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公共选择
25
两轮投票规则—以台湾大选为例
▪那么这种两轮制的安排是否更符合民主呢?同 样使用上例,我们发现y,即国民党虽然在第一 轮就遭到淘汰,但是实际上有14+10+27=51人认 为y好于第二轮的胜出者x!也就是说仍然有大 多数人对选举结果不满。这难道是民主吗?不 难想象,如果候选人多于三人,每轮投票只是 淘汰得票最靠后的一名候选人,剩余候选人参 加第二轮投票,以此类推直到选出一个最后获 胜者,同样的问题仍然会出现。
▪ 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 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就是如何通过
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 和产量。它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是:(1) 偏好显示问题 (2)偏好加总问题
15
公共选择的制度
民主政体的现代模式出现于英格兰 ,期间经历了议会对抗国王之法、 捍卫“人民之法”的漫长过程。这 一过程于光荣革命迄今的1688年通过 《权利宣言》时达到顶点。
16
公共选择的制度
▪ 现代国家的公共选择制度概括起来讲就是建立在代 议制、普选制和政党制基础上的政治民主制。
▪ 民主制就是人民自治的制度,民主(democracy)一 词源于希腊语,其希腊语的意思即为“人民治理”。 而在西方最常为人引用的有关“民主制度”的名言 就是美国总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西方 国家的民主制主要有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 制。而其中民主共和制是最符合民主精神的政体。
17
公共选择的规则
▪ 一致同意规则unanimity rule(一票否决制)。 由于在公共选择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 也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利益受损,因此一致 同意规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市 场的完全竞争对应着政治市场的一致同意。
▪ 例子:欧盟宪法(波兰和捷克的阻挠)非常 高的协商成本。
29
阿罗不可能定理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无可争议的民主规则呢?阿 罗给出了答案(Arrow,1951,1963)。 ▪阿罗不可能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 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 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 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这即是所谓 关于社会选择的不可能定理。
12
案例第三则:布什诉戈尔
▪ 2000年戈尔要求在4个县进行人工计票。十有八九 能够超过布什的微弱领先票数。其要求得到了由 民主党控制的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的支持。
▪ 布什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停止手工计票。 ▪ 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投票结果认定,佛罗里达州
法院的这项判决也违反了宪法。 ▪ 戈尔随后发表声明,呼吁拥护者切勿攻击最高法
院判决的合法性。民主党人后来说,公众将高院 的判决作为法律遵守,是这起案件最了不起的特 点。
13
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 公共选择就是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把个人 偏好转化为集体行动的过程。
▪ 公共选择理论就是专门研究政府决策的 经济学理论,它是对政府决策过程进行 经济分析的理论。
14
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30
阿罗不可能定理
▪ A={a,b,c….} ▪ N={1,2,3….} ▪ SWF: f: (≥1,≥2 ,…≥i …) = ≥s ▪ Transitive preference ▪ Universal ▪ Pareto ▪ Independent ▪ Non-dictatorship
31
阿罗不可能定理
9
故事一则
1787年9月富兰克林参加完 费城制宪会议后碰到一位妇女 ,这妇女问他:“富兰克林博 士,你们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 的政府?共和制还是君主制? ”富兰克林答道:“共和制, 夫人,如果你们能够保住它的 话。”这故事耐人寻味。
10
案例第一则:切诺基印第安人迁徙案件
▪ 美国法官常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法院说什 么,美国人都会照办?
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 而不会出现循环现象。并且中间投票人的偏 好将是集体偏好。(P60) ▪ 单峰偏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告诉人们投票 悖论如何可以避免,在现实社会个人偏好绝 大多数呈单峰形的情况下,相对的民主选择 是可以实现的。
34
中间投票者定理
▪ 所谓中间投票者(median voter theorem) ,指的 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 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中间投 票者的偏好结果与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具 有一致性。这就是“中间投票者定理”所揭 示的规律。中间投票者定理在公共选择理论 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实际上告诉人们,任何 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赢得极大量的选票, 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 愿。
第四章 公共选择
1
政府失灵
▪ 对市场失灵以及其补救措施的讨论,容易让 我们对政府产生乐观的想法。一边征税,一 边支出,能够很容易把所有的市场失灵校正 过来,而且政府还能按照伦理要求进行收入 分配。
▪ 事实是如此吗?为什么政府的支持率总是很 低?
2
政府失效
▪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行为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 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
▪ 多数裁定规则当之无愧地是民主社会的最基本规则。 ▪ 问题:联合国安理会为什么不用这种规则?
