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培训
实际上危机发生后,有许多人是可以 自愈的,他们是有能力的!
危机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 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 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 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 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危机干预是心理急救。
使用技术:评估后个别处理
每一个见证到灾难的人 均会被灾难影响
在任何一个灾难中,失落及创伤会直 接影响许多人。此外,许多在其它非直 接受灾区域的人,情绪上也会受到影响。
即使一个人是透过二手消息或经由一 些大众传播媒体得到讯息,也会受到影 响。
危机引发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疲倦 呕吐 晕眩 神经性颤栗 腹泻 发冷 呼吸困难
危机介入的目的
扩展其应变能力 减轻其后续压力 增进下列三者重建信心的可能性
— 对已 — 对人 — 对事
危机干预的目标
协助当事人度过现有的混乱 缩小危机负面影响程度 恢复到危机前的功能与现实状态 减少日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
stress disorder PTSD) 增加当事人成长的可能性,学到新的因应技
恶心 肌肉酸痛 盗汗
头痛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皮疹 过敏 烧灼感
心理创伤的经验
突然、意外、非常 超过当事人(自认)能应对的程度 破坏了对自己、他人、世界的看法 动摇了对人生的主控感,对公众的信心、
对世界的了解程度
心理创伤后的第一组反应
经验重现(闯入性症状) 回忆(影像、思想、知觉) 恶梦 闪回(回到当时的错觉) 类似情境会引发心理痛苦 类似情境会引发生理反应
心理创伤后的第二组反应
逃避与麻木(回避症状 )
逃避有关感想或谈话 逃避有关人、事、地 重要情节失忆 参与活动兴趣降低 疏离感或孤立 情感局限 来日无多之感
心理创伤后的第三组反应
警觉度增加(高警觉反应症状)
难入睡或睡熟 易怒或暴怒 难专注 过分警觉 易受惊吓
灾难性心理危机的四种结局
巧、增加生活选择、拓展人生观将是最高目 标
注意:为了避免参与危机干预反而造成 危机干预人员出现心理伤害,心理危机 干预多以干预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工作
(2-3人,男女均要有)。
危机干预的形式
危机快速反应小组 电子延伸服务 学校危机干预 家庭问题干预中心
危机快速反应服务组
危机快速反应服务组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 医护人员、志愿者、政府官员等共同组成, 强调多学科的合作。平时各成员做自己工作 的同时,要经常在一起协商训练。一旦危机 发生,他们就离开原工作岗位,组成危机干 预小组,进入危机现场,以提供有效的危机 干预服务
危机干预对象分级及干预措施(一)
第一级人群:死难者家属,重伤员及重伤者 家属
使用技术:个别心理治疗:包括居丧干预 第二级人群: 轻伤员和伤者家属,救援组织
和实施人员,现场幸存者 使用技术:心理辅导:视情况个别或集体治疗,
对特殊人群,比如儿童,采用特殊的干预措 施
危机干预对象分级及干预措施(二)
学校危机干预小组
常在家庭破裂、家长吸毒、扣留学校人 质、校园悲剧等危机事件中起着重要作 用,也对学校制定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预 案,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问题干预中心
由政府官员、警察、精神卫生工作者和心理 咨询人员共同参与组成,主要是为了控制家 庭暴力,帮助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和施暴者。 这种联合干预小组在减少家庭暴力上十分有 效,同时其组成也有利于保证干预人员的自 身安全和危机干预效果
危机也是转机
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 专业助人工作者的及时介入,提升当事人的
因应技巧 危机干预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企图恢
复经历危机者的心理平衡 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在于协助危机个案能够
有效因应目前的情境,而非过去不适应或创 伤的经验
危机干预的核心行为
接触和投入(建立关系) 安全确认 稳定情绪 收集信息:目前需求和忧虑 实际帮助 寻找或联系社会支持系统 应对信息
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 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应。例如, 迁居、升学、移民、新生入学等,都可以导 致发展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 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例如,地 震、交通意外、被强奸、突然的疾病和死亡 都可以导致境遇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 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 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 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 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心理障碍。
灾难性心理危机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
急性应激障碍(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抑郁 焦虑 分离障碍 进食障碍 酒精 药物滥用 自伤 自杀
电子延伸服务
急救电话危机服务 热线电话是进行危机干预服务的最常用的方 式,可以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能够提供简 单的支持性治疗和相关信息,实施转诊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 在保密性和有效性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 在实践过程中加以研究,但确实对于某些特 殊人群,如那些远离危机干预机构和因为躯 体或心理原因不能亲自去危机干预机构求助 的人们提供大量帮助
第三级人群:救援或搜寻的后援工作人员 (不在受灾现场)、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 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使用技术:应激事件集体晤谈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
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 定责任的组织 使用技术:应激事件集体晤谈和科普讲座
危机干预对象分级及干预措施(三)
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 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心理辉煌的奇观
一场丰盛的宴席 也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危机的定义
当一个人面临困难情景,而他先前处理 危机的方式、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 对眼前的处境时,这个人就会出现暂时 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 态就是心理危机。
危机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