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细致地观察、描写景物。
4. 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2.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或句子。
二、前提测评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江苏省东海县人。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 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这篇文章画面明丽,色彩鲜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因此,在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轻快,节奏舒缓,感情真挚,重音突出。
2. 本文共10个自然段,请你概括出段落所写内容。
第1段:盼春
第2段:勾勒春总的轮廓
第3段:春草图
第4段:春花图
第5段:春风图
第6段:春雨图
第7段:迎春图
第8-10段:赞春
3. 本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请指出它们的起止。
⑴盼春: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⑵绘春: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到“有的是希望。
”
⑶赞春: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到完。
四、细读课文,分析文中描写的五幅画面
1. 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画面。
2. 齐读第一段,思考:
①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⑵“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把物当作人来写。
叫拟人。
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②“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这个自然段是宏观勾勒春天。
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
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
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③“一切……”这个自然段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④品读“春醒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了春的轮廓?
比喻,拟人
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
宏观勾勒
4. 赏析“春草图”。
①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⑴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⑵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⑶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⑷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②“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