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的组成
请比较上表各粒子的电量和质量的实验数据: 解释卢瑟福的观点“原子的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 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由原子呈电中性,可得出哪些粒子间存在一定的数 量关系? 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原子呈电中性
问题解决 完成教材31页的问题解决。
原 子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质子数+中子数 (A) 相对原子质 量
Z
X
±d
c± n
隐藏 N=A-Z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 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 存在时间达到30s,这项成果具有重 要意义。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 之差是( ) A A.61 B. 114 C. 175 D. 289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核外电子数
Na Na+ S S2Xn+ Xm-
23
23
11
11 16 16
12 12
11 10 16 18 Z-n
32
32 Z+N
16
16
Z
X-m 9 11
N
A+m-X
A
x
10 10
OHNH4+
问题解决 现有三种原子的质子数(Z)、中子数(N)、 质量数(A)分别为: 1 Z N A 1H 1 0 1 2 1 1 2 1H 1 2 3 3 H 1 A
A Z 19 9 23 11 27 13
F Na
9 11
10 12
19 23
27 A Z
19 23
Al
13
14
27
X F Na Al
原子的组成表示法:
X
质量数A = 中子数N + 质子数Z
组成原子的微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组成原子的微粒有怎样的电荷关系?
质子 中子 电子 电量 1.602×10-19C 不带电 1.602×10-19C 电性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不显电性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元素的原子序数
16O的含义是什么?与O的含
义是否一样? 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
8
试试看:你能从下边的符号中读出些哪些信息?
(1)3115P;(2)4020Ca2+;(3)3717Cl-
A
X——元素符号 A——代表质量数; Z——代表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了元素种类 c±——代表离子的所带电荷;决定是离子还是原子 ±d——代表P33页,回答以下问题: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 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请分别从 数量、质量、电荷三个方面,寻找这些微粒有哪些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 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 3.在考古中,经常应用C-14测定年代,C-14与C-12有 什么样的关系?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反馈与应用
许多元素有多种核素,且各种核素在自然界都有 固定的百分组成。如氧元素有168O 、178O 、188O三 种核素,氢元素也有11H 、21H 、31H 三种核素。 (1)请估算,自然界的水分子有几种? 化学性质相同吗,为什么? (2)现有10.0g由2H和16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质 子数为 ,中子数为 ,电子数为 。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 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⑤
请用 ZX 表示以上三种原子的组成?
三种原子的异同点是什么?属于同一种元素吗?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观察与思考
1 1
H
C
2 1
H
3 1
H
C
同一种元素 三种不同核素(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 同一种元素 三种不同核素(原子) 互称为同位素
12 6
13 6
C
14 6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 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微粒构成 的?
1个原子核 原子 质子(Z) 中子(N) 核外电子(e-)
交流与讨论 原子的组成
电量/C
质量/kg
相对质量
1.007 1.008 1/1836
原 质子 1.602 ×10-19 1 .673 × 10-27 原 子 -27 0 1.675 × 10 中子 子 核 核外电子 1.602 × 10-19 9.109 × 10-31
10 写出 电子微粒
回顾 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中,主要有哪些 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原子模型呢? 历程 1803年 道尔顿 1904年 汤姆生 1911年 卢瑟福 1913年 玻 尔 原子模型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模型 “核式”模型 “核外电子分层”模型
时间人物的顺序搞清楚 前20号元素的原子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化合物形成过程与得失电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