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主要描写
了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可爱形象,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
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
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
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个深刻的道理。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最基础的,没有生字作为支撑,
以后就很难谈写话、阅读了。

我们班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识字、记字
的方法。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大胆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且让他们自由找小伙伴来合作学习。

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小伙伴面前显
得积极,爱表现。

识字欲望非常强。

绝大部分生字都是在孩子自由、
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的。

为了尽快让孩子学会阅读,我有意识地从低年级开始实行训练阅
读技巧。

培养学生的审题水平。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请读
读一至四自然段,找一找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怎样?于是孩子们自己
去读文段,然后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

这样孩子能够独立、自主地带
着问题去文本找答案。

找出答案后,我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
树的不同来读懂课文。

其中,我从柳树和枣树的生长特点分析他们的不同,抓住小柳树
和小枣树的语言实行不同语气地朗读、比较和体会。

学生不但在读中
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总之,这堂课也让我明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发现优点,
继续保持,找出缺点,努力改正,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童话故事。

它既生动有趣又寓意深刻。

从课堂上走下来的我仍然充满了激情和自信。

回想起我和学生一起走
过的这难忘的四十分钟,静静回味我们的真心交流,品味学习过程中
感情的碰撞和思维的火花,我感到了快乐,同时也激动不已。

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并积极投入其中。

如果学生感
到了快乐,那么他们就会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所以,本课我力争创
设愉悦可持续型氛围,让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课前交流时,我
们玩“找朋友”的游戏。

说说你找的朋友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接着又
根据几幅图片理解了“柳树”“枣树”“红枣”等词语。

识字中,学
生理解苹果园里的生字朋友,请出捉迷藏的词朋友,于游戏中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分角色实行表演,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外
形的不同特点,感悟小柳树的得意、骄傲和不懂礼貌。

小枣树的宽宏
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同时在读读演演中积累语言。

布置开放
型作业时,我激趣引入:“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小柳树写几句
话吧!除了给柳树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样,课堂自
始至终都充满了情趣,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其中。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的,它
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小柳
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
有小柳树好看而自卑,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
反还夸奖小柳树。

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
多看到别人的优点,注意取长补短”这个深刻的道理。

反思自己的教
学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从这个句话,我们能体会到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我是以识字、写字、读文整体推动为重点,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识字。

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等。

对学生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字实行重点指导。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体现童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个性,让
学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这就要求教
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选择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朗读为主线,在读中
感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造性地学习。

课堂中,我努
力遵循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这个理念,指导得也比较成功。

如在指导学
生体会小柳树的美时,抓住柳树的生长的过程与特点,使用多种形式
将描写小柳树美的3句话一遍遍的在读中感悟。

学生在读中体会到了美。

三、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回答“小枣树和小柳树你喜欢谁?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再次细读文本,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实行不同语气地
朗读、比较和体会。

学生不但在读中感悟课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也体会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