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五号病的治疗方法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
牛口蹄疫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及受损伤的皮肤粘膜而引起动物传染;被病毒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也可传播给其它动物。
人类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病畜接触而受到感染,人与人之间很少发生感染。
牛口蹄疫病毒能侵达多种动物,但主要为偶蹄兽,其中黄牛、奶牛最易感,其次是牦牛、水牛和猪,再次是绵羊、山羊、骆驼和象等。
野生动物中,黄羊、野羊、野牛、野猪和鹿等也有发病的报道。
一般幼畜较成年家畜易感,残废率亦高。
人也可以感染,但易感性较低。
防治措施
①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保持牛床、牛舍的清洁、卫生;粪便及时清除;定期用2%苛性钠对全场及用具进行消毒。
②加强检疫制度,保证牛群健康。
不从病区引购牛只,不把病牛引进入场。
为防止疫病传播,严禁羊、猪、猫、犬混养。
③针对发病的牛群肌肉注射香港龙达的金牛三肽(牛口蹄疫专用)血清抗体,一支50毫升肌肉注射1000体重,轻症一针即可治愈,重症连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