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拍摄制作经验分享

视频拍摄制作经验分享

大家好,我是一名在校学生,摄影和视频后期处理,是我的课余的爱好,下面我就把我的一些有关摄影和视频后处理的简单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磨刀不负砍柴功”,为了让视频的后期处理更加顺利,我们必须得从拍摄阶段就开始入手,获得更接近于理想状态的镜头,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DV摄影:了解DV的主要性能参数我现在拥有一台NVGS28型业余级别Mini DV,采用Mini DV带作为存储介质,24倍光学变焦,参与感光成像的有效像素是45W左右,我所采集的视频尺寸为720×576,属于中国的DV-PAL制。

除了DV,还有很多的附件,比如三角架和DV控制棒等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完成想要的拍摄效果。

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了硬件,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性能,为后期的视频录制、剪辑和处理省很多事。

明确拍摄目的并制定计划在拍摄之前,我们得规划好到底需要拍摄的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

所以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最好制定一个的计划,当然是越详细越好,但至少要有个大概的规划,明确拍摄主题。

否则在拍摄的时候会出现漏拍、余留空间不足等问题,对视频的后续处理不利。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也需要根据实际条件,适时调整拍摄计划,不能过于呆板。

2、拍摄的时候,如果硬件条件可以接受,我们宁可多拍也不能拍。

因为视频后期需要剪辑,多拍了,有时候可以为视频镜头提供更多的选择,不好的镜头直接剪辑掉。

要是少拍了的话,会让后期的处理很纠结,有的漏拍可以去补拍回来,如果失去的是难得的精彩瞬间,那就后悔一辈子了,因为你永远也回不到过去。

3、在拍摄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镜头,我们一定得好好把握住。

不要小看这些“偶然镜头”,它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对随后的视频制作有莫大的帮助。

我第一次用DV拍摄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记录我们班级在院篮球赛上的表现,留个纪念。

但是,毕竟是我第一次用DV拍摄,没有经验,所以就没做计划,完全是一股脑去拍,而且当时压根就不知道有非线性编辑软件,所以拍摄的时候过于谨慎,等出现好镜头才按下REC.。

最后的结果嘛,漏掉了很多精彩镜头,也不会剪辑,视频最终效果很差。

PS:不过当时,对于我们这一帮第一次接触DV的家伙来说,已经很棒了,毕竟“上电视”了,呵呵~摄影基本构图每次在拍摄之前,我们都需要环顾四周的环境,注意各个对象的布局,从取景器中看看画面是否达到所要的效果。

摄影构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得使DV处于水平状态,可以用建筑物、桌面等作为参考,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不会歪斜,否则观众分出一部分“大脑”去纠正画面,时间一久就会疲劳,视频观赏性就下降不少。

当然,有时候为了展现活跃,需要歪斜的镜头快速切换,但时间不能过长,角度不能大于45度。

对于以记录平常的所见所闻为主的我们,很少接触,直接略过。

2、拍摄的时候,多用固定镜头,不要做过多、过快、过大的变焦动作。

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画面衔接,否则会显得有些烦乱。

3、拍摄的目的是让别人关注所拍摄的主题,整体画面应当整洁和流畅,同时避免杂乱、显眼的背景,使得主体能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以免背景“亮了”。

比如说,我们不能把黑色的主体放在深色的背景中去拍摄,这样层次感不分明,有时候视频压缩后分辨率变低,根本看不见主体。

运动的物体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大红色、鲜黄色、深蓝色这一类色彩也很吸引人眼球,所以我要避免跟主体没关系,但很“扎眼”的因素出现在背景,否则观众会很不“专心”地看视频。

我们还需要注意在拍摄的时候,切忌面面俱到,杂乱的背景,有会使主角变成配角。

整洁、流畅的画面能让观众很快明白“视频想说什么”,不会产生厌倦感。

4、摄影构图,强调的是美学。

现在有“1/3构图原则”,即画面被2条垂直和2条水平线分成9个部分,而它们的4个交点就是所谓的“1/3”位置,主体摆在画面的1/3处,运动的物体在前进方向上应留下更多空间,产生一种“前视空间”,都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但这些只适合拍摄一些人物采访之类的镜头。

现在网上很多像的“刷机教程”、“手机评测”这类的视频,拍摄的主体是手机屏幕里的内容、各种细节之类的,这时候拍摄的构图就不能用“1/3原则”了,应该以屏幕中央为录制焦点。

当然,我们也需要根据人眼的透视习惯进行微调。

比如拍摄放在桌上的手机,如果DV从手机底部一定距离向手机顶部拍摄,因为透视的原因,感觉手机顶部比底部小,这时候为避免画面产生下沉感觉,需要将手机在DV录制画面的位置从中央微微上调,这些都根据个人感觉调整就OK了。

5、因为DV录制的视频需要进行后处理,所以我们必须要为视频的后处理留下足够的空间。

比如,采用720×576的满屏视频,需要在底部留下比构图更多一点的空间,为覆盖字幕做准备;或者是额外提供一些位置,在后期加上新的元素等等。

视频后处理:明确目标我们进行视频的后处理,是为了让视频能有拥有与内容相符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我所接触的软件:Photoshop(简称PS)、Premiere(简称PR)、After Effect(简称AE),我常用PR剪辑视频,并添加正片字幕,PS配合AE制作片头和一些特效。

