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器校核规范一、制定目的四门玻璃升降系统是整车上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由于其玻璃升降具有空间曲线的特性,设计很复杂,也极其容易出现问题,为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车身部校核步骤,提高校核的准确性,尽快提高相关人员的设计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二、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对四门玻璃升降系统是否可行的校核方法。
本规范适用公司现行及以后所有的轿车四门玻璃升降系统可行性校核,但不包括类似标志206后侧三角玻璃升降的校核这里所指的升降器主要是指绳轮式升降器为例,其他升降器可参考执行三、参考资料此规范主要的参考就是博通、宾法的技术图纸,以及奇瑞公司S11/B11/T11等车型的质量攻关工作经验。
四、运动模型的建立一)绳轮式玻璃升降运动模型的建立:1、建立模型的时候,首先要找到:1)找到玻璃大面:也即玻璃在设计的过程中根据造型而确定的面,玻璃的面也即是从该面上截取出来的;2)升降器运动轨迹线,即用来修剪玻璃的线。
这两个要素在正式的数据中是没有的,但是这两部分对玻璃运动模型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作用。
2、确定零部件状态:零部件状态确定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到运动模型的建立1)固定零部件:门钣金、升降器的导轨及固定在升降器导轨上的件、玻璃大面、玻璃边界运动的理论轨迹线。
2)运动零部件:玻璃、升降器上的固定玻璃支架。
3、建立运动关系:1)进入CATIA的digital mockup中的DMU kinematics2)建立约束:a)首先将玻璃大面固定b)将升降器的运动的轨迹线与玻璃大面固定在一起c)在玻璃的PART文件中建立三个点,其中二个点位于轨迹线上,另一个位于玻璃大面上,并建立约束点在线上,点在面上。
d)在点在线上的约束中增加驱动力e)模型模拟运动五、校核内容:当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完成,如何验证玻璃升降系统的准确性,升降的平顺性,升降系统布置的合理性,这也是我们在校对、检查问题根据的重要方法。
下面介绍验证玻璃升降系统时的主要检查项目及验证这些项目的方法:1)玻璃弧度与玻璃导轨弧度的一致性:目前轿车一般采用单曲玻璃(即圆柱面的一部分,只有一个轴)或双曲面玻璃(即橄榄球面的一部分,有两个轴),玻璃在运动的过程中单曲玻璃是绕柱面的轴线旋转(当玻璃有倾斜角度的时候,同时还沿螺旋线运动),而双曲面玻璃是绕橄榄球面的长轴旋转(当玻璃有倾斜角度的时候,同时还沿螺旋线运动),这样就可保证玻璃与导轨处处吻合了。
下面是针对已经数据如何测量玻璃弧度与导轨弧度是否一致有以下几种方法:a)采用面到面(或在其中一个面上取适当多的点,采用点到面)的测量方法测量玻璃与导轨之间的间距,所测量的所有的数据是相同。
如下图所示(差值在系统设定公差范围之内):b)把玻璃OFFSET一定距离(即玻璃距离导轨之间的间距),则玻璃的OFFSET面与导轨的面完全贴合。
c)利用上面的建立的运动模型,玻璃沿一边运动,另一边扫描过的轨迹与导轨相比较,该轨迹与导轨相差不超过2.5mm(此处把螺旋运动没有考虑,该误差累积到另一边的轨迹上了)d)对于已生产的零部件检查只能通过检具对弧度的一致性进行确认,或通过三坐标标定的方法。
2)玻璃弧度与玻璃升降器导轨弧度的一致性:玻璃的升降是通过一滑块在绳轮式升降器导轨上滑动来实现的,为了保证玻璃运动平顺,不倾斜、不卡扣,要保证玻璃与玻璃升降器导轨处处吻合。
下面是针对已经数据如何测量玻璃弧度与玻璃升降器导轨弧度是否一致有以下几种方法:a)采用面到面(或在其中一个面上取适当多的点,采用点到面)的测量方法测量玻璃(该项目中所说的玻璃都是指玻璃大面)与玻璃升降器之间的间距,所测量的所有的数据是相同。
