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确保高压效果的可靠性。
【适用范围】蒸气式高压锅。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1.将水加到高压锅内至其刻度线,将欲灭菌物品放入锅内,关闭锅门,拧紧螺丝并确认已经封闭。
2.打开排气阀。
3.打开蒸汽开关,向锅内输入蒸汽或接通电源,使产生蒸汽。
4.观察排气阀的排气情况,待排出的气体由冷气变为蒸汽,压力表达到0.05mPa 时,关闭排气阀。
5.观察压力表,当压力升至0.15mPa时,开始计时。
6.压力达0.15mPa后,可调节进气阀,减少进气量,维持压力并使其稳定在0.15mPa。
电加热时,可切断电源,维持压力持续15分钟,至多不超过30分钟,否则营养物质破坏。
7.关闭进气阀门或切断电源,让锅内物品自然冷却,不可马上打开排气阀,以免发生意外。
8.待锅内压力降为零时,可打开锅盖,取出物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日期 06年06月06日确保培养箱温度恒定。
【适用范围】各种类型隔水式、温度设定为27℃、35℃、42℃、56℃培养箱。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操作方法】1.培养箱应放置于水平地面(或坚固的水平台),电源电压须匹配。
2.从注水口先将隔水箱内的水注满到浮标要求的位置。
3.将温度调节旋扭调至所需温度,然后将电源开关拨至“开”处。
4.每次使用时应在培养箱顶部插入标准温度计,监测实际温度。
5.培养箱工作温度波动范围应控制在±10C以内。
6.培养箱正面贴有温度记录表,记录每天上班和下班时温度,如温度超出正常范围,指示该温度的刻度应划上红圈,并把修正温度记录下来。
7.培养箱内外应保持清洁。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日期 06年06月06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适用范围】使用成品培养基干粉制备各种分离培养基。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步骤】1.在玻璃容器中加入所需蒸馏水的二分之一量,然后放入一定量培养基干粉,补足水量,轻轻搅拌以促进溶解。
2.校正pH:高压灭菌前可用pH计或精密pH试纸校正培养基的pH。
3.分装:液体培养基一般在灭菌前分装,分装时应注意每管的分装量不应高于试管的2/3。
琼脂平板是在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冷至50-600C时再倾注平板。
4.质量检查[1] 无菌试验:将制好的培养基在350C孵育过夜,判定是否灭菌合格。
[2] 效果检验:按不同的培养要求,接种相应的菌种,观察细菌的发育、菌落形态、色素、溶血等特征,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
5.保存:液体培养基及琼脂平板须在40C保存,一般不超过7天,如用塑料袋密封至多保存2周。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日期 06年06月06日确保染色结果清晰可靠。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试剂】1.结晶紫溶液A液:结晶紫 2g95%乙醇 20mlΒ液:草酸铵 0.8g蒸馏水 80ml使用前24小时将A液Β液混合后,过虑后装入试剂瓶内备用。
2.碘液碘 1g碘化钾 2g蒸馏水 300ml3.脱色液:95%乙醇4.复染液储存液:沙黄 2.5g95%乙醇 100ml应用液:储存液 10ml蒸馏水 90ml【方法】1.待检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涂片,经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
2.加结晶紫液染1分钟,清水冲去染液。
3.加碘液染1分钟,清水冲去染液。
4.加95%乙醇脱色液,不时摇动约10-30分钟,至紫色已脱落为至,水冲洗。
5.加复染液(伊红),染30分钟,水冲洗。
6.待涂片自然干燥后,油镜镜检。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日期 06年06月06日确保染色结果清晰可靠。
【方法】(一)碱性复红染色法【试剂】1、萋纳石炭酸复红溶液碱性复红乙醇饱和溶液 10ml5%石炭酸溶液 90ml2、脱色剂浓盐酸 3ml95%乙醇 97ml3、复染液(吕弗勒美蓝液)美蓝乙醇饱和溶液 30ml10%氢氧化钾 0.1ml蒸馏水 100ml【染色步骤】1、涂片经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后,加石炭酸复红溶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出现,切不可沸腾。
染5分钟(若染色奴卡菌需要加长时间),水洗。
2、加脱色剂,不时摇动坡片至无红色脱落为至,水洗。
3、加复染液,染0.5-1分钟。
4、干后镜检。
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为蓝色。
注:奴卡菌、放线菌标本染色时,脱色剂改用2%硫酸水溶液。
(二)金胺O-罗丹明Β染色法【染剂】1、罗丹明Β液:罗丹明Β 0.1g加蒸馏水100ml;2、0.1%金胺O液:金胺O 0.1g加蒸馏水95ml,再加入纯石炭酸5ml,混匀。
3、3%盐酸酒精。
4、稀释美蓝液:吕弗勒美蓝液10ml,加蒸馏水90ml,混匀。
【方法】1、涂片固定后加第1液30-90分钟。
2、弃去第1液后加第2液染15分钟。
3、用第3液脱色1-2分钟,水洗。
4、滴加第4液染30分钟,水洗,待干,荧光镜检。
【结果】抗酸菌在暗背景中呈现金黄色荧光。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日期 06年06月06日指导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步骤】1.选择一适当的静脉穿刺处,先以70%酒精擦拭。
