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试题02

旅游学试题02

第一份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旅游理论研究中,通过对旅游发展的常规道路和非常规道路的成功经验的分析,寻找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属于[ ]A.观察法B.个案法C.模式分析法D.社会统计法E.归纳法2.古波斯帝国修建的第一条公路称为[ ]A.驰道B.御道C.直道D.神道E.国道3.中国最早开办的旅行社的名称是[ ]A.华侨服务社B.中国旅行社C.现代旅行团D.踪萍旅行社E.友声旅行团4.探亲访友在各类旅游动机应属于_____方面的动机[ ]A.身心B.文化C.社会D.经济E.休闲5.现代旅游与古代旅游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无专业化生产与经营的旅游[ ]A.服务B.技术C.设施D.知识E.资源6.我国规定,国际旅行社应交纳的质量保证金不得少于[ ]A.30万元B.60万元C.90万元D.120万元E.150万元7.现代旅游活动所利用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安全性最差的是[ ]A.轮船B.飞机C.火车D.汽车E.缆车8.住宿业的本质产品是[ ]A.客房B.生活环境C.设施设备D.场地E.服务9.20世纪60年代,“分时住宅”首先兴起于[ ]A.法国B.英国C.美国D.瑞士E.西班牙10.旅游市场竞争的主要对象是[ ]A.旅游价格B.宣传方法C.客源D.服务质量E.旅游资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旅游三要素中的主体可包括[ ]A.旅游者B.访问者C.旅游对象D.旅游交通E.旅行社12.下列人中属于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国际来华旅游者有[ ]A.驻华使馆人员B.来华登山的日本运动员C.驻华新闻记者D.参加广交会的外国商人E.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13.属于余暇的时间包括[ ]A.看电视时间B.自学外语时间C.上下班坐车时间D.郊游时间E.家务劳动时间14.旅游资源的变化性主要指[ ]A.生态环境的变化B.管理体制C.资源体的自然损耗D.旅游地的扩建E.资源吸引力的变化15.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 ]A.交通B.管理体制C.政策D.社会安定程度E.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16.人们习惯上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所包括的四个方面是[ ]A.服务态度B.服务技能C.服务项目D.消费档次E.价格低廉17.在非主要交通工具中,缆车的主要优点有[ ]A.运载能力大B.减少环境污染C.占地面积小D.消费价格低廉E.减少植被破坏18.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包括[ ]A.机场吞吐量B.住宿业建设水平C.旅游资源数量D.服务质量E.当地人的好客程度19.住宿业建设在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方面需要注意解决的矛盾是[ ]A.民族化与现代化B.便利性和低价位C.高档次和艺术性D.简朴性和多样性E.实用性与艺术性20.国际旅游者首先选择近距离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比较经济花费较少B.能当日往返C.连续假日较短时也可出游D.交通便利,易于掌握旅游时间E.民族习惯和文化传统上比较接近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上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旅游是集_____________化交往模式和_____________化交往模式优点的积极而健康的交往。

22.德语中的旅游一词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词复合而成的。

23.我国旅游业在全面发展时期体制改革的三个特点是企业化、_____________化和_____________化。

24.形成旅游动机的具体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性别、年龄和教育的程度三个方面。

25.旅游资源的引力实质上是指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程度和_____________程度。

26.旅游线路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式、_____________式、单线串联式、环行串联式和网络分布式五种类型。

27.人们谋求旅游服务主要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三是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28.旅游者对旅行社的认知主要包括服务关系的认知、_____________的认知和_____________的认知。

29.中国古代官办住宿设施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30.旅游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突出表现为旅游_____________的提出和旅游_____________的实施。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1.旅游(相关定义)32.国际旅游者(中国国家统计局定义)33.旅游动机34.旅游需求、旅游消费、旅游供给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5.简介不同旅游历史分期特点比较中的古代旅游特点。

36.旅游资源有哪些特性?37.旅游对社会文化有哪些积极作用?第二份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观光”一词最早来自中国古代名著_______上的“观国之光”。

2.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_______及_______的开端。

3.旅游承载力决定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_______.4.根据旅游学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分类,按_______划分,可将旅游活动分为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和游船旅游等多种类型。

5.在旅游统计中,某一旅游景区的平均单位面积接待旅游者的人数,被称为“_______”。

6.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二大客观因素是:足够的_______和足够的_______.7.美国旅游学家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_______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8.一个旅游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_______期、_______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

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包括食、宿、游、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要素。

10.旅游_______是一种使用价值,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

11.考核一个饭店的等级时要从其“硬件”和“软件”、_______的数量和提供服务的质量等方面同时评定。

12.旅游服务产品的外部质量是指能够符合并满足_______.13.从50年代至今,_______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

14.企业将目标市场重点化的目的是集中有限的人力和物力,更有效地开展_______.15.旅游所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社会和_______等方面的影响。

16.旅游业属于第_______产业。

17.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制定相应_______,对于防止和控制旅游饱和或接待量超负荷是非常重要的。

18.1954年4月15日,中国_______旅行社成立。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B.乘以总逗留天数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D.除以总逗留天数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属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A.旅游饭店B.旅游景点C.旅行社D.旅游交通3.根据美国学者斯坦利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心理类型模式指出,心理类型越是靠近()型者,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

A.自我中心者B.近自我中心者C.多中心者D.近多中心者4.根据国务院1985年颁发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不对外招徕,只接待境外游客的旅行社被称为()A.一类旅行社B.二类旅行社C.三类旅行社D.四类旅行社5.独立饭店与连锁饭店的最主要区别在于()A.饭店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B.饭店的规模不同C.饭店的等级不同D.旅游者逗留期的长短不同6.我国的旅游出口市场中,旅游者的流动与旅游收入的流动是()A.同方向流出中国B.同方向流入中国C.反方向D.不确定7.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被称为()A.需求弹性B.旅游乘数C.供给弹性D.就业乘数8.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旅游局确立了我国每年的国家旅游活动主题,其中()的主题是文物古迹游。

A. 1992年B. 1994年C. 1995年D. 1996年9.旅游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原因是()A.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B.投资小而雇用的人员多C.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中占据较高比重D.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要求不高10.“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合。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而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该定义被称为()A.马尼拉定义B.艾斯特定义C.罗马定义D.兰沙罗特定义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旅游学2.可自由支配收入3.现实的旅游资源4.旅游业5.旅游营业收入乘数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可持续旅游的内容是什么?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4.旅行社的主要作用有哪些?5.旅游交通的作用有哪些?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现代旅游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其相关影响。

2.试论述旅游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易经2.近代旅游?旅游业3.规模极限4.旅行方式5.旅游密度6.可自由(或随意)支配收入?闲暇时间7.身体?文化?人际(或社会交往)8.成长?成熟9.行?购?娱10.服务11.服务项目12.顾客的期望13.欧美14.市场营销15.环境16.三17.旅游规划18.国际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2.B?3.C?4.B?5.A6.B?7.B?8.B?9.C?10.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2.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纳税和社会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它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重要的客观因素。

3.指不仅其本身具有魅力,而且已有条件并且正在接待大批游客前来访问的旅游资源。

4.是以旅游市场(或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5.是单位旅游消费额同由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全部有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