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Reading部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Reading部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英语新教材中 Reading 部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张彦
摘要:阅读课的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效巧妙的教学设计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本文就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反思每一个教学步骤,认可并推荐这种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教学步骤独特新颖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旋律。

无论教材怎样变更,阅读始终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然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教材”,要“用教材去教”,要求教学模式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任务型”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改变传统的英语阅读课的教法,探索高效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教学必走之路。

二、一堂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示例
这是一节公开课,讲授的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高二下册Unit12 Science Fiction 中的阅读课文:Jules Verne: 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

上课的基本步骤依然是导入,分段,语言知
识讲解以及随堂检测。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讲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干练、简洁、准确、严谨。

她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的教学本领显而易见。

课堂开始她先由 Pre-reading 的几个问题导入新课 :
When do you think the inventions in the pictures above were made?
When was electricity discovered and how was it used in the following two hundred years?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people had no idea what the inside of the earth might look like. Can you explain what we know about it today?
Write down five key words that you expected to find in the reading passage below.
通过以上的设问,呈现一系列的科学发明及成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进入思维状态,从而进入课文学习。

整个导入简洁自然,直奔主题。

第二部分分析文章结构,将课文分成三部分:
Part 1 Introduction of Jules Verne;
Part 2 Introduction of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Part 3 Introduction of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而这节课的点睛之笔是利用重点词汇复述文章。

举例如下:
part 2: Introduction of “20,000 Le agues under the se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ook, ships were disappearing. Three people set out to find the sea monster, which turned out to be a submarine. And it was an extraordinary ship: Precious furniture; Glass huge windows protected by thick and iron plates…
第三部分用重点词汇填空,再次熟悉文章内容,并讲解重点词汇,同时区分相似词:”late, later, latest, lately, latter ” ,”late, latter, last”, 解决学生疑问。

最后留有 5 分钟时间供学生提出疑问,并解答。

总之,这是一节成功、完整、新颖、独特的英语课。

它摈弃了传统阅读课中设问、回答的模式,而采取一种关键词连句进而复述课文的独特方法,在引导学生思维并熟悉课文短语的过程中了解全文,从点到面到章,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掌握生词及短语在文中的使用。

三、结束语
俗话说,“有比较,就有鉴别”。

笔者在第一次听到这节课时,感受并没有多深,但当自己在以自己的方法完成这节课的讲授之后,
对这节课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

这节课的独具匠心是老师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才得来的。

课堂上对学生的从容驾御能力更是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

知识讲解清晰、透彻,语言准确流利,体现了教师备课的详尽与细致。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不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吗?一节课只有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有学生的参与,才是一节真正的好课。

一节好课的标准很多,完整无疑是标准之一,而新颖则是我们追求的另一个目标。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新颖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总之,教无定法,在教学的漫漫长路中,只有不停地探索,不断学习,比较,反思,才能领悟教学的真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