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作品《雨中的猫》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作品《雨中的猫》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海明威作品《雨中的猫》分析——以写作风格和小说主题为例王树振(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摘要】美国著名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1922),自发表以来便引起文学评论界的极大关注。

在作品中,通过对一个日常生活片段的叙述,作者揭示了女性生存困境的主题。

而基于语料库的文学研究,则是通过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来考察作者的写作风格、解读作品的主题。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拟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通过使用Wordsmith和AntConc等语料库检索软件,笔者拟对《雨中的猫》进行词语、句子及篇章结构进行统计分析,最后不仅能够分析得出海明威用词简单、句子简短的写作风格,还能利用关键词检索和自动生成的语境,来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为解读小说的主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语料库检索;写作风格;主题近年来, 国内外不少学者将语料库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学领域,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文本进行分析, 如Sinclair(1991)、Biber(2000)、张厚振(2004)、肖普勤(2005)等。

他们的研究大胆创新,为后来的文学研究者带来很大的启示。

正如Sinclair(1991: 36)所论述的那样,“(语料库检索)最激动人心的方面不是对描述进行直观的分类,而是为找到新的方法、新的证据以及新的描述提供可能。

在这里,计算机技术的客观性和表面的正当性变成了一种优势,而不是没有放弃直觉前提下的一种责任。

当然,我们要尽力找到符合证据的解释,而不是为了迎合现有的解释而去修改我们的证据。

”《雨中的猫》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著名短篇,故事情节主要围绕一只雨中的猫展开,叙述了旅居意大利的一对美国夫妻的一段生活场景。

本文用Wordsmith及AntConc的Wordlist、Concordance和Keyword对《雨中的猫》的文本特征、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文本主题进行分析,以展示语料库检索软件在文学分析方面的强大功能。

一、基于词表的文本总体特征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一般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要进行定量研究就要涉及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

Wordsmith软件中的Wordlist工具可以对文本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自动生成词表(图1)。

它可以提供文本中的简略统计数据,从而有助于分析文本的总体统计特征和基本情况。

图1词表的主要统计特征有:文本的字节数(bytes)、形符数(tokens)、类符数(types)、类符形符比(type/tokens)、标准化类符形符比(standard type/token ratio)、平均词长(mean word length)、句子数(sentences)、平均句长(std. dev)等(杨惠中2002:168)。

形符数指文本中一共有多少个词,类符数指文本中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词。

从文本的字节数、形符数和句子数可以推断文本的篇幅长度。

单纯的形符数和类符数不能反映文本的本质特征,但两者的比率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本的某种本质特征,即用词的变化性。

一般说来,类符形符比越高,用词变化性越高(杨惠中2002:168)。

从词表中的形符数和句子数可以看出,该文本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文本。

该文本的类符形符比为30.20,小于标准类符形符比37. 90,说明该文本词汇变化量为中等程度。

平均词长为3. 85说明该文本的用词多为较常见的小词。

平均句长为5.53,小于标准句长11. 24。

从上述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初步判定,该小说篇幅较短、用词浅显且句子简短。

因而,海明威用词简单、句子简短的独特的写作风格,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得以充分的呈现。

二、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文本内容分析关键词检索分析是AntConc独有的功能,其检索分析是通过Keyword List工具实现的。

通过检索和分析文本中具有超常频率的词或词组,可以确定文本的关键词和表达主题的词集。

虽然对这些词的初步分析可以了解有关文本内容的信息,但无法确定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信息次要。

因为有些词语如“the”在任何文本中的频率都很高。

因此,可以选取某一参照语料库,按照关键值(keyness)生成关键词词表(keyword list)。

通过观察关键词词表中排在较前的关键词,便可得到该文本最关键的信息。

本文选取的参照语料库为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该库全部由当代口语及书面语组成,约有一亿个单词。

经过检索,该文本的关键词词表如图2所示图 2从图2的关键词词频(frequency)中可知,关键词词表中出现最多的两个人物分别是She/wife和He/George,这说明这两个人物是该文本的主要人物。

“她”(She/she)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33次),说明该文本主要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故事,而she应该是故事的主要人物。

经过语境分析,我们知道she指代有三种情况,有一次指的是猫(hit 1),有四次指的是女仆(hit 11/17/32/33),其余的情况下,she指代的都是故事中的美国女人,频度达28次 (图5),再加上出现7次的同样指代美国女人的wife一词(图6),“美国女人”共出现35次,因而不难确定,美国女人就是本故事的主要人物。

而作为其丈夫的George出现了8次(图4),从图3中,可以看出George的人称代词he也出现了8次(hit 1, hit 7-13),所以共计出现16次的George显然也是故事的主要人物。