现在有很多视频处理以及一些辅助设计软件,比如最常听的绘声绘影、FL、AI、Maya、3DMax 等等,大家随便用什么软件,只要能让视频达到所要效果就行。

对视频的评价,不需要具体的数据,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基础,我们只需要以观众的视角全程看完视频,能从中明白视频所要表达的主题,视觉特效和配乐能很贴切的迎合主题,不会产生视觉性疲劳,总体来说,看得舒服,看得爽,就行了!其实很多时候,制作视频的画面处理和DV摄影的构图技巧有很多相似地方,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DV摄影部分,下面我就把我做视频的经验同大家分享一下:制作片头1、片头模式选择一般视频大体上可以分为片头、正片和结尾,片头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让大家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明白视频想要传达的主要意思。

我个人将片头分为:以字幕为主体的模式,和以精彩片段展现为主体的模式。

至于采用何种模式,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处理能力和喜好,没有什么固定标准。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如果需要在片头表述比较大量的文字内容,片头建议采用以字幕为主体的模式。

因为字数多,观众需要阅读和理解文字,这时候,需要加大背景同字幕的对比度,可以是颜色加大对比度,也可以是轮廓加大对比度,只要能让片头中字幕一下子能吸引观众目光就行。

如果视频中有精彩镜头,或者想用视频片段代替文字表达主题,那么我建议采用以精彩片段展现为主体的模式。

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建议而已,有时候我就是拍拍脑袋想一种,就敲定了,大家灵活掌握。

2、片头字幕片头里字幕应该是总结性和引导性的,最简单明了、最常见的片头,就是黑色背景,白色文字,这种片头制作很简单,创建一个黑色背景,再在背景层上加上白色文字就完成了,PR和AE都能制作,用PS制作的图片也可以用延伸时间轴的方法(让图片保持一段时间),在PR和AE中生成类似片头。

图1黑底白字上面的片头,虽然能够凸显所要表述的内容,也基本上满足我们这类非专业人士对视频效果要求,但是缺乏动态,总是感觉缺乏一些生气,没有活力,毕竟视频是图片的动态展示嘛,呵呵。

为此我们可以做一些改进:用PR或AE让字幕以动态形式出现,比如调整时间轴(PR 和AE里面以时间为横坐标的一条轴线,纵坐标是画面和音频,说白了就是展示视频那一时刻在画面上显示的是什么),第1秒让调整字幕大小为500%,透明度为0%,第2秒调整字幕大小为100%,透明度为100%,再配上音效,那在视频中所出现的效果就是字幕从屏幕对着观众的外面一下子落到了屏幕里,像章一样盖进去,这就是动态展示。

举一反三,我们可以改变字幕的角度,让字幕产一种旋转的感觉,或者改变字幕的位置,让字幕从左边移动到中间等等。

至于让字幕如何变化,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图2左边是AE图层管理,右边是AE时间轴图3简单动态字幕常用的文字动画,是模仿从外部飞入的感觉,还有就是慢慢放大感觉,同时一行字之间的间隔(跟踪)也在变大或变小,主要是位置、比例、角度和透明度等参数设置,AE里具体的参数设置大家可以参考一些教程,也可以自己慢慢摸索,我就是乱倒腾出来的。

等这些参数熟悉之后,文字的动画设置就能游刃有余了。

图5文字各种特性参数我建议大家用AE制作片头,因为AE的特效处理比PR更方便,效果更华丽,而且还有很多预置的效果,可以直接应用,只要稍微调整下参数就有很棒的效果。

这对于非专业的我们,可以算是“神器”了。

我很喜欢用动画预置,对片头里元素的处理很多都用了预置,希望大家可以一个一个去尝试,看看效果怎么样,只有自己体会才能知道感觉好不好。

图5各种动画预置图6运用的文字飞入效果预置上面所说的文字层是在AE里创建的,熟悉PS的同学应该知道,PS制作的文字图片可以存储为.PSD、.PNG等一类格式,这些格式带有Alpha通道,说白了就是除了图案,背景是透明的,可以叠加在另一个图层上,这类似于AE里的文字层,操作也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用PS制作一些静态文字,然后导入AE进行特效处理。

毕竟PS是一款很棒的平面设计软件,尤其在色彩调整功能上面更是大师级别的,有时候利用PS来制作标题文字,也不失为一种很棒的选择。

图7PS制作文字导入AE并添加背景但要注意一点,字幕是给人看的,快速运动的字幕观众肯定看不清楚,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字幕在快速运动或变化后,静止一段时间,让观众看清楚写的是什么,让字幕一直以很慢的速度或很小的变化运动,也是可以的,动静、快慢结合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处理方法。

3、片头背景说完了片头字幕,现在来谈谈背景。

背景如果是静止不变的,比如说单色,渐变色或是一张图片,当然更能突出字幕,这里我不再详述,和“黑底白字”片头一个道理。

不过在选用这种静止的背景时,我推荐大家采用一种“压边”的处理方式,是一种让画面从中心向四角逐渐变暗的方式,这样能够产生一种聚焦的效果,更加凸显中间的主题。

图8压边效果制作“压边”效果,我们可以用PS将图片处理出这种效果,然后直接导入AE用作背景。

这里我推荐大家使用的是AE里面的遮罩工具,遮罩是个相当灵活的工具,可以很方便地调整,遮罩一般是从AE工具栏目直接调用或用钢笔工具绘制。

图9遮罩工具我想对于使用过PS的同学来说,遮罩和钢笔工具应该不陌生。

遮罩的作用从其表面意义上来说,就是用“线”把画面用线框框起来,通过调整具体的参数,确定是让线框外的画面显示出来,还是让线框内的画面显示出来,边框虚化多少等等。

上面所讲的“线”其实是一种路径,既然是路径,那么我们就可以钢笔工具在画面上绘制,然后封闭曲线以获得所需要的区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