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瓜的小斑(靶斑病)与大斑(炭疽病)

黄瓜的小斑(靶斑病)与大斑(炭疽病)

54温室园艺GREENHOUSE & HORTICULTURE
2010年5月4日, 我接到我院12396咨询服务热线的一个电话,说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的黄瓜发生了“黄点病”,从植株的下面向上发展,慢慢地叶片逐渐枯死,打了一些药剂也控制不住,希望我去帮助诊断一下是什么病。

我想起前不久大兴区蔬菜办公室的的老赵给我打过一次电话,问的就是“黄点病”,我猜了半天,也没有猜出来。

这回有可能还是他说的那种病,应当去看看。

2010年5月5日下午,我们先到安定镇农技服务中心,该农技中心是政府投资建起的较为现代化的一个乡镇级的科技服务单位。

特别在网络咨询服务方面,一直做得都比较好。


们到后,该站小崔接待了我们。

领我们到该镇的于家务村的一处日光温室区。

这个温室区大约有二、三十栋温室,表面上看已经有些年头。

承包温室的农户华永华夫妇站在门口迎接我们。

走进温室看到这个温室大约有半亩地(333.5 m 2)的样子,在当地属于较小的一类。

棚里种植的黄瓜已到中晚期,多数植株下面叶片干枯,有少数植株已经枯死。

华永华一面带我们向里面走一面介绍说:“我这块地发生的这种病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开始是起黄点。

”说着便指着一个叶片对我说:“就是这样的。

”我看到这片叶子上确实密密麻麻的生有许多的斑点。

准确的讲,是一些浅褐色的斑点(图2),病斑的直径大约有2 mm~3 mm,由于边缘有一个黄晕,所以说成 “ 黄点”也不算错。

接着他又掐下来一
片叶递给我,说道:“到后来,叶片就开始一点点地变干。

您看就像这片叶子一样。

最后整个叶子就枯死了。

”他带我们看了下半架叶片
枯死的植株。

我一边走一边看,仔细地将大部病株看了一遍,心里也渐渐地有了底(图 3)。

我对他说“您这里发生的是两种病,一种小斑,一种大斑。

小斑十分像是黄瓜的褐斑病;大斑像是炭疽病(图4)。


李明远断病手迹(八)
黄瓜的小斑与大斑

李明远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 100097)
图1 北京12396热线蔬菜植保专家李明远前往农户地种植田诊断病害
图2 黄瓜褐斑病症状
图3 黄瓜褐斑病引起的枯叶
图4 黄瓜炭疽病的叶部症状
图5 黄瓜炭疽病的茎部症状
植物保护
“对了,我也怀疑不是一种病。

您看还有一种烂秧子的病害,表面好像还生有霉。

”老华说。

我请他帮我将后说的这种病找出来。

看后,我对他说:“这些叶片和秧子上发生的是炭疽病(图5)。

这种病害不光为害黄瓜叶,还为害茎和瓜条。

”接着我问他,您都使用过什么办法进行防治。

他说:“前不久我们这里请来的一个山东的师傅,他给治来着。

说是得了黄瓜靶斑病,给了我们一种药剂。

但是防了半天仍是防治不住。


我说:“这种小斑在有的书上确实也叫靶斑病,也有的叫褐斑病,两个名字是同一种病。


这时安定镇农服中心的小崔对我说:“我们也查了一下图谱,书上的靶斑病好像和这里发生的对不上号。

书上图片靶斑病的病斑是多角形的,较大,我们这里发生的是圆形小点。


我对他说:“您说的也对,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病害的时候,也是多角形的。

时间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生在门头沟的一家农户的菜园里。

不过这两年看到的多是近圆形的小点。

这种不同有可能和发生的条件以及品种的反应不同有关。

但是症状仅是表面的现象,最终还需要在显微镜下看看病原。

我现在说的是初步结果,如果你们中心有显微镜,镜检一下,就知道了。

”小崔回答说:“没有!”“那只好等我回到实验室,看一下,把结果反馈给您。

” 我说。

我接着问:“那位山东的师傅给您的是什么农药?”老华说:“不知道,他给我们的药从来不写是什么种类。

您认为用哪种药比较有效呢?”他问我。

我说:“可用的药剂种类比较多,常用农药有45% 百菌清烟剂250 g/667m2、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62.25%腈菌唑·代森锰锌(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噁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20%丙硫咪唑(施宝灵)悬浮剂1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600倍液。