同时,指代人物的词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She/maid(11次,图2/5)和He/hotel-keeper(8次,图2/3),可以判断出其主要作用是充当背景人物来对主要人物进行衬托。

其次,said的词频也很高(17次,图2),说明该文本以对话为主,这是海明威的重要写作特点。

他擅长写对话,经常用对话来代替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而且对话参与者通常是两个,一问一答,或是聊天,或是争吵。

“人物对话以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所谓‘电报式’的短句,证明作者惜墨如金,这些例子在海明威作品中俯拾皆是。

”(毛信德1988:451)这一写作特点在他的这部短篇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再次,want/wanted出现的词频同样很高,共计17次,表明了女主人公对某种事物的强烈渴求。

而get的词频也很高,达到9次之多,并且通过细读文本可以发现,get一词一般在want to get这一短语中出现,这就强化了女主人公渴望的迫切性,然而文本中没有出现过get的过去形式got,因而只能说明女主人公所渴求的东西一直没有被满足。

最后,猫(cat/kitty/she)和雨(rain)这两个意象出现的词频也非常高,分别达22次和7次,这说明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cat和rain这两个事物展开的,其中cat是贯穿全文的最主要的线索。

三、基于语境中的关键词检索的人物形象分析“语料库研究的第一步虽然只能检索出语言的符号形式,但是由于它能够同时呈现出这些形式的语境共现和频率分布,这些符号就可以逐步变成具有各种意义和功能的信息”(何安平2001:F26)。

语料库检索最常见的形式叫做KWIC(keywords in context),即“语境中的关键词”。

文本中的主要人物一般会出现在关键词表的较前的位置。

如果输入人物关键词(如人名和人称代词等),利用检索软件检索文本,就能把该词及其共现的语境罗列出来。

搜索到的相关词和短语就构成了检索词所在的语境。

这种语境可以为我们进行搜索词的搭配分析和文章的主题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将所收集到的词和短语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就能够描述人物的外貌、活动、性格、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征了。

利用AntConc的Concordance 工具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检索后,得到以下表格:图 3图 4从表中可以看出,涉及到George的共有16个语境。

例如,当妻子要冒雨出去找猫时,他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一句:“Don’t get wet”(hit 1, 图3)。

冒着雨出去,怎么不会被淋湿呢?他对妻子的漠视态度跃然纸上。

当妻子找猫未果回到房间时,“He(George)was on the bed,reading”(hit 1, 图3)。

当妻子对他表达自己想要一只猫的渴望时,他却粗暴地打断她的话:“Oh,shut up and get something to read”(hit 6, 图4)。

随后,他对妻子再也不理会了,“He was reading again”(hit 11, 图3)。

到最后,他甚至“was not listening”(hit 7, 图4)。

在对话中,他对妻子的束缚、压制和漠视得以生动地体现。

于是作为男权社会象征的丈夫,其冷漠、简单而粗暴的形象就被作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

而文本中涉及妻子的语境更多,达到35次。

在图6的hit 1/6/7中反复出现的与wife有关的动作短语就是“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充分体现了妻子对雨中的猫的关切与同情之心。

图 5图6在图5的hit 21-31中,“她”一直都在重复诉说着自己对那只雨中的猫的渴求:“I want it so much…I don’t know why I want it so much. I want the kitty out in the rain”(hit 21-23)。

由此可知,她想得到那只雨中的猫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但是,就连她自己都说不出为什么渴望得到那只猫,这只能说明她做事还不够理性。

之后,面对丈夫对自己要求的漠视,她表达着自己作为一个女人的更多的要求:“I get so tired of looking like a boy”(hit 27),“I want to have a kitty to sit on my lap”(hit 30),但是,她渴求恢复自己女性特征的要求,无一例外地被丈夫粗鲁地拒绝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火花只是在她脑海里闪现了一下,瞬间就被丈夫的冷漠态度熄灭了。

面对丈夫的拒绝,她没有做任何的反抗,而是选择了退让,“If I can’t have long hair or any fun,I can have a cat”(hit 31)。

随后,她便不厌其烦地多次重复着:“I want a cat”(hit 30-31),再次表现了其性格中不够理智的一面。

但是,即使这唯一要求也在丈夫的漠视中,最终烟消云散了。

由此不难看出妻子软弱而且容易妥协的性格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解读出故事中的妻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感性、软弱而且易妥协的女性形象。

四、基于关键词检索的文本主题分析该文本中,围绕雨中的猫的对话构成了故事的主要情节,而反复出现的猫(cat)的意象最具象征意义,从中能够揭示出文本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