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对于信息道德教育的认识(一)
论文关键词:信息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信息
论文摘要: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丰富了信息内容,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并改变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有关信息道德方面的调查,从中发现了对于大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仍旧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而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改变对当代大学生所产生的两面性效应则需要我们对如何有效利用其优势,克服其弊端进行深刻思考。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且对于我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在没有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比较缓慢,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保守。
随着90年代之后,计算机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就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进入2l世纪的我们,无论购物、交友、学习、工作等都会运用甚至依赖网络,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接触到的是最新的科技信息,接受的是最前沿的知识教育,信息的迅猛发展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在此,我仅根据对陕西理工学院的大学生的调查做以简要的分析。
1“信息道德”的产生及定义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受益不少,但是它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呢?当我们打开电脑,进入到这个虚拟而又真实的网络世界,当13的最新新闻都争先恐后的跃入我们的视野中,我们可以坐在电脑前了解天下事,当我们需要知道一些信息,我们常常只需“百度”,网络就会提供给我们想要知道的一切,网络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正是因为它这种强大的优势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垃圾信息屡禁不止,一些网络不良现象也层出不穷,这使我们的思想也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所以无论作为个人或是整个民族都应提高其信息素养,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
对于信息素养,我国学者作了概括和总结认为:信息素养是属于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既是一种能力素质又是基础素质,信息素质有其自身的内容结构,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
其中“信息道德”对于影响我们的信息生活至关重要!“道德”本就是一个很受争议的词语,没有标准,没有界限,是存在在我们潜意识里的概念,而对于“信息道德”我们又是如何定义的呢?我们一般对其定义为:“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
”‘21网络社会在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意义尤其重要,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也逐13提升。
但是,在网络社会中,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信息安全、信息共享等各种问题也纷纷出现,所以对人们进行信息道德教育,提高信息道德素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调查问卷分析及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此次调查以陕西理工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涉及各院系20多个专业的各年级,近200名学生参与调查。
问卷包括十五道选择题,两道主观问答题。
客观题涉及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及方式、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态度和观点、大学生对是否需要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观点等问题。
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5份,有效问卷为190份。
2.1大学生的信息来源方式及对信息道德的了解情况。
经过调查对于问题:“你的信息最多来源于那种方式?A看报纸、书籍、杂志。
B听广播、看电视。
c上网。
D与他人交流。
”有46.15%的在校大学生多选择C选项,其他三项几乎均占20%左右,可见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就是网络,接受网络信息已经成为在
校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40.43%的学生在上网时主要会浏览新闻,33.33%的大学生选择上网消磨时光,只有14.9%的大学生会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可见网络中大量的学习资源没有得到利用,而大学生们对网络提供的信息没有有效利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对于有关信息道德的含义却仅有6.6%的大学生是非常了解,而57.7%的在校大学生仅是了解,其余为不清楚或从未听说过。
这说明对于大量的网络信息充斥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但他们仍缺少对于信息道德的培养及认知能力。
并且不少大学生很难控制自己上网时间,成为“互联网成瘾综合征”,又称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2.2大学生对于不良信息的观点及信息道德教育的认识。
对于网上是否会遇到不良信息的调查中,有24.8%的大学生会经常遇到,56.2%的大学生会偶尔遇到,仅仅5.1%的学生没有遇到过不良信息,这写数据说明了不良信息已经进入到我们涉猎信息的范围当中,而且已经尽95%的大学生都会遇到不良信息。
60.6%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中的不道德行为及信息,诸如传播计算机病毒和信息垃圾、设置网络陷阱或侵犯他人隐私权等行为都持以非常反对或排斥的观点,60.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重视对于信息道德教育方面的教育并应对网络上不道德行为予以追究其责任。
这说明还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不良信息的传播及行为还是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需要加强到的培养吗?”这个问题选择A项同学的百分比为最大,有77.0%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
因为他们几乎没有接受正规的信息道德教育,也很少浏览类似内容的书籍及信息。
在培养教育信息道德环节上是有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在对于“对于不良信息你会怎么样做?”A直接拒绝。
B几乎不看。
c因为好奇会看看。
D会仔细浏览可以。
有40.6%和41.2%的大学生选择了A、B两项,对于“你认为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吗?”这个问题有72.9%的同学选择了A项:需要。
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当代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网络中不道德行为及筛选对其有价值的信息,但还有部分大学生仍然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甚至会做出一些超过道德观念所规范的事情,对于这些“部分”大学生的行为,我们应意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如果对于这类行为不加注意或规范,则危害范围会慢慢扩大甚至发展为网络犯罪,所以使其在网络世界中放任自流的驰骋,而缺乏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他们就会很快的在网络中“迷失”。
对于两个主观题中的第一题:对于网络中存在的“人肉搜索”、“跟帖”等行为,你如何看待?其中一半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可以理解但并不支持,并表示不能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或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是个人行为自由,无权干涉。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通过何种途径对自身信息道德的培养更有效?也仍然是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他们希望通过网络教育及规范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
解铃还须系铃人,网络带来的危害也应由网络自身来解决。
而提出利用阅读书籍和加强学校教育的同学则只占了不到50%,对于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道德教育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