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初三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初三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与原理)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主要考点:1. 常识: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的概念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能量低的靠近原子核;第一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先排满内层,在排外层;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有可能改变②硝酸根离子NO3-;氯酸根离子ClO3-;氢氧根离子OH-;碳酸氢根离子HC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酸根离子MnO42-;高锰酸根离子MnO4-;磷酸根离子PO43-;铵根离子NH4+③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之间的区别:判断元素种类,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与核内质子数④地壳中含量前四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N);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⑤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合价2.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联系;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①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构成的物质:共价化合物(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等)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单晶硅;稀有气体;金属单质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氢氧化钙等)注:(1)单一的离子是不能够形成物质的。

例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形成的,千万不能说是由氯化钠离子形成的(2)离子化合物是通过阴阳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3)判断方法: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简单的判别方法:看其化合物的名称中是否有“钅”字旁,如有则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则是共价化合物②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三种粒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仅是数值关系)相对分子质量=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④分子、原子、离子为微观概念;物质、元素为宏观概念在做选择题、填空题中应注意概念的微观宏观匹配性3. 应用:根据粒子示意图判断阴阳离子和原子,化合价,化学式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化合价原理不同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有关,得电子为负,失电子为正,数目与得失电子数目相同;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共用电子对有关,偏向为负,偏离为正,数目与共用电子对数目有关;化合价规则: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③在写化学式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化合价与元素符号的下表是否匹配典型习题:1.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分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3. 1个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

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变成()A. 质子B. 原子核C. 阳离子D. 带负电荷的离子4. 中秋节在桂花园中赏月,我们能嗅到桂花香。

这个事实能说明()酒精跟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这一事实说明()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C. 分子具有质量D.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5. 苯丙胺类药物有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属于体育运动员的违禁药物。

对其中化学式为C9H13N的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由C、H、N3种元素组成B. 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C. 属于有机物D. 分子中C、H、N原子个数比为9:13:17. 某粒子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该粒子是()A. 原子B. 分子C. 阳离子D. 阴离子9. 下列符号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A. CuB. O2C. 2H2SO4D. NaCl11. 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单质,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元素的是()A. HB. O2C. NaClD. C12. 某氮的氧化物中,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16,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2O5D. N2O313. 由四种微粒:①氯离子,②氢氧根离子,③氟离子,④铵根离子,其中核电荷数相同并且带负电荷的是()A.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②③16. 元素A和元素B能形成AB2型化合物,则A、B元素的核电荷数可能是()A. 13和17B. 11和8C. 6和8D. 12和917. 某元素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8之间,已知R2-的核外有x个电子,则R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及与钠化合时的化学式为()A. x,NaRB. 2x,Na2RC. x-2,Na2RD. x+2,Na2R18. 粒子H3O+具有的电子总数是()A. 19B. 18C. 11D. 10二、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常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①催化剂在反应中改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缓慢氧化氧化反应 (放热) 剧烈氧化 (燃烧) 条件:①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影响因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氧气的浓度 类型: 一般:安静的燃烧 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爆炸 一般情况下:呼吸,金属生锈,食物腐败变质 自燃: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扩散,达到着火点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2. 了解:① 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物质的属性或能力,一般有“能,可以”等;而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则是指一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过程判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否有其他物质产生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②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联系与区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失去氧,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得到氧,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③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关键是置换反应的判断: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立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 CO + CuO == Cu + CO 2 ; CH 4 + 2O 2 == CO 2 + 2H 2O注意: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出发进行的,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则是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是得氧或失氧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④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如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 3. 应用: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 ① 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与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所有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② 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改变③ 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质量或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典型习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分馏液态空气制取氮气②实验室制取氧气③镁条在空气中存放后表面失去金属光泽④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变为粉末⑤湿衣服晾干⑥牛奶变酸⑦铁钉生锈⑧石蜡熔化A. ②⑥⑦B. ④⑤⑧C. ①③⑤D. ①⑤⑧3.下列变化中,肯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物质发生爆炸②由铝原子变成铝离子③酒精燃烧④火柴梗蘸一点儿浓硫酸后变黑⑤汽油挥发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④⑤D. ③④⑤4.某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该反应( )A. 可能是化合反应B. 不可能是分解反应C. 一定是置换反应D. 可能是分解反应5.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C. A. 变化中火星四射 B. 有发光现象 C. 有大量热放出D. 有黑色固体生成8.“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反应中,可以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的是()A. 分解反应B. 置换反应C. 氧化反应D. 化合反应10.氧化银钮扣电池常用于计算机。

电池内的总反应为:Zn + Ag2O == ZnO + 2A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锌发生了氧化反应C. 氧化银发生了还原反应D. 锌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12.氢气用于冶炼金属的反应为:Fe2O3 + 3H2 == 2Fe + 3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 Fe2O3被还原C. Fe2O3发生氧化反应D. H2是还原剂13.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B. 元素的种类C. 原子的总数D. 分子的数目15.某4.6g有机物完全燃烧得到8.8g CO2和5.4 H2O,可以判断该有机物()A.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A. C. 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无法确定18.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部分油田油井起火燃烧,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来灭火的是()A. 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B. 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 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 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19.常温,常压下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别的是()A. 汞和铝B. 酒精与醋酸C. 二氧化锰与氧化铜D. 氢氧化铜与硫酸铜21.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的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1体积甲气体(化学式为X4)和6体积的乙气体(化学式为Y2)完全发生反应生成了4体积的丙气体。

则丙的化学式为()A. X2YB. XY3C. X2Y6D. XY223.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

经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O2 + 2R + 2H2O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三、物质的分类和命名主要考点:1.2.3. 识记:①某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和化学式②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典型习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醋酸B. 生理盐水C. 不锈钢D. 石油2. 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符的是()A. 氯化铁(FeCl2)B. 硫酸钠(Na2SO4)C. 氯化银(AgCl2)D. 氢氧化镁(MgOH)3. 下列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气态化合物是()A. CO2B. CC. H2D.CO5.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干冰B. 熟石灰C. 空气D. 醋酸6. 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 一定是单质B. 一定是混合物C. 一定是纯净物D. 一定不是化合物7.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盐酸B. 硫酸C. 醋酸D. 碳酸8. 下列物质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都可以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