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实验方案)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学品质,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校对教育教学的管理,结合我校实际,特制我校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稳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行学校提出的“明确目标、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强化四个“抓”字,即抓实、抓过程、抓细、抓常规,形成本校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
(一)改革备课方式,使课堂教学与备课一体化。
1、由于新教师、高低年级教师换岗等情况:要求教师要读透教学大纲,了解每一个年级的要求;1年级教学接轨与步入正轨;1-2年级教学转变;3-5年级中高段的要求。
要求要备班情、学情等。
2、教师备课形式。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集体备课同学科为主,同学科的教研组长为组织者,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使用统一教案。
每周一各组必须用一节课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究。
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
3、教案流程:激趣导入——学习目标——学前指导——先学——自学检测——后教——当堂训练——当堂作业。
4、教案要求:首先要根据课程表,按规定编写的课时节数。
内容包括复习课、练习课、学习园地等。
其次,教案里必须将每一个流
程的时间进行确定。
教案只能提前备好,不能在授课后补写教案,补写的视为没写教案。
教研组长不定时检查本组教师的教案,做好记录,并在该教案上签字,写好日期。
5.教案的使用。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任课教师每一节都要按自己编写的教案进行上课,教与备不能分家。
管理人员听课,首先与讲课人要教案,听课人看着教案听课,看备课与上课是否一体化。
每周周末教导处抽查一组或两组的教案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实行扣分制,并直接纳入到绩效考核。
(二)狠抓课堂教学,让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1、杜绝长期以来,教案与教学脱节的现象,让教案成为讲课的内容,成为听、评课的抓手。
2、让时间真正走进课堂。
高效和谐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标准就要看学生是不是比老师紧张,每个环节是否有明确的时间限定,课堂上是否呈现出快节奏,争分夺秒主动学习的氛围,各层面学生是否都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这将是日后评价课堂教学得失的重要标准。
3、让“兵”真正发挥教“兵”的作用。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训练中存在的错误,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教师要做评定、补充、更正、梳理、总结和概括。
“兵”教“兵”活动不单能解决学困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学优生自己有紧迫感,能把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是“培优补差”的良方
之一。
4、让讨论交流更具实效性。
学生讨论、更正以后教师要做到明确教的内容、明确教的方式、明确教的要求。
教师决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领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
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5、当堂作业当堂检测
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能当堂达标,完成学习目标。
同时也能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作业的视为当堂达标者,反之则不合格。
课堂作业在5——10分钟,且要有典型性,要适度、适量,课堂作业还要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尤其是后进生的作业要关注、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
要求又快又好,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书写能力,紧张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紧张高效、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6、上课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准随意串课或改课,保证授课节数。
保证上课时间,上课铃响,教师必须走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上好每一节平常课,求真务实,让每一节课都是达标课,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严格按上课奖罚制度实施操作,对事不对人,在教学管理上,人人讲原则,落实讲力度。
7、结合实际,分层教学。
由于小学学科的特点,小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及自学能力的差异,所以小学在“教”与“学”上要做适当的调整。
一、二年级教的东西要多,自学的东西要少,但学生的自
学习惯要事先培养,要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要根据所学内容而定,要在教师的直到下进行,要教给学生自学的锦囊妙计,为学生谋划自学策略。
三、四年级是过渡阶段,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了,也积累了一些自学方法,但在自学习惯上还需强化,要在教师的直到下过渡到自控,由自控过渡到自主。
五年级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己说明白的不重复,教师要少讲、精讲,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梳理知识的结构,总结经验,概括规律。
(三)、改变教研课模式
1、要使一次教研课真正起到教研作用:一个学科的一次教研课程序为:学科组确立教研课类型---确定上课教师---教师选定章节内容并备课---学科组一起讨论教案,修改教案,并对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教师上课----课后学科组分析讨论,再次确立教研课教案----同一个教师在另外一个班再次教学---教研组再次讨论---确立此类课的上课基本模式或思路(不同年级段不同课型)。
2、让老年教师上示范课,年青教师上汇报课;有经验的教师上教学研讨课。
3、教师基本功训练:普通话、备课、板书设计与书写工整、课堂组织教学、教学重难点把握、知识点的讲解、课堂与课后作业布置及处理、突发事件处理等。
(四)交流学习
1、每次外出学习的教师认真学习,凭学习记录、学习心得体会
(回到学校全校教师汇报)报差旅。
2、每一个月进行1-2次的经验交流学习(上课好的心得体会、网络或看书觉得可行的经验等)。
3、与周边兄弟学校交流。
(五)转变思维、整合学科
可爱的学生进入小学,不到几个月或几年,学生厌学、逃学、学科差异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值得我们深思。
是老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课程设置、校园氛围、社会或家庭因素?作为学校来说,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动手能力强的课程;增加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
作为教师来说,逐步改变填压式、满堂灌式等一些老一套教学模式。
针对部分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思想教育、家校联系、个别辅导等),不要打压学生的兴趣、动力、伤及人格与自尊等。
三、实施措施
1、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全力推进课堂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
2、管理人员,严格把住五关:(1)备课关;(2)上课关;(3)作业关;(4)检测关;(5)评价关。
并把上述五个方面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方案中,与教师的奖励、绩效工资挂钩。
3、全体教师结合本学科实际全员参入,及时总结、及时反馈,促进我校教学整体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