2.再用棉签沾取2%碘酊涂于欲作静脉穿刺处,让其干后再用70%酒精擦拭。
3.全部手续再作一此(如必要)4.用一支无菌的21号针头与10ml针筒抽空(成人约抽取10ml血液,小孩约抽取1-5ml)。
5.血液抽出后,立即注入血液培养瓶,马上充分混匀后,再送入检验。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日期 06年06月06日保证血(骨髓)培养结果的正确性。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主管、科主任。
【实验条件】培养箱或厌氧培养箱(或厌氧罐)或全自动血培养仪。
【操作程序】(一)标本采集严格无菌技术取血液10ml(儿童血液1-5ml)、骨髓0.5-1 ml注入血培养瓶后立即送实验室,注入厌氧瓶时要注意勿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注入瓶内,培养瓶在送试验室前,不可放冰箱暂存。
(二)培养1.实验室接到血培养瓶后,放350C孵育。
2.经过12-18小时,350C孵育后,在血平板或巧克力平板上盲传一次。
3.盲传后继续孵育,每日早晨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直至第7天。
4.无细菌生长表现的培养瓶,在观察的7天中,最少应做2次盲目传种。
5.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时,待其仪器报警,涂片、接种;若仪器未报警,5天后盲种,仍为阴性,才能报告。
(三)分离鉴定1.盲传阳性或肉眼可见生长现象,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所见结果应及时报告临床医师。
2.根据涂片结果,如为一种细菌生长,则直接以增菌液做鉴定实验;如有两种或多种细菌同时生长,则必须经过分离培养,以获得纯菌种后做鉴定。
3.细菌鉴定要做到种的鉴定。
(四)药敏实验1.根据涂片结果,直接以培养瓶内的增菌液做直接药物敏感性测试,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得出初步结果,供临床医师作为治疗的参考。
2.标本经平板分离纯培养后,做标准化药敏实验正式报告给临床。
【结果的判断】1.疑有细菌生长者,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后,电话通知主管医师。
2.任何时候平板上长出单个菌落,应立即完成鉴定就及标准化药敏实验,并发出报告,报告形式为“XXX细菌生长”,药敏实验报告形式为“XXX敏感”等。
3.培养3天为阴性的标本,应电话通知临床医师,培养7天仍为阴性者,应报告“经7日培养无细菌生长”。
操作人员部门主管质量负责人姓名唐玉贞检验科检验科日期 06*年06月06日保证质量评价的准确可靠。
【目的】保证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的可靠性。
【材料】(一)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平板,只适合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霍乱弧菌;HTM琼脂,只适合嗜血杆菌;GC琼脂+1%特定的生长因子,只适合淋病奈瑟菌;Mueller-Hinton琼脂+5%羊血,只适合链球菌。
(二)药敏纸片抗菌药物纸片直径约为6.0-6.35mm,每片的吸水量约20ml。
(三)质控菌株K-Β法质量控制用菌株常规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四)菌液比浊管接种菌液浓度为1.5x108/ml,相当于0.5的麦氏比浊管。
【方法】1.制备接种菌液:挑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移种于M-H液体培养基中,置350C温箱中孵育4小时,校正浊度,或用接中环挑取菌落,置浮于生理盐水中振荡混匀后与标准化浊管比浊,调整浊度与比浊管相同。
2.接种平板:用无菌棉签蘸取已制备好的接种好的菌液,在管壁上旋转挤压九次,去掉过多的菌液,涂布整个M-H培养基表面,并将平板旋转60℃,反复几次,最后沿平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布均匀。
3.贴纸片: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约15分钟),用无菌镊子取纸片贴在琼脂平板表面,并用镊尖轻压一下,使其贴平。
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
4.孵育:把贴好药敏纸片的平皿放进350C孵平板,最好单独摆放,不超过2个叠在一起,孵育18-24小时后,读取结果。
5.判定结果:培养后取出平板,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环的直径,抑菌环的边缘以肉眼见不到细菌明显生长为限,然后根据抑菌环直径大小、NCCLS判断细菌的敏感性,并加以记录。
二、稀释试验【目的】1.为了决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为了决定抗生素杀菌能力,或实验两种以上抗生素对细菌的协同作用或对抗作用。
【方法】(一)肉汤稀释试验1.适用情况:[1] 血液培养。
[2] 病人对适当治疗方法无效。
[3] 免疫机能障碍病人[4] 病人经治疗后复发者。
2.培养基的选择:一般细菌用调节好阳离子的M-H肉汤(CAMHB),如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霍乱弧菌;某些挑剔性细菌则根据其生长的营养需要,向M-H肉汤中加入适当的营养物进行实验,如HTM肉汤,只适合嗜血杆菌;CAMHB+2-5%冻融马血,适合肺炎链球菌以及以外的链球菌。
3. 肉汤的连续稀释:[1] 将各种抗微生物药物库存液稀释成200ug/ml或200u/ml。
[2] 取10支无菌试管,写上编号1-10,为一组每种抗生素需一种。
[3] 自第2管至10管各加入无菌肉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