如下图所示:b)把玻璃OFFSET一定距离(即玻璃距离玻璃升降器导轨之间的间距),则玻璃的OFFSET面与玻璃升降器导轨的面完全贴合。
c)利用上面的建立的运动模型,玻璃沿一边运动,在运动零部件的玻璃升降器导轨上支持滑块动运的部分选取一点,在运动模型运动的过程中该点所扫描过的轨迹与玻璃升降器导轨相比较,该轨迹与导轨相差不超过2.5mm(此处把螺旋运动没有考虑,该误差累积到该轨迹上了)d)对于已生产的零部件检查只能通过检具对弧度的一致性进行确认,或通过三坐标标定的方法。
由上面1)和2)验证的结果可以推断,在设计的过程中,玻璃、玻璃导轨、玻璃升降器导轨的面是相互平行的,也即玻璃导轨和玻璃升降器导轨的面是由玻璃OFFSET而得到的。
3)前后两导轨之间的平行度:玻璃运动时,理论上玻璃距离导轨的底面应该保持一致,因此两导轨之前要保证空间平行,防止出现“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而引起玻璃倾斜或卡死等现象。
验证方法如下:a)抽取两导轨(如有安装导轨还包括安装导轨)任一相同特征处曲线,测量两条(或三条)曲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测量值一致,则说明导轨之间是平行的。
b)把在a)项中抽取的曲线投影到XOZ平面内,则可以得到一直线或曲线,该线之间必须平行且形状一致c)对于已生产实车测量方法,用较长的测量工具,测量两导轨之间的距离是否一致;确认导轨支架焊接(或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变形量是否影响两导轨的开口尺寸。
4)玻璃与导轨平行度:a)抽取导轨和玻璃上边界线,测量抽取曲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测量值一致,则说明玻璃与导轨之间是平行的。
b)把在a)项中抽取的曲线投影到XOZ平面内,则可以得到一直线或曲线,该线之间必须平行且形状一致5)导轨和玻璃升降器导轨之间平行度:玻璃的升降是通过一滑块在绳轮式升降器导轨上滑动来实现的,因此为了使玻璃沿玻璃升降轨迹线运动,则导轨和玻璃升降器导轨之间是平行的,验证方法:a)抽取导轨和玻璃升降器上边界线,测量抽取曲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测量值一致,则说明导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之间是平行的。
b)把在a)项中抽取的曲线投影到XOZ平面内,则可以得到一直线或曲线,该线之间必须平行且形状一致c)对于已生产实车测量方法,分别确认导轨与玻璃升降器导轨的焊接与安装正确性分别确认与理论状态下的符合程度。
安装玻璃升降器的孔位对玻璃升降器导轨的平行度影响很大,因此在实车测量时要确认玻璃升降器安装孔位的正确性。
由上面3)、4)和5)验证的结果可以推断,在设计的过程中,玻璃、玻璃导轨、玻璃升降器导轨的边界线应该相互平行的。
注:如果需验证的车型有安装导轨则以上1)至5)项所说的导轨包括安装导轨。
6)玻璃焊接导轨与安装导轨的连接方式:为了方便玻璃的装卸的方便性,经常把过长的导轨做成两段式,一段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另一段采用安装的连接方式。
如何连接这两段导轨对玻璃升降有很大的影响。
在连接时要考虑玻璃在该升降的过程中即不能脱槽又不能卡死。
a)焊接导轨和安装导轨的底面应该在同一个面内,这样可以保证玻璃与导轨的距离一致,这样在玻璃上下运动时不会出现卡死、抖动等现象。
b)焊接导轨与安装导轨的开口尺寸可以不一致,具体开口尺寸的大小由玻璃呢槽的形状及尺寸确定。
如下图所示:c)玻璃距离焊接导轨与安装导轨的尺寸可以不一致,这也是由玻璃呢槽的形状及尺寸确定。
如下图所示:d)焊接导轨和安装导轨连接,此处连接不当会导致焊接导轨和安装导轨不不平行,或连接的件影响了玻璃呢槽这就会影响与玻璃配合。
上图连接方式是一小加强板一端焊在安装导轨上,另一端冲压出一个小卡舌,该卡舌卡在焊接导轨上一个开口内,此处小卡舌在焊接导轨内部,当玻璃呢槽安装在焊接导轨里时,该处的小卡舌就会影响玻璃呢槽与焊接导轨的贴合度。
