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综合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不灭朴素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B.亘古不灭朴素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C.亘古不变质朴无华息息相关扬长避短D.亘古不变质朴无华休戚相关相得益彰解析:选C。
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
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
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
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
“休戚相关”与“息息相关”的区别在于“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可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第四处根据前面的句子的主语“中国人”,应选“扬长避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解析:选D。
A、B、C三个选项,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杂糅,与前后文语意不连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的能力。
A项,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唯一”语序不当;D项,主语残缺,“唯一”语序不当。
4.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答:解析:从“游客”到“生成订单”的过程要清晰完整,不能有遗漏,“游客—注册—登录—购买—生成订单”过程中并列的内容要交代清楚,不能出现语病。
答案:(示例1)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
然后以会员身份登录。
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查看购物车,查询订单。
(示例2)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
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
5.“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通常由熟人、半熟人组成,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
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
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生厌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从最初的好奇,到其后的信赖,再到现在的欲罢不能,这就是“朋友圈”现象。
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朋友圈”现象?请你谈谈对它的认识,不超过150字。
(5分)答:答案:(示例1)“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
它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
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
(示例2)“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
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
对“朋友圈”这样的交际舞台,如果你无法拒绝,无法屏蔽,也无法选择离开,最现实的办法,是淡看这个虚拟的圈子,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永远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
(示例3)“朋友圈”是一个网络熟人社会,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人际间的支持,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
但和其他网络社交工具一样,“朋友圈”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特点,各种资讯被切割成细小的片断,让完整的表达、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实现。
不拒绝,不依赖,这或许是对待“朋友圈”应有的态度。
(示例4)“朋友圈”只是一种网上交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
每个人都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释放压力,这个系统更重要的是亲人、朋友、同事和爱人等生活中与自己亲密的人,而不是“朋友圈”中虚拟的朋友。
不拒绝,不依赖,这也许是对待“朋友圈”应有的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8分)材料一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
中医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
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
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 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 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选自2017年1月16日中国报告网,有删改) 附图: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总产值及销售收入情况材料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
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
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中药出口额的33%。
(选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海外屡遭抢注。
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
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
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选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2017年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
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
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 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选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4分)( )A.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
B.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D.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备受世界推崇。
解析:选B。
A项,扩大范围。
“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错误,原文是“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
C项,“国际话语权丢失”于文无据,原文强调中医药要“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并非说国际话语权已经丢失。
D项,“备受世界推崇”无中生有。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4分)( )A.材料一用图表直观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材料一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是一样的,都从客观的角度报道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解析:选A。
B项,“都引用了精确数据”错,材料四有些数据是“据不完全统计”而得出的。
C项,“点明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说法不当。
D项,两则材料陈述新闻事实的先后顺序并不一样,且“报道时效性较强的内容”错,材料一报道的新闻事实时效性不强。
8.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请简要分析。
(10分)答:解析:四则材料中,材料一介绍了我国中医药发展概况,材料二、三提到了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其中材料二提到中国在世界植物药市场上的国际地位不容乐观,材料三提到中药秘方流失,中药商标被抢注,专利被抢先申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