保护地黄瓜可以在傍晚喷撒6.5%甲霉灵超细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667 m2)每次1 kg。

老华说:“我们用的都是防治霜霉病的药,难怪不管事呢。

那么防治大斑(炭疽病)可用什么药剂?”
我答:“可用农药很多每亩每次用40%多·福·溴菌可湿性粉剂(多丰农、炭疽清、农增丰)100 g~150 g,加水75 kg,稀释成400~600倍液行喷雾,以后每隔7 天喷药1 次,连续喷药3次~4 次;或用50%咪鲜胺(施保克、扑霉灵、施保功)可湿性粉剂37.6 g~75 g,加水75 kg,稀释成1000~2000倍液,每隔7 天喷药1 次。

棚室栽培每亩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250 g烟熏,每隔9 天~11 天熏1 次,也可以在傍晚喷撒6.5%甲霉灵超细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8%克炭疽粉尘剂,每亩(667 m2)每次1 kg。

常用农药还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

每隔7 天~10 天左右防治 1 次,连续防治2 次~3 次。


最后我对他说,他们关注的多是用何种农药进行防治。

但是,防治蔬菜病害应当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也就是说要用栽培的措施做好预防工作。

其中包括:
1.与瓜类以外的蔬菜轮作,最好能达到3 年。

让病菌长时间找不到适合的寄主,等病菌死亡后,再种黄瓜等瓜类蔬菜就没事儿了。

2. 种子处理:55 ℃的温水浸15 min进行消毒。

这两种病都可以通过种子携带,种前将其杀死,就安全了。

3.通风降湿,减少叶面结露。

这两种病的传播和发生都和棚室里的湿度和水分有关系,通风降湿不利于病害的发生。

4.及时清除病残株和叶并集中销毁。

病残株不仅是对自己有害,也会传给周边的农户。

在清园时,要做好病残株的处理。

处理时应在黄瓜收获后带秧处理,每亩(667 m2)使用4 kg~5 kg硫磺发烟薰棚,熏后再拉秧。

回到实验室,我首先使用解剖镜对黄瓜小斑的病斑进行了观察,在较高的倍数下,即可看到黄瓜靶斑病的孢子及孢子梗。

再将孢子用刀片挂下来,用显微镜观察它的形态及大小如下:分生孢子梗多数单生少
数呈几根在一起丛
生,单生时多数从菌
丝上垂直生出,丛生
时有时有子座,但不
发达。

孢子梗基部
稍膨大,不分枝,浅
褐色,有1 个~7 个隔
膜,靠基部的隔
膜,有时缢缩明
显。

孢子梗大小:90 μm~320 μm×5.75 μm ~12 μm。

分生孢子幼嫩时为浅榄褐色,成熟后为棕褐色。

孢子梗与孢子连接处由无色的连接体,连接体比孢子梗及孢子均细。

分生孢子呈倒梨形、棍棒形、钝圆柱形,形状各异;有的基部粗大,顶部尖或较尖;有1 个~16 个横隔膜,大小为:35μm~145μm×12μm~20 μm。

与文献报道的黄瓜靶斑病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 Curt.)Wei]基本一致。

(图6)
对黄瓜大斑直接刮取孢
子,使用显微镜观察。


次仅观察到大量的分生孢
子,孢子单胞,无色,多
数正直,少数微弯,两端钝
圆,内有颗粒状内含物,大小:
12.5 μm~20.0 μm×3.5 μm
~5.75 μm. 与文献报道的
黄瓜炭疽病菌:葫芦刺盘孢
[Colletotrichun orbiculare
(Berk.&Mont.)Arx)]基本一致
(图7)。

结果出来后,两天后将情况通报给安定镇的农技服务中心。

通过防治,使这两种病害都得到了控制。


图6 黄瓜褐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左)
及分生孢子(右面5个)及分生孢子
图7 黄瓜炭疽病病菌的分生孢子
GREENHOUSE & HORTICULTURE温室园艺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