如果处理好的话,此处影响会很小。
还有的此处不连接,只是靠件本身来保证此处的配合,此种方式的优点,不存在上面的影响玻璃呢槽与焊接导轨的配合;同时此种方式也存在缺点,就是对工艺要求高,安装导轨的支架强度要求高。
目前欧洲流行新的安装导轨形式,就是安装导轨为塑料件,这样可把安装时可以通过安装导轨做成特殊形状而与焊接导轨有效地配合,同时还可以少一个安装导轨的玻璃呢槽,且塑料件精度控制的比较高,对玻璃运动有很效地控制。
7)玻璃呢槽与玻璃之间的配合关系:玻璃呢槽是直接与玻璃接触的对象,玻璃呢槽能减缓玻璃和导轨的作用力,使他们之间的硬接触变为软接触,因此要求:玻璃呢槽应易于紧固于玻璃导轨内,且要使玻璃易于滑动,而玻璃呢槽本身的滑动量很小;玻璃呢槽的主要作用是在玻璃和导轨之间密封,起防尘、防雨、隔音等作用,因此玻璃呢槽与玻璃之间要求紧密配合,有一定的压紧作用,弹性要好,适应性强,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下图是玻璃与玻璃呢槽之间的配合关系要求:上面是对玻璃呢槽重要尺寸经验值的总结,此值的大小与整个玻璃呢槽的硬度及“B-A”处的批锋的形状结构、玻璃呢槽的长度及玻璃上下运动时所受到力的大小要求还有很大的关系,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在设计时,要进行详细的计算、分析。
8)玻璃与内、外挡水条之间配合关系:内、外挡水条分别是安装在车门的内、外板上,因此内、外板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内、外挡水条与车窗玻璃的间隙。
内、外挡水条的截面是一致的,因此要求内、外板之间的间隙也是一致的。
玻璃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运动,为了保证玻璃与内、外挡水条处处吻合,车门窗台处在X方向上的弧度与玻璃的弧度保持一致。
内、外挡水条应螺钉固定或压入车门板上,固定部分应有相当硬度保证夹紧力应足够大,防止内、外挡水条随玻璃的上下运动而脱落。
而与玻璃接触的内、外挡水条部分应有一定的弹性,并通过植绒来减小玻璃上下的运动阻力。
内、外挡水条还起防尘、防雨、隔音等作用。
下图为内、外挡水条与玻璃之间的配合要求:9)设计及生产中容易干涉的部位:玻璃升降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运动系统,涉及的零部件很多,在设计及生产中容易产生干涉的部位也很多,下面总结了玻璃升降系统中可能产生干涉的部位:a)玻璃导轨下端与内板或铰链加强板干涉,解决该问题的方法:I 在不影响玻璃升降的情况下把导轨下端截短到满足要求为止,该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简单;II 修改该处的内板或铰链加强板,保证该处的空间足够,这种方法不适合在模具投产以后实施,这需要修改模具,可能形成模个报废等浪费现象;间隙为12mm左右。
III 还可以结合上面两种方法,共同解决此问题。
b)玻璃运动到下止点时,玻璃下端与门内板或铰链加强板干涉,解决该问题的方法:I 保证玻璃在升到上止点时,玻璃不会露出内、外挡水条的情况匀下,修剪玻璃下边缘,直致满足要求为止;间隙为12mm左右。
II 修改该处的内板或铰链加强板,保证该处的空间足够;III 还可以结合上面两种方法,共同解决此问题。
上面两种方法均不适合在模具投产以后实施,这需要修改模具,可能形成模个报废等浪费现象。
c)玻璃在运动过程中与安装在门内板上的凸起件干涉(如:闭锁器、扬声器、升降电机等),这主要是因为在造型的时候,玻璃整体向车内方向偏,或者是安装在门内板上的凸起件在Y方向太高,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I 修改玻璃的弧度,使R值变大,这只能在前期可行性分析时进行,当进入到正式设计阶段时,该方法不可行;II 修改安装在门内板上的凸起件的厚度,使其在Y方向上变薄,直到满足要求为止,该种方法在设计的任何阶段均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