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智慧摘要:组织学生制定和学习《规范》,让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规范;并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熟知《规范》的20条内容,并自觉地以《规范》为镜,督促自己的行为。
其次,用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扎实有效地制定常规制度,并贯彻执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团队比拼”和“个人积分”的量化评比如何操作?关键词:班级管理智慧以前,对于班级管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可常常是半拉子工程,不成系统。
此次培训,听了胡荣裕、杨小凤、李慧琼名师的经验介绍,再结合自己的实践反思,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第一,健全班级管理团队,使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组成一个班级的学生,多则六七十个,少则四五十个,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如何将他们组建成一个温馨和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这考验着班主任老师的管理能力,因此,建立一个系统的分级管理的班级团队,尤其重要。
(一),自我选择,集体推选,组建一级管理团队——班干部团队。
在这个班级团队中,首先要建立一级管理团队——班干部队伍。
这些班干部是由同学们民主推荐出来的,热心为班集体事务,做事有始有终,且有能力担当责任的孩子。
他们被推选出来以后,就确定每人各自分管哪一块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由他的“兵”去具体实施,班干部则代行老师的职责。
比如,劳动委员(2人)管理和劳动有关的工作。
具体包括:每周的清洁卫生安排、检查、督促和评比;清洁卫生的保持、课桌桌面、抽屉的每天清理;午餐分餐等。
每周清洁卫生由小组团队来完成,劳动委员检查,评比得“优”的,劳动委员奖励小组每人一个宝贝贴,没得“优”的,则安排重做或扣掉宝贝贴;清洁卫生的保持方面则有专门的“教室保洁员”随时检查,一周评比一次,获得“优”的小组,也由劳动委员奖励宝贝贴;午餐分餐由小组每周轮流负责,对各组的表现,有分餐小组长进行考评,得“优”的,也可获得奖励。
至于分餐小组的表现,则由劳动委员负责考评。
比如,学习委员(2人)管理与学习有关的工作,具体包括:学科作业;课前静息;中午阅读三十分钟纪律管理;每堂课课堂表现等。
对于学科作业,每天,由科代表收各科作业,分发教科书、练习册等,有不交或迟交作业的,登记在黑板右下角,由专门的“作业登记员”登记扣分,科代表督促收取作业。
学习委员则观察科代表的工作,起提醒,帮助出谋划策的作用,如这些“小助手”工作出色,则由学习委员给予宝贝贴奖励;课前静息和中午阅读时间的纪律,则由班干部轮流负责,一周评比一次,获“优”的小组奖励宝贝贴;每天课堂上的表现,如有被老师点名的,或没带学习工具的,则有专门的“课堂观察员”登记,一周评比一次,获“优”的小组奖励宝贝贴,得“中”的小组每人扣掉一个宝贝贴。
比如,组织委员(2人)管理与活动组织相关的工作。
具体包括:课间操、眼保健操;红领巾的佩戴;外出活动的秩序组织等。
具体工作方式同上。
比如,体育委员管理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具体包括体育课的组织;与体育相关的各种比赛的人员挑选及训练等。
比如,宣传委员管理宣传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黑板报每期的更换;教室外展示栏的更换;学校“新年音乐会”“十佳小歌手”等文娱活动的人员挑选及组织等。
每周五,各个板块的负责人就对自己所管理的常规工作进行总结,表扬好现象,提出不足,争取在下周做得更好。
班长和副班长则对各版块工作进行全面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办法,负责班队主题活动的组织开展等。
(二),关注个性,合理搭配,组建二级管理团队——小组团队。
光有班干部,还不能完全将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还需要二级分支机构,加强孩子们之间的互助学习,形成团队整体作战的意识。
在组建小组团队时,宜综合考虑孩子的个性、注意男女搭配,优差搭配,让小组成员能相对稳定,有利于学习。
确定小组人员后,由组员民主推选出组长,确定组名,拟出小组的口号,在墙上开辟“团队阵地墙”,各小组都有自己的一块阵地,来进行团队文化建设,丰富自己的小组生活,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小组团队组建后,接下来,就是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各项学习活动,并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
(三),悉心观察,发现特长,设立若干岗位辅助管理班级——小助手团队除了以上两级常规性的班级管理团队,能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之外,还需要在班上设立若干“岗位”,来完成班级中的各种事务,才能使这几十人的班级能正常运转。
饮水机上的水没有了,有专门的“饮水机长”负责更换;课间操、体育课,教室没人了,有“灯长”负责关灯;英语课前,有“英语领读员”领着大家复习上一课的英语内容;同学之间发生争执了,“小小调解员”就会挺身而出;其他科的课堂上表现如何,有“课堂观察员”作登记;教室外的展示栏定期要更换,便有了“张贴员”;如何让教室保持整洁,有“教室保洁员”随时检查提醒;各科作业完成情况如何,“作业登记员”会一一做好记载;收发作业和循环教科书有各科的“科代表”担任,光是我语文一科就有“课堂本科代表”“练习册科代表”“周记本科代表”“家庭作业科代表”等……小助手团队各自的工作进行得如何,班长会观察并提醒,表现好的会给予奖励。
如此分工,各司其职,班主任就犹如长出了三头六臂,班级管理自然就轻松自如了。
从具体的事务脱身之后,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观察各块的工作,发现问题了,就提出改进意见,让工作进行得更顺利;有矛盾了,和孩子们谈谈心,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让学习生活更愉快。
当所有的孩子都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精神也会不断加强。
