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测量与航标管理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三 航道尺度
确定航道标准宽度时,应考虑的因素: • 船舶(队)的尺度、船(队)型、船舶(队)的操纵性、偏航程度; • 航道尺度、航道形态; • 流速、流态; • 气象条件。
长江干线对航道标准宽度Bmin的规定: • 川江—— 60m; • 中游—— 80m; • 下游——100m; • 当与Hmin的维护不能兼顾时可缩窄Bmin,不得小于:川江50m;中、
② 平原河流:流经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的平原地区。平原河流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为水流的堆积作用,在 这一作用下,河谷中形成深厚的冲积层,河口淤积成广阔的三角洲。主要特点如下: • 河床质为粗沙、中沙、细沙和粘土。 • 横断面在顺直河段多为抛物线形或矩形;弯曲河段的弯顶部分为不对称三角形;江心洲分汊河段呈“W”字形 (马鞍形);游荡型河段则十分散乱。 • 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都比较小、流速也较小;流态比较平缓,不正常水流较少,且强度较弱。 • 水位变幅不大;但河道多变。
1 2 L1 L2 L b1 b2 b d1 d2 d
Bmin 2(b L sin d ) c
C 1 (b L sin)
2
d
1 4
(b
L sin)
1 2
tVs
s in
Bmin 2(b L sin) 1.5 3(b L sin)
通常 ° 取3 ; Bmin 5b。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一 河流基本知识
(1)河流:河流是指陆地表面上的线性凹地与在其上流动的河水的总称,是在地壳构造运动的基础上,水流 与河床长期不断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河流分类: ① 山区河流:流经地势高峻,地形复杂的山区。河谷的形 成一方面与地壳构造运动密切相关,一方面受水
流侵蚀作用的影响。主要特点如下: • 河床质为原生基岩、块石、卵石、粗沙;河谷断面常呈“V”字或“U”字形。 • 沿程多为开阔段与峡谷段相间。 • 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都比较大、流态十分紊乱、流速大。 • 山区河流的流量与水位变幅极大。 • 河道稳定少变。(除非出现地震、山崩、滑坡)。
水线。 ⑥ 流 域: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称为流域,流域是水系的集水区域。 ⑦ 河 谷:河水流经或曾经流经过的凹地。一般有谷底、冲积层、谷坡、阶地、河床、
河槽、河漫滩等部分组成。 ⑧ 河 床:河谷内曾经被水流浸漫(淹没)的部分。 ⑨ 河 槽:河床中正被水流淹没的部分。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二 航道
1 航道定义:
下游60m。分月设标水深和航宽见航道公报和航道通电。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三 航道尺度
上述标准宽度公式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三 航道尺度
4 航道最小曲率半径(Rmin)
定义:
①指航道弯曲处,其轴线圆半径的长度。(水利工程)
②指航道弯曲处,其水流动力轴线圆半径的长度。(航运部门)
(1)凡能供船舶航行的水域。 (2)水道中具有一定深度、宽度、净空高度和弯曲半径,能供船舶安全航行的水域 称航道。 (3)指由航标标示的或按国家规定的等级河流中供船舶航行的水域。
2 航道种类:
主 航 道:航道中水深大、流量大的水域称主航道。通常为下水船的航路。 副 航 道:主航道两侧的缓流区和汊道称为副航道。一般为上水船的航路。 季节性航道:指只能在特定季节的特定水位才能通航的航道。常作为上水船的航路。 经 济 航 道: 相对主航道而言,能缩短航程、提高航速、减少航行时间(缩短营运周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三 航道尺度
2 航道标准深度(Hmin) 指航道在枯水期内应维护的最小水深。可用下式表示: Hmin = T + △h 式中:T ——允许通航的最大船舶的最大吃水(m); △h—— 剩余水深(m)。作用是保证船舶航行安全。海 船一般为0.7 m,我国颁布的内河通航标准规定 △h为: 沙质河床 0.1~0.3m 石质河床 0.2~0.5m
期)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的航道。包括缓流航道、短捷航道、经济迂回航 道。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三 航道尺度
1 概念 航 道 尺 度: 指一定水位下的航道深度、航道宽度、航道曲 率半径。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 航道标准尺度: 指全年通航期内,在一定的通航保证率下,当 水位下降至零水位时,航道中必须维护的最小 尺度。也叫航道保证尺度、航道保障尺度、航 道最小尺度。(包括Hmin、Bmin、Rmin)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一 河流基本知识
(3)河流的分段 ① 按航运经济分:上游、中游、下游、河口(感潮河段) ② 按地理地质分: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大的河流)
(4)基本概念 ① 河流长度:河流的河源到河口间的轴线长度。 ② 干 流:一般指长度最长或流量最大的河流。 ③ 支 流:指不与干流同出一源而流入干流的河流。(有一级、二级、…之分) ④ 水 系:在一定集水区内,有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 ⑤ 分 水 岭:划分相邻水系、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分水岭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三 航道尺度
3 航道标准宽度(Bmin) 航道标准宽度是指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的航道宽度,
也就是整个通航期内航道的最小宽度。
单向
双向Biblioteka 第一节 内河水道三 航道尺度
单线航道宽度: 双线航道宽度:
若 则 一般规定: 故有
Bmin L sin b cos 2d
Bmin L1 sin1 b1 cos1 L2 sin2 b2 cos2 d1 d2 c
凡拖、运一级危险品的船舶,按上述规定增加0.1 m。
长江干线的标准深度规定如下:
川江:
2.9 m
中游:
2.9 m
下游: 南京以上
4.0 m
南京以下
10.5 m
其中通州沙、白茆沙 7.5 m
夹水道开放情况:
中游: H —— 2.7 m B —— 80 m
下游: H —— 3.5 m B —— 100 m
第一节 内河水道
三 航道尺度
确定△h应考虑的因素:
① 动吃水因素;② 螺旋桨安全;③ 舵效因素;④ 波浪影响;
⑤ 顶推船队编队产生的吃水增值。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对长江干线枯水期航行船舶剩余水深(△h)的规定如下:
川 江:客、货轮0.3 m;拖轮(包括华字艇)0.2 m。
中、下游:各轮均为0.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