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节目制作》教学大纲(华文新魏二号)课程名称:广电节目制作学分:3学时:60讲课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32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电视摄像》、《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技术基础》适用专业:四年制新闻学专业开课学科部:文管学科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楷体小三号)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目的:使学生能够了解摄录设备的基本原理,运用理论讲授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彩色电视摄像机、录像机及其附件等前期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熟练操作、配接电视系统中的各种音视频设备。
(2)能搭建基本电视制作系统。
(2)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对每个环节都有准确的把握,包括节目制作前期准备,设备的维护,制作过程中应急情况的处理等。
(3)能独立完成电视短片的制作。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部分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一、节目制作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回顾《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等前续课程中的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1)景别(2)镜头(3)光线(4)构图(5)镜头组接(蒙太奇)(6)声画结合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景别、镜头、光线、构图;(2)熟悉: 声画结合;(3)掌握:镜头组接(蒙太奇);作业与实践:(1)总结景别的类型(2)总结蒙太奇的概念与表现形式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第二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1.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这种数字化节目制作方式的工作环境与硬件平台,了解各种常见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与线性编辑的区别。
2.教学内容:(1)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2)数字化节目制作概述(3)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4)非线性编辑的特点(5)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数字化节目制作;(2)熟悉: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特点;(3)掌握: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作业与实践:(1)总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2)上机熟悉非线性编辑的工作环境、熟悉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第三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操作与技巧三、素材的采集与管理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使用相应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高质量的音视频素材的各种基本方法,并能对所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用户环境进行自由的定制,能对素材进行灵活、高效的管理。
2.教学内容:(1)项目设置、采集参数设置(2)非线性编辑对前期拍摄的要求(3)视频采集(4)音频采集(5)批量采集(6)其他类型素材的使用(7)管理素材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非线性编辑对前期拍摄的要求;(2)熟悉: 项目设置、采集参数设置;(3)掌握:各种素材的使用与管理;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项目设置、采集参数设置并进行音视频素材采集;(2)上机练习图形、图像、动画等其他类型素材的使用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四、素材的剪辑与技巧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预览素材、剪辑素材、调整素材的基本方法,为高效的进行节目制作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1)预览素材的方法与途径(2)素材剪辑的常用操作(3)将素材添加到音、视频轨道(4)素材剪辑的常用技巧3.教学要求(1)了解: 高效的素材剪辑对节目制作的意义;(2)熟悉: 素材剪辑的工作环境与设置;(3)掌握:预览素材、剪辑素材的常用操作与技巧、将剪辑好的素材添加到相应轨道;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预览素材、剪辑素材的常用操作;(2)拍摄一组分镜素材,采集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并利用本部分所学知识对素材进行剪辑,并安分镜脚本对各镜头进行组接。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五、转场与过渡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镜头切换特效的基本方法,能根据节目需要对镜头切换特效进行自由调整与控制,掌握镜头切换特效使用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1)转场与过渡意义与使用原则(2)转场与过渡的基本使用方法(3)调节转场与过渡的参数(4)自定义与第三方转场过渡的使用3.教学要求(1)了解: 转场与过渡意义与使用原则;(2)熟悉: 自定义与第三方转场过渡的使用;(3)掌握:转场与过渡基本使用方法、参数调节;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转场与过渡的基本使用方法、参数调节技巧;(2)在上一部分内容拍摄分镜素材的基础上,在各分镜之间练习加入适当的转场与过渡特效,并对各切换特效进行参数调节,进一步理解切换特效的使用原则。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5.教学学时:10学时,其中6学时理论讲授,4学时上机实践六、数字特技制作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后期数字特技制作在节目制作中的意义,掌握对添加到音、视频轨道上的分镜素材进行数字特技制作的基本方法与常用技巧。
2.教学内容:(1)后期数字特技的意义(2)数字视频特技制作的用户环境与基本使用方法(3)数字视频特技的参数调整与动画制作(4)素材色彩校正(5)系统内置数字特技的使用(6)第三方数字视频特技的使用(7)常见数字视频特技的制作技巧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后期数字特技的意义;(2)熟悉: 第三方数字特技的使用;(3)掌握:数字特技制作的用户环境、数字特技的参数调整与动画制作、素材的色彩校正、系统内置数字特技的使用、常见数字特技的制作技巧。
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数字特技的用户环境、基本使用方法、参数调节技巧、特技动画制作;(2)在上一部分内容拍摄分镜素材的基础上,根据节目需要对某个分镜素材添加相应数字特技,并对特技参数进行调节、动画制作等相应操作,进一步理解后期数字特技制作在节目制作中的意义。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七、音频混合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非线性编辑中音频素材的采集与使用方法,能熟练对节目中使用的音频素材进行剪辑、调整,初步掌握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与调节。
2.教学内容:(1)音频素材的类型与获取方法(2)音频素材剪辑(3)系统内置数字调音台的使用(4)多声道音频的创建与使用(5)系统内置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6)第三方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7)常见数字音频特技的制作技巧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音频素材的类型、数字混音的意义、后期数字音频特技的意义;(2)熟悉: 第三方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3)掌握:各类型数字音频素材的获取、音频素材的剪辑、系统内置数字调音台的使用、系统内置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常见数字音频特技的制作技巧。
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各类型数字音频素材的获取方法;(2)上机实践系统内置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内置数字调音台的使用、第三方数字音频特技的使用;(3)上机实践常见数字音频特技的制作技巧。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八、字幕与图表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字幕与图表在影视节目中的意义、作用与分类,能熟练的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字幕与图表创建工具编辑制作节目中所需的各类字幕与图表。
2.教学内容:(1)字幕与图表的意义、作用与分类(2)系统内置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3)第三方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4)常见字幕与图表的创建与技巧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字幕与图表的意义、作用与分类;(2)熟悉: 第三方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3)掌握:系统内置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常见字幕与图表的创建与技巧。
作业与实践:(1)上机实践系统内置字幕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2)上机实践第三方字幕与图表创建工具的使用方法;(3)上机实践常见字幕图表的创建与技巧。
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九、后期数字合成使学生了解后期数字合成的概念以及在现代影视制作中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素材合成的各种方式。
能熟练完成常见合成的制作。
2.教学内容:(1)后期数字合成的概念、意义(2)素材合成方式概述(3)利用透明度合成(4)利用Alpha通道合成(5)利用键控合成(6)利用蒙板(Matte)合成(7)其他合成方式的使用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后期数字合成的概念、意义;(2)熟悉: 后期数字合成的常用合成方式;(3)掌握:利用透明度、Alpha通道、键控、蒙板等方式对素材进行叠加合成。
作业与实践:(1)分析总结后期数字中素材间的合成方式;(2)上机实践透明度、Alpha通道合成方式;(3)上机实践键控抠像;(4)上机实践蒙板合成方式(5)根据某个视频作品的需要,对部分镜头素材进行叠加合成编辑操作。
理论讲授与上机操作演示结合十、视频输出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如何将编辑好的影视作品输出到文件、磁带、DVD、网络等媒体上,并能根据需要合理的设置输出参数。
2.教学内容:(1)视频输出概述(2)视频压缩与音频压缩(编码)(3)输出到文件(4)输出到DVD(5)输出到流媒体(6)输出到磁带(7)输出成序列帧(8)输出成其他媒体形式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影视作品的形式;(2)熟悉: 常见视频编码器、音频编码器的使用;(3)掌握:将影视作品输出到DVD、文件、序列帧、磁带。
作业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