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文献归纳分析,回顾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信息共享、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绩效评估等,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然后对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进行论述,分析电子商务供应链集成的优势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1.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概述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先进管理模式,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的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进入以及管理方法的应用已经为国内外先进企业所接纳与采用。

21世纪的企业竞争,已不仅是一个企业与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一条供应链的竞争。

企业都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合作伙伴的选择,强强联合,打造强势的供应链。

电子商务(E-Commerce)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电子交易为手段完成金融、物品、服务、信息等价值的交换,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交易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我国企业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加速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2.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供应链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

以下围绕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介绍。

2.1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保持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前提下,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并尽可能加以降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

关于库存问题一般分为确定性库存与随机性库存两类。

确定性库存即需求连续、确定,并且以固定速率到达,不允许缺货,产品可以立即得到补充,每次订货量、订货费用与单位库存费用均保持不变。

在保持确定性需求的基础上,不少研究人员从批量折扣、供货滞后时间、缺货事后补充等角度进行了扩展[2]。

随机库存模型更为贴近实际,需求随机、订货成本可变、允许缺货且考虑的是单周期模型即报童模型(Newsboy Model)。

供应链库存问题也可分为两类即单级生产库存系统与多级生产库存系统。

单级库存生产系统考虑在生产与销售之间只有一级的情况,虽然关于单级生产库存系统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其前提与假设往往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如企业多受到库存空间、加工能力等约束条件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3]。

多级供应链库存管理从运作方式上可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

集中式即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信息共享,企业基于上下游节点库存决定自己的库存,但各企业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在实际运作中集中式管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分散式即各成员独自拥有信息,基于本企业库存制定各自库存策略。

2.2 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主要包括布局问题、选址——分派问题和选址———路径问题等。

选取恰当的设施数目、设施位置,合理确定设施能力、分派服务对象、安排车辆及路径,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对物流环节的满意度,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4]。

大多数此类问题,可归结为按照一定的要求(即目标函数,如距离最短、配送时间最短、成本最小等) ,将物流过程归结为表述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计算机求得合理可行的方案。

在随机需求条件下,物流系统设计除使系统总成本的期望值最小外,还要满足各需求地对配送响应时间的要求。

李延晖、马士华、刘黎明研究了基于时间约束的供应链配送系统随机模型[5]。

对一些数学上的难解最优化问题,在物流配送网络设计中,采用遗传算法,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如吴坚、史忠科基于遗传算法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6]。

2.3 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减少不确定性、减少波动增量和加强供应链伙伴关系最重要的策略。

供应链通过链中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整个链条上的高效流动,实现供应链内部成员之间更好的协同运作,是发挥出强大的整体竞争优势的关键。

其中信息流在供应链的运作中起到协调和控制作用,其运行的好坏对供应链的运作产生直接影响[7]。

TOWILL 研究表明: 有效的信息共享即强化需求信息可以大幅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库存,并减少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8]。

在国内,冯蔚东、陈剑探讨了利用信息共享降低供应链成本等问题[9]。

马士华等则对供应链中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模式及共享模式、供应商和零售商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研究[10]。

基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情况,一些学者对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销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系统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得到的结论主要有:信息共享活动减少了供应链中需求信息的不确定,导致商品短缺或者滞销损失减少。

需要改善订货,更好地制定生产和库存分配方案,提高服务水平。

2.4 战略伙伴关系管理随着战略管理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把供应链管理看作一种战略性的管理体系,偏重于研究所有节点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偏向于长期计划的研究,而不再局限于短期的、基于某些业务活动的经济关系研究。

因此,对战略伙伴关系管理的研究得到重视。

供应商关系管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价与供应商开发。

DICKSON (1966) 最早开始系统地研究供应商评价问题,在其论文中提到:“从研究采购问题的文献中,非常容易地列出50 种不同的影响因素(影响供应商绩效的特征) ”,并整理了23 项评价供应商的准则[11]。

WEBER(1991) 回顾了自1966 年以来与供应商选择相关的74 篇文献,着重讨论了供应商选择过程中的23 条准则,涉及质量、配送、价格和态度等以及分析方法[12] 。

YAHYA & KIN GSMAN(1999) 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了供应商评价准则及相应权重,但他们的评价指标与DICKSON 给出的评价准则差别并不大[13]。

供应商开发是创造和维持客户与竞争力强的供应商之间的网链管理,通过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来提高供应商在技术、质量、送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进而加快其发展步伐。

供应商开发包括两个阶段:供应商协调和供应商发展;供应商协调的目的是消除企业间的浪费,亦即减少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供应商发展则是为了消除企业内的浪费[14]。

2.5 绩效评估供应链绩效评估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准确衡量节点企业绩效与整条供应链绩效的保证,是协调各企业关系、合理分配供应链利益的“标尺”。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供应链绩效评估的关键,不少学者都围绕这个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LUMMUS 等从4个方面列举了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

在供应方面,有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在过程管理方面,有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情况;在交货运送方面,有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在需求管理方面,有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15]。

BEAMON 认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

定性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由交易前满意度、交易满意度和交易后满意度等三部分构成) 、柔性、信息流和物流整合度、有效风险管理和供应商绩效。

定量指标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成本的指标,包括成本最小化、销售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库存投资最小化和投资回报最大化;另一类是基于顾客响应的指标,包括满足率最大化、产品交货延迟最小化、顾客响应时间最短、定货至交货时间最短和功能重复最小化[16]。

徐贤浩等提出了能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包括: ①产销率指标; ②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③产需率指标; ④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 循环期指标; ⑤供应链总体运营成本指标; ⑥供应链核心产品成本指标; ⑦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17]。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内外各个层面,实施企业流程再造,应用信息技术,借助于计算机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

这一论点将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实现了紧密的结合。

因此,电子商务成功实施的关键也就是供应链管理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

企业通过互联网, 在商务活动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前台服务,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独特享受, 然而, 在互联网界面背后, 供货系统的高效运作, 才是企业带给顾客生动鲜活现实体验的基础。

为了满足电子商务实时、动态交易的要求,作为电子商务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系统必须进行转变, 即由传统的供应链向现代供应链转变, 从而带动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的转变。

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商务模式中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而造成的市场拓展的障碍, 减少了由于过多的人为原因而造成的错误, 增加了企业价值链的透明度, 使得企业可以利用不同的渠道将产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企业可以利用网络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企业, 真正实现商业伙伴关系; 另外, 企业还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大幅度增加产品供应链间的透明度和能见度,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产品库存, 并通过信息的交流, 使企业可以随时掌握产品的市场信息, 了解客户的需要。

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和网络平台, 可以建立起多种组织间灵活的电子链接, 从而改善商务伙伴间的通讯方式, 将供应链上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孤岛连接在一起, 使业务和信息实现集成和共享, 使一些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变得切实可行。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有机结合,它以顾客为中心,集成整个供应链过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快速敏捷反应,极大地降低库存水平。

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具有下面的优势:(1)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客户关系电子商务使供应链管理者通过与它的客户和供应商之间构筑信息流和知识流来建立新型的客户关系,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住现有客户。

(2)有利于保持现有业务增长通过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实现供应链系统内的各相关企业对产品和业务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

供应链中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统一管理,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供应链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

(3)有利于开拓新的客户和新的业务实施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的业务重组,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保留现有客户,而且由于能够提供更多的功能、业务,必然会吸引新的客户加入供应链,同时也带来新的业务。

(4)有利于分享需要的信息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交易涉及信息流、产品流和资金流。

供应链中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从而有利于各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及供应商的供货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