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祖国的神圣领土

祖国的神圣领土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南方地区的一部分,在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学习的必要性。

主要包括“祖国神圣的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济”三方面内容,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

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趣味性、逻辑性强,又注重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较强,感性认识占重要地位,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他们具有一定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对资料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欠缺;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从他们感性趣的内容入手,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大胆提出设想,提出探究性的解决办法。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创新。

内容上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香港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情感教育上以谈话法,突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让社会进入地理课堂,让地理教学走进社会。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台湾省的范围、位置,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信息、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教学重点
1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征。

2台湾省农产品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
1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特色。

3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4、教学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多方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5、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收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配有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台湾风景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听歌曲,问学生谁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风景,学生回答是台湾,然后反问学生是否去过台湾,答没有,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到台湾去旅游。

看看这美丽富饶的宝岛。

新课
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播放配有声音的课件《乡愁》。

教师:“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海峡指的就是台湾省。

这首诗,反映了在解放战争期间迁移到台湾的士兵长期无法回到大陆故乡,而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得感情深刻,催人泪下。

饱含了台湾同胞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示“郑成功塑像”图片,进一步介绍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

让学生阅读关于台湾的历史阅读材料,展示课件,师生分析台湾是由于陆地下沉海水进入才与大陆分离的,存在地缘关系;台湾人保留着福建的乡音,存在血缘关系;明代史称,存在历史关系;福建也信奉妈祖,存在文化关系。

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台湾一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无论从历史渊源、地缘关系、血缘关系,还是从人文风俗方面,台湾都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的。

电脑上展示中国地形图,[提问]读图说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海峡及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
[小结]台湾岛东临太平洋,北临东海,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其中台湾海峡是东海、南海的航运要冲,有我国“海上走廊”之称。

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一衣带水的位置关系。

[提问]在台湾省概况图中找出彭湖列岛、钓鱼岛。

学生活动:5名学生到前面来分别扮演台湾岛、太平洋、南海、东海、台湾海峡,并且说出自己的扮演的这些地方分别在台湾的什么方向。

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结]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彭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

其中,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活动:请你在图6.22中找到福州和基隆,并用所学的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计算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在直观印象基础上,通过比例尺的计算加深台湾海陆位置的理解。

展示课件台湾的人口分布不均,西密东疏,这主要受气候、地形、交通、城市等的影响。

从而引入第二个问题台湾的自然环境。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自然环境影响人口的分布,那么台湾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台湾丰富的物产和秀丽的风光。

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一下吧。

展示台湾地形图,[提问]台湾的地形、地势、最高峰、山脉的走向。

师生总结:山地占2/3,中部和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

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峰是玉山。

山脉走向东北西南。

展示河流和湖泊课件提问台湾最长的河流和最大的湖泊?追问河流的流向和原因?
师生总结分别是浊水溪和日月潭。

流向是自东向西,因为地势是东高西低。

展示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形剖面图更加直观的说明台湾的地形、地势、山脉走向、河流、湖泊。

展示台湾的海陆位置图,引出台湾深受夏季风和台风的影响,降水多,具有“湿”的特
点。

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

师生一起讨论影响火烧寮降水多的因素不仅受夏季风、台风的影响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火烧寮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展示台湾的地形图,[提问]北回归线横穿台湾的什么部位?
学生回答:中南部。

教师进一步追问:台湾所处的温度带、气候类型和特点。

师生总结: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

与同学一起淘宝:
教师:导游告诉大家台湾有许多美称,如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等,游客想知道这些美称的含义,你能告诉他们吗?
展示资源宝库图:师生一起讨论。

岛的树种达4000种以上,相当于整个亚洲大陆木本植物的2/3,故有“绿岛”、“植物王国”和“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台湾以盛产四季花卉特别是兰花而闻名,品种多达100多种。

因此,台湾自古有“四季如春的花园”和“兰花之岛”的美称。

台湾的樟树几乎分布于全岛,樟脑和樟油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樟脑之乡”。

台湾西部沿海,沙滩平布,地势平坦,干湿季明显,全年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发展晒盐业十分便利。

所以被誉为“海上盐仓”
展示台湾的物产,进一步追问,想一想,我们辽宁这样的北方地区也有这些资源吗?通过对比南北方物产的差异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台湾美称的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宝岛台湾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

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台湾的经济情况。

三、外向型经济
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课件展示台湾的两个大城市台北和高雄。

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台湾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找出每个阶段出口的物质和经济特色?
3、60年代后台湾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什么类型的经济?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出示课件。

[提问]台湾发展出口型经济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师生讨论总结四个优势条件。

[提问]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是什么?
师生总结:出口贸易
[提问]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是谁?
师生总结:祖国大陆
学生活动:完成70页活动题。

课堂练习:学生回答。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
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课堂练习题:
一、我国神圣的领土
1.台湾省包括(),以及附近的()、()等许多小岛。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临(),南临()、西隔()福建相望。

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风景名胜:()、()
2.()是台湾最著名的树种,()产量高。

3.()是台湾特有的树种。

三、出口导向型经济
1.形成了(“”)型经济。

2.工业城市主要分布于()。

四:综合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海峡)
B (列岛)
C (湖泊)
D (岛)
(2)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名称:
①②;
(3) ①城东北方向的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
方,原因是。

(4)台湾多地震的原
因是。

(5)台湾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