第二,用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使民主管理落到实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魏书生说过: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就可以从这四个心理品质形成的过程去努力。
首先,用制度让学生明晰怎么做。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小学生日常规范》就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
《规范》共20条,涉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组织学生学习《规范》,让学生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为什么该做,为什么不该做,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规范;并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熟知《规范》的20条内容,并自觉地以《规范》为镜,督促自己的行为。
这样,就解决了“知”和“情”的问题,为以后的“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用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利益。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扎实有效地制定常规制度,并贯彻执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常规制度的内容包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许多方面。
有了常规制度,孩子们的行为规范就有了准绳,有了约束,天长日久,整个班级就会形成"活泼有序,严谨务实"的良好风气。
最后,用制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制度的确立,目的是使孩子们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必须长期坚持,反复训练,才能稳定下来,并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制度一经确立,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至少一学期,中途可以有小的修改,但大方向不能变。
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一个行为,才能收获一个习惯,因此,制度的执行坚持一个“恒”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三,用量化评比的竞争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量化评比适宜“团队比拼”和“个人积分”双轨运行。
“团队比拼”有利于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彼此牵制,团结合作,共同向上,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减少“掉队”现象。
个人积分则能清楚地反映每个人的努力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奖惩,有利于增强个人责任感,有效减少“浑水摸鱼”现象。
“团队比拼”和“个人积分”的量化评比如何操作?首先,抓大放小,调动集体意识,开展团队评比活动。
(一)确定评比内容团队评比的项目不宜太多,可根据本班情况,选择能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常规性的内容进行评比。
本期,我从“每日清洁卫生的打扫”“教室卫生的保持”“两操情况”“午餐安静有序”“课前静息和午读情况”“课堂表现情况”这六个方面进行评比。
(二)制定评比制度评比制度需要经过班委会讨论通过,形成制度之后,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每个评比板块分别有一个负责人——班干部,这个负责人是从班级中选出的大胆能干,有工作热情且能持之以恒的孩子。
接下来是制定《团队评比办法》。
如,负责每日清洁卫生的小组,一周中每天都在规定时间内打扫干净了教室公区,经该板块负责人检查核实,则小组成员每日奖励一个宝贝贴;如,经该板块负责人检查,各小组如果能在一周内保持自己小组的地面、桌面、抽屉干净整洁,则小组每人奖励一个宝贝贴;如,一周内,认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没被负责人点名的,小组每人奖励一个宝贝贴;如,经负责人检查,每日的午餐,各小组都做到安静有序,不剩饭剩菜的,小组每人获一个宝贝贴……评比每周进行一次,每周一升旗仪式过后,由各版块负责人总结上周情况,并奖励获奖小组。
评比以小组团队的方式进行,宝贝贴则奖励给个人。
一个月下来,由指定的班干部统计出宝贝贴的个数,公布在墙上,从中评出“习养宝贝”若干,奖励奖品。
奖品可以是一支笔、一块擦子、一个本子,或是自由活动一节课等等。
其次,细化规则,增强责任意识,开展个人积分评比。
个人积分评比除了要将“团队评比”中提到的六个项目纳入评比之外,还根据班级情况设立了若干评比项目:作业是否按时完成,学习用具是否带齐,红领巾是否佩戴,是否坚持说好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是否注意了课间活动安全等。
有了评比内容,接下来就是制定《个人日常行为评比办法》。
如,作业一次没按时完成,扣3分;学习用具一次没带扣1分;红领巾一次不带扣1分;说四川话一次扣1分……同样,每一项内容都有一个负责人负责监督统计计分,一个月总结一次,具体办法就是将扣分折合成宝贝贴的形式:累计扣满5分就由老师收回一个宝贝贴。
第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除了以上的常规管理,班级中还要根据学校的安排,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孩子搭建一个个舞台,让孩子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干,增强自信心,提升班级形象,加强班级凝聚力。
首先,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风采。
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各种活动,如“三球运动会”“新年音乐会”“科技活动月系列活动”“十佳小歌手比赛”“2+x活动展示”“手抄报评比”“中华魂读书征文比赛”……抓住这些活动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而且能提升班级形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