水设施要准备充足,水泵、水管、电线、发电机须有备用设备;雨季期间,高边坡施工须准备防冲刷的塑料薄膜。

2、准备足够的临边防护设施,并认真布设,做到防护到位。

3、材料、机械设备做好认真的检查、检修,不合格产品禁止入场,机械设备严禁带病运行。

四、土方开挖顺序及方法7.1土方开挖顺序开挖顺序:定位放线→第一层土方开挖至-5.5m→第二层土方开挖至-6.5m→第三层土方开挖至-7.5m→第四层土方开挖至-8.5m→第五层土方开挖至-9.3m→人工修土、桩间挖土至-9.8m7.2土方开挖方法(1)土方开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出口布置在西门,为尽量减少运输车对基坑土方及围护支撑梁的重压,开挖分1~3区段,以施工坡道为界,南部分为一个开挖区段,北部分为二个开挖区段,先挖施工坡道南部,后挖北部,采取分段分层,循环开挖土方,直至开挖到设计要求的基底标高。

(详见附图二);(2)开挖前做好降水及施工道路的铺设及压实工作;(3)第一层土方开挖从支撑梁底(现场约为-4.5m)~-5.5m,并在施工坡道处按15%坡度做斜坡并压实,以方便土方外运,安排二台C200型挖机,分层分段开挖,每台挖机配10辆15吨汽车,将土方全部运到弃土场。

第一层土方量约7000m3,计划7天完成,每天需完成1000m3(计算见下)。

施工道路遇到支撑梁部位时,支撑梁土方采用抽条挖土的方法开挖。

(4)第二层~第五层土方开挖从-5.5m~-9.3m,此时应注意留出工作平台及按15%坡度做施工坡道斜坡并压实,坡道边应有足够的保证载重车辆运行的安全通道的位置,以方便基坑中土方外运。

该阶段安排二台C200型挖机,每台挖机各配10辆15吨汽车,将土方全部运到弃土场。

该阶段土方量约20000m3,计划18天完成,每天需完成1100m3。

计算如下:(a)挖掘机数量的确定:挖掘机的数量N,应根据土方量的大小和工期长短,并考虑合理的经济效果,按下式计算: N=(Q/P)×(1/T.C.K)(台)式中:Q---土方量(m3);P---挖土机生产率(m3/台班);T---工期(工作日),取6天;C---每天工作台班数(台班);K---时间利用系数(0.8~0.9)。

挖土机生产率: P=(8×3600)/t×q×(Kc/Ks)K B式中:t—挖土机每次作业循环延续时间(秒),取30~45秒;q--挖土机斗容量;Ks—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取Ks=1.2。

Kc—铲斗的充盈系数,视土的性质与状态而定,一般为0.85~1.3;K B—时间利用系数,一般取(0.8~0.9)挖土机生产率P=(8×3600)/40×0.9×(1.2/1.2)×0.85=550(m3/台班);本工程则需挖掘机台数:N= (7000/550)×1/(6×2×0.85)=2(台)(b)自卸汽车数量的确定:自卸汽车配备的数量,应保证挖掘机能连续工作,按下式计算:N= P /P1式中:N--自卸汽车数量;P--挖掘机生产效率(m3/台班);P1--自卸汽车生产效率(m3/台班),它与卸土场地的近远有关,可根据堆土地点来确定自卸汽车数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