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指示代词用法讲解
1、之、兹、其——特指或泛指代词
其是特指代词,表示它所修饰的名词指代的人或事物是特定的或适当的。
一般可译为那。
由于例子常见,此处不赘举。
其在句中只能作定语。
其后面常跟着动词谓语,从形式上来看,此时的其很像是主语。
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但是此时的其仍然为定语。
它的作用相当于:名词+之。
再连同后面的动词,就构成:其(主语+之)+谓语。
如其负大舟就相当于水之负大舟,其入就相当于师之入。
都相当于用连词之连接主谓语后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的名词性词组。
在单句中充当一个句成分(主语或宾语)。
此时其仍然是定语。
有时其出现在句首,容易被误解成主语。
这时对其的词性更要细心辨析。
如:其是之谓乎? 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这两句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
上句表推测语气,下句表反问语气。
都不是代词,因此也就更不可能是主语。
之,表泛指,可作定语,也可以作宾语。
可以译为这。
之二虫,又何知?——之为定语。
姜氏欲之,焉避害?——之为宾语,意思是,姜氏想要这样。
兹,表泛指,多作宾语。
念兹在兹。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但是兹在古书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如其他代词多。
2、此、是、斯——近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此天子气也。
——此做主语。
仁者固如此乎?——此做宾语。
是乃仁术也——是做主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是做宾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斯做定语。
此、是还可作判断句的谓语。
可为流涕者,此也。
——可以为了它掉眼泪的,是这个啊。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武王就是这样的。
3、彼、夫——远指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
彼,指代性强,可作主语、宾语、定语。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
——彼做主语。
由此及彼。
——彼做宾语。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彼做定语。
夫,指示性较弱,以做定语为多。
夫晋何厌之有?——那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的时候?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那颛臾国,从前周已故的天子把它任命为东蒙山的主祭。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讨厌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它却又一定为得到它而制造说辞的态度。
位于句首的夫后来虚化为句首语气词,主要起提起话题的作用,表示要发议论。
要注意辨别夫的这两种用法的区别。
做句首语气词的夫的用例如:
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②夫战。
勇气也。
③夫大国,难测也。
对比前面所举夫做代词的用例:
④夫晋何厌之有?
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区别的办法。
大致如下:
首先,做代词的夫主要充当定语,因此它的后面一般应该是受定语修饰的名词性词语。
④⑤⑥三句都是这样。
而语气词夫后面未必是名词性词语。
如①句夫后面就不是名词性词语。
其次,语气词夫一定位于句首,如①②③都是。
而代词夫不一定要位于句首。
如⑥的夫就位于句中。
根据以上两点,可以把相当一部分夫的用法区分开来。
即,不在句首的夫肯定不是语气词,如⑥;后面是非名词性词语的夫一般是语气词,如①。
对于既位于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的夫,则只能根据文意来加以辨别。
辨别的依据是:代词夫具有特指的意味,它的后面一般是个别的、特定的对象;语气词夫由于是发议论,所以它所针对的往往是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如②③④⑤都是夫既在句首,后面又是名词性词语的情况。
但是④⑤的夫后面的名词都指代特定的个别的对象,而②③则带有凡是战争、凡是大国的意味,即针对普遍的问题发议论。
所以④⑤句的夫为代词,而②③句的夫为语气词。
4、尔、若、然——相当于如此、像这(那)样。
尔主要作宾语和定语,若只作定语,然多作谓语。
公与为尔也。
公与为尔奈何?公与议尔也。
(《公羊传僖公二十一年》)——公参与做这样的事。
公参与做这样的事怎么做?公参与议论这样的事。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孔子说:真是君子啊,这样的人!真是崇尚德行啊,这样的人!
河东凶亦然。
——河东闹饥荒我也是这样做。