20
▪ 直接民主制(direct democracy)。 直接民主制是指选民或投票人自 己直接进行投票,参与政治决策 或集体决策的最终选择的一种公 共选择方式。
▪ 例子:瑞士最进对于带薪假期从 4周到6周的公决。
22
公共选择的规律
▪ 孔多塞的投票规则。 ▪ 投票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投票之谜、
投票窘境、循环投票。所谓投票悖论,即在 多数规则下,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方案可供选 择,且就其中的任意两个方案进行投票时, 如果出现A击败B,B击败C,C却又击败了A, 即循环击败,无一方案可获胜的困境,这一 现象就称之为投票悖论。 ▪ 投票悖论最早在18世纪80年代由法国思想家 孔多塞发现。
▪ 依法行事已成为一个传统,一种习惯。是历 史而非法律原则,教导美国人如何逐步接受 高等法院的判决。
▪ 高院作出有利于印第安人的判决,遭到包括 总统杰克逊在内广泛抵制。 “既然判了,现在让他自己执行判决”
11
案例第二则:小石城事件
▪小石城的故事 ,象征着为争 取法制而取得 的艰难胜利。 法院判决的有 效执行,与行 政部门的有效 配合密不可分 。
5
政府失效的矫正
c.分权与制衡原则(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 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孙中山五权宪法 d.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生命权、财产权、平等 权、自由权、受益权、参政权)。 “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 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严复)
6
政府失效的矫正
②宪法的保障制度 a.宪法的修改制度(全部、局部) b.宪法的解释制度(行政解释、司法解释、专 门机关解释) c.违宪审查制度(审查、制裁)
24
两轮投票规则—以台湾大选为例
▪博尔达最早对这一投票规则提出了批评,我们 可以清楚=51人认为x好于最终的获胜者z,超过半数。也 就是说,如果有第二轮投票,即让在首轮投票 中得票率最靠前的两个组合在第二轮中对决, 则x,即宋张配会胜出。这种两轮制的选举规则 也是大多数西方国家使用的选举制度。
35
民主规则存在的问题
▪ 少数人的暴政问 题。少数人利用 全体一致规则下 的一票否决权敲 众人的竹杠。
18
公共选择的规则
多数裁定规则(majority rule)。多数裁 定规则指的是,在民主政治活动中,一 项集体行动方案,必须由所有参与者中 的多数认可,才可实施的一种公共选择 规则。
19
公共选择的规则
▪ 多数裁定规则根据“多数”的不同含义又可分为如 下三种形式:一是简单多数规则,需要1/2以上的赞 成票。二是超多数规则,需要2/3、3/4、4/5、9/10等 等以上的赞成票。三是计点投票规则,需要每位投 票人按照一定规则给备选议案计点打分,获得“点” 数最多的备选议案将成为获胜议案。
27
博格达投票规则
▪ 因为y在两两对决中战胜所有的对手,所 以y总是可以获得超过半数的支持者,是 一个似乎无可争议的胜利者。但是正是这 个候选人,竟然在前面介绍的简单多数和 博格达规则下均落选了!
28
▪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在给定投票者偏好 的前提下,3种投票规则(民主规则)导致了 完全不同的结果出现。不同的投票规则存在 不同的问题,要么选择了一个受到质疑的候 选人,要么存在无解的可能。
▪ 与私人选择相对应的公共选择存在很大 的复杂性。集体选择中,个人偏好必须 合为一体,形成一致,集体决策不能像 形形色色的私人选择那样充分地满足个 人欲望的多样性。
▪ 与分散而多样化的个人“货币选票”相 比,“集体意志”不可能得到完美的表 现。
32
单峰偏好定理
33
单峰偏好定理
▪ 单峰偏好定理(single-peaked preference theorem)。 ▪ 布莱克证明: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
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美国 总统,任期为1801~1809,曾参与起草《独立宣言》。
4
政府失效的矫正
改革政治,建立真正民主的宪法规则,切实保 障民主宪法的实施。 ①民主宪法的基本原则。 a.主权在民(人民主权)。 “今之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梁启超) b.法治原则(法律至上,法大于权) “国之所以常处于安,民之所以常免于暴者, 亦恃制而已,非恃其人之仁也”(严复)
26
博格达投票规则
▪ 仍然依据上例,博格达投票规则规定,如果 一个候选人被某一个投票者排在了偏好的首 位,计2分,如果是第二位,计1分,最末位 则不得分,然后将每一个候选人的得分加总, 分数最高的获胜。结果是x得到100分,y得104 分,z得121分,所以z获胜,y排名第二,最后 是x。博格达的规则虽然考虑了每个投票者对 候选人的偏好程度不同的情况,但是仍然不 能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即获胜者总是可以 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