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名家系列
女作家创作的感性特点鲜明, 情感丰富细腻, 她们的文学创作原初动力往往并非来自外在 影响。 女作家的出现、成长和成熟, 能够反映着 一种文学的发展程度; 尤其能体现这种文学 在艺术上探索的轨迹与成熟。 从冰心、庐隐的崛起,到凌叔华、林徽因 的活跃, 再到丁玲和谢冰莹的转折, 再到萧红 的探究民族的魂灵, 张爱玲的追索人性启悟 与深层奥秘, 现代优秀女作家的小说创作表 明其文学成就和艺术特色已经异彩纷呈。
现代才女精华读书会 QQ群 209953963
1918—1927 (20年代):
鲁迅 郁达夫沉沦 冰心 庐隐海滨故人 叶圣陶 许地山春桃 废名竹林的故事鲁彦 柚子 凌叔华花之寺
带下划线的为女作家, 蓝色字为其代表作品。
1927—1937 (30年代):
茅盾 丁玲 巴金 沈从文 老舍 艾芜 林徽因 萧红 沙汀 施蜇存 张天翼 张恨水
1937 – 1949 ( 40年代):
张爱玲 徐 訏 师陀 萧乾 路翎 钱钟书 赵树理 孙犁 苏青
现代才女精华读书会 QQ群 209953963
现代小说名家中女作家系列之意义
新文学中的女作家创作一开始便显得十分夺目, 作为新文化--现代文学中的一个代表性群落独具 内涵。 冰心1921年在《文学丛谈》说她的文学见解: “无论是长篇是短篇, 数千言或几十字, 从头至 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 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气质, 人生观都可以历历推 知。这种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 这样的作者, 才可 以称为文学家。”提出要创造“真”的文学, 就 要努力地发挥作者的个性, 表现自己。
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名家系列 1918 --- 1949
他们是中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各种新的文学形式的尝 试者。施蛰存对于80年代以后涌现的晚辈各种所谓“先锋” 的现代派技法探索,诸如象征主义、印象派、意识流等,曾 说:所有这些我们在30年代都已做过了,而且比他们做得 好,一点不新鲜。经典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不仅仅属于它那个时代,它 属于一代又一代能够感悟经典并能与其享受艺术共感的读 者。 中国新文学从1917年新文化运动诞生,现代小说因有鲁 迅为首的优秀作家的创作,诞生后便迅速走向成熟 。
1928年初发表<莎菲女士的日记>,登上文坛,同 年春与胡返上海,并和胡也频、沈从文合编文学副 刊等;接连发表《暑假中》<自杀日记<庆云里的 一间小房里>><韦护><一九三零年春的上海>等小 说。1930年春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丁玲与胡也频
丁玲在陕北
翌年胡也频等左联活动骨干被当局杀害。丁玲1932年加入中共,出 任<北斗>主编,创作描写现实阶级斗争的作品。翌年被绑架拘禁。 1936年9月被中共营救出狱.11月赴陕北。后写作<三八节有感>和<太 阳照在三桑干河上>等作品. 心理写实和女性意识,是丁玲早期作品的特色。丁玲小说中的青 年知识女性,不同于冰心笔下的圣洁天使和沅君作品里的谦谦闺秀, 也非庐隐故事中的痴情弱女子, 凌叔华小说中走不出旧生活的小太 太,而是急于追求新生活,又由于前景黯淡和四处碰壁, 感受着寂寞 与苦闷。《莎菲女士的日记》描写“五四”退潮后叛逆苦闷的知识 女性,是细腻大胆、情感奔突的人物心理刻画典型。主角追求而无 出路,带着伤感、自恋、颓唐的“时代病”,包括病态的反抗,性 心理的坦率自白,包含着深刻的历史批判性。 茅盾曾说,丁玲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她笔下的 人物“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冰 心、 宗白华 李金发、 冯雪峰
馮至
徐志摩、聞一多、 梁实秋、林徽因 戴望舒、何其芳 艾 青、胡 风
丁玲
(1904—1986)
和女性心理写实小说的滥觞
丁玲,原名蒋冰之,生于湖南临澧,早岁 丧 去 上 海 丧父,母亲是受新思想影响的知识女性。 中学时接受五四新文化影响。1922年初 上海平民女校学习,后经瞿秋白介绍入 上海大学中文系,1924年到北京,为苦闷 青年曾鲁迅写信,1925年同胡也频结婚。
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和新诗流派的发展 新诗重要流派和代表性诗人
社团流派
文学研究会
诗
現实主义
风
主 要 诗
人
朱自清、周作人
《语丝》派 創造社 湖畔詩社 小詩派 象征派
沉钟社
新月派 現代派 七月诗派
幽默 讽刺 浪漫主义 抒情風采 抒情、哲理 象征主义
情感浓郁深沉
新格律詩 現代主义 現实主义
鲁迅、 林语堂 郭沫若、田 